二戰中日本實力明顯不如美國,為什麼卻還要去招惹美國?

日本偷襲珍珠港,幾乎一舉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這是太平洋戰爭的起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到最大規模的標誌。

可日本為什麼會主動招惹比他強大得多的美國人? 是日本人瘋了還是美國人軟弱可欺?原因主要是三點:

第一,美國對日本的態度逐步轉向強硬

美國開始對日本採取強硬政策,美國人在二戰初期做的是自由主義生意,別管是法西斯國家還是反法西斯國家,美國的大商人們一律給供貨,大部分的美國人不認為這場戰爭和自己有什麼關係,我們就光榮的孤立就好了。這時日美關係還算穩定, 日本需要從美國進口大量的石油和廢鋼鐵等原材料。

但是等到法國人把法屬印度支那開放給日本軍隊之後,美國人開始緊張了。因為眼看著日本衝著自己的殖民地菲律賓來了。另一方面,英國人和中國人的求援,以及各位政治家在美國掀起的輿論浪潮,也讓美國人開始態度鬆動。

1940年,美國出臺了《租借法案》,同盟國國家出口物資和裝備獲得極大便利,同時對日本的資源出口被極大的限制

等到1941年7月,日軍開始南下步伐時,美國人迅速做出反制,禁止對日本的一切資源出口 要知道日本的石油進口量百分之七十左右是靠美國人供給,既然你不給了,那我就只能出兵去搶了,廣大的東南亞有豐富的石油和橡膠資源,這是日本的混蛋邏輯。

二戰中日本實力明顯不如美國,為什麼卻還要去招惹美國?

第二,德國的勝利刺激日本南下。

其實日本在二戰爆發之後一直有路線之爭,基本上陸軍傾向與解決中國問題,或者是中國的抵抗得到一定控制之後出兵蘇聯,和蘇聯紅軍決一死戰。 等到蘇德戰爭爆發時日本還躍躍欲試,想出兵西伯利亞和納粹德國來個兩線夾擊。

為此日軍在之前還和蘇聯紅軍較量了一番,做出了戰略上的試探舉動,即是張鼓峰和諾門罕兩次局部戰爭。但是在這兩次戰爭中,號稱陸軍精銳的關東軍被蘇聯紅軍打的丟盔卸甲大敗虧輸。 日本人這才發現,自己和蘇聯人的戰爭水平差距不是一點半點,想要戰勝蘇聯非得傾盡全力才有可能 。 但上百萬日軍深陷在中國,如何全力以赴?

而納粹德國取得的一系列輝煌的軍事勝利,則極大的鼓舞了這群日本小兄弟。尤其是德意日三國正式簽訂盟約之後,日本人更加急躁。他們絲毫不去思考德軍的戰役指揮思想和戰術裝備革新,而是在上層官僚中興起一股“不能趕不上這次公共汽車”的急躁心情,既然北方的蘇聯人不好打,去打英美人吧!同時日本國內政局發生大的變動,

東條英機組閣之後,日本準備戰爭的步伐開始加快。

二戰中日本實力明顯不如美國,為什麼卻還要去招惹美國?

第三,日本在戰略上的短視和狂妄。

日本對戰爭期間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設計不僅涵蓋中國,也包含了幾乎整個東南亞。他們不知道東南亞是誰的地盤嗎?他們比誰都清楚,只是, 日本國內瀰漫著一種樂觀主義心態,在很多官兵看來,大日本皇軍是不可戰勝的! 大清帝國怎麼樣,沙皇俄國怎麼樣,不是一樣被日本人打敗了?更不用說在東南亞駐紮的這些白人和本地土著混編軍隊,他們一定不是對手。

據說在日本對美國開戰之前,日本海軍的永野修身大將問日本的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皇國對美開戰,你覺得有多大把握?山本五十六早年在美國做過武官,是個美國通,他是這麼回答的:“要是閣下見過堪塔斯的石油、底特律的汽車,就知道皇國對美開戰沒有把握!”

永野大將很生氣,回答山本:皇國已經對美開戰,你怎麼能墮皇軍的士氣? 你直接說皇國對美能堅持多長時間?山本猶豫的告訴永野大將:最多半年吧!永野修身大將一拍大腿:足夠了,皇軍武運長久,六個月內就可以擊敗美國!三個月滅亡中國,結果中日的全面戰爭打了八年,至於六個月消滅美國?

太平洋戰爭開戰六個月後戰爭的主動權就到了美國人手裡,日本人的如意算盤怕是打錯了人。

二戰中日本實力明顯不如美國,為什麼卻還要去招惹美國?

在日本的瘋狂和一系列局勢變動下,日軍最終選擇了和英美決一死戰,開始大踏步的走上覆亡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