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速看劇是聰明的發明,是創作者的恥辱∣《圖鑑》系列監製馬筱楠

倍速看劇是聰明的發明,是創作者的恥辱∣《圖鑑》系列監製馬筱楠

2018年的電視劇市場實在缺少爆款,網絡劇《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在被吐槽、被追捧、被比較、被揣摩的各種熱議聲中,成為稀缺的超級話題劇王。

文 | 張曉迪

作為都市話題劇,《北京女子圖鑑》以超過16.2億播放量收官,更新過半的《上海女子圖鑑》播放量上暫時沒有超越《北京》,但口碑後來居上。在成為話題中心的同時,圖鑑系列也站在了輿論的漩渦。

北京女子和上海女子到底有什麼差別?接下來是不是《石景山女子圖鑑》《東莞女子圖鑑》一大波圖鑑都要趕來了? 打造爆款話題劇究竟有什麼秘訣?

帶著一系列問題,影視圈採訪到《女子圖鑑》系列監製,阿里文娛大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馬筱楠。

倍速看劇是聰明的發明,是創作者的恥辱∣《圖鑑》系列監製馬筱楠

馬筱楠

搞清楚北京、上海女子不同畫像

是最重要的事情

“圖鑑不會再拍另一個城市或者系列了。”這是coco馬筱楠給出的明確回答。

至於某些男性所謂的《東莞女子圖鑑》,這在她看來帶有明顯的(特殊心理),“我不太喜歡這種講法。”

但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一個圖鑑,且沒有人心中是同一個模樣。北京為什麼是北京,上海為什麼是上海?這是項目前期需要解決的,最核心問題。

倍速看劇是聰明的發明,是創作者的恥辱∣《圖鑑》系列監製馬筱楠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可能不會注意到,兩版女子圖鑑在優酷的主控下,是分別由北京和上海的兩家不同公司拍攝製作完成。

此前,影視圈採訪過《北京》的製片人盧林,瞭解到這個團隊的主創基本都是北漂,包括女主角戚薇,從沒有方向的“北漂”到目的明確的“北奔”,他們感同身受;而《上海》的導演、編劇都是地地道道上海人,製片人金屹菲也紮根上海多年,有非常多切身的案例和體會。主創團隊的背景對於創作,有十足的優勢。

相對而言,北京是開放而包容的,就像在三里屯的同一間酒吧裡,身價幾千的人可以和身價幾千萬的人觥籌交錯,因此陳可更加大氣、硬朗;而上海的社交圈相對封閉,即使在當地讀書4年,羅海燕依然要解決融入的問題。

倍速看劇是聰明的發明,是創作者的恥辱∣《圖鑑》系列監製馬筱楠

馬筱楠表示,這個劇其實沒有太貪心,並不是想做一個職場劇,而是希望跟觀眾做一個情感的溝通。讓大家通過這部劇可以在腳踏實地的時候,仰望一下星空,看看周圍的人,也回顧一下自己的十年。

“女子圖鑑”系列好像一個載體,正如《北京》講述的是陳可的十年,播出後,很多人在回望自己的故事,北京那麼大,有的時候走著走著就散了。能夠起到情感溝通的作用,就實現了這部劇的第一價值。

女性,請向內認知,向外行走

這部劇被討論最熱烈的地方,是兩位女主“豐富”的感情經歷。雖然都被男人環繞著,但是北上版圖鑑和東京版圖鑑,有本質的不同。

在《東京女子圖鑑》的開始,女主說她要成為別人眼中羨慕的人,最後她確實令人羨慕,但也令人同情、可惜。

倍速看劇是聰明的發明,是創作者的恥辱∣《圖鑑》系列監製馬筱楠

而陳可和羅海燕,在人物設置上不為取悅別人,而是能夠喜歡自己,她們一個更大氣、接地氣,一個更精緻、有慾望,無論怎樣,她們都在努力成為自己心中更好的那個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眼中羨慕的人。

因此東京的齊藤綾努力想要通過結婚突破階層,而北京的陳可會因三觀不合跟北京戶口的丈夫離婚;東京的齊藤綾可以接受被包養,而上海的羅海燕得知自己被小三,會想一個大耳刮子抽到對方臉上,果斷分手。

北、上女子,不再是為了別人而活著。

倍速看劇是聰明的發明,是創作者的恥辱∣《圖鑑》系列監製馬筱楠

作為同樣在職場奮鬥的女性,在採訪過程中,馬筱楠也以《北京女子圖鑑》中陳可寫給90後的一封信,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你絕不會只因為一分努力就能在國貿隨便刷卡,

也不可能因為兩分的努力,就能體面生活在三環裡,

你只有拿出十二分的努力,

才有機會在這裡過上理想的生活......

唯有埋頭苦幹,

才能昂首幸福!

她希望更多的女性同樣可以如陳可、羅海燕們一樣,“向內認知,向外行走”,能夠更清楚的認識到自己,也要open 的像向外打開。打開格局,才能看到世界,看到更優秀的東西。

倍速看劇是聰明的發明

但是創作者的恥辱

《女子圖鑑》兩部劇集,每部20集,《北京》第一槍打出了聲勢,《上海》的口碑後來居上,“從數據上來看,這兩部劇網絡收視率特別高,而且棄劇率特別低。來了不走,不拖拽。”聽得出,對於這個成績,馬筱楠是驕傲和自信的。

在當下的環境中,取得這樣的效果,也實屬難得。

倍速看劇是聰明的發明,是創作者的恥辱∣《圖鑑》系列監製馬筱楠

目前,每年大概播出200餘部電視劇, 200餘部網絡劇,很多劇集都是50集左右的體量,追完一部劇大約平均花費一個半月左右時間,內容實在太多,觀眾真的不夠用了。

所以,視頻平臺發明了一個很聰明的功能——倍速看劇,從1.2倍起,最高能達到2倍。究其原因,一方面,劇多但是好看的少;另一方面,內容容量不夠,為撐時長,依舊注水不斷。馬筱楠坦白說,“我們有很多的數據表明越是長劇,大家用倍速觀看的機率越來越高,其實這不是一個好事。”

苦於急劇上漲的製作成本和回收壓力,節奏慢、劇集長有時也是無奈之舉,但無論如何,一部劇被觀眾開啟“倍速”模式,不可謂不是創作者的恥辱。

作為平臺方,馬筱楠表示,從優酷自己主抓的超級劇集和網絡劇集,這類首先在互聯網上曝光的劇集來講,會盡量去要求和制定標準,拒絕脹集。“根據劇情不同,我們會把整個單季的時長控制在20到30集左右。我們還是希望從平臺做起,儘量做到去掉冗餘的產能,儘量不產生需要用倍速看的內容,從源頭控制小而精的體量和成本。”

倍速看劇是聰明的發明,是創作者的恥辱∣《圖鑑》系列監製馬筱楠

在上個月的優酷春集上,其總裁楊偉東曾提出“圈層爆款”的概念,事實上,計劃打造為“圈層爆款”的《女子圖鑑》系列,無論是數據表現,還是輿論聲量,都已經突破了圈層,走向了大眾。

在馬筱楠看來,是否爆款不要看大V,不要看業內,就是要看觀眾是否真的花錢,花時間來消費這個的內容。

她舉了個例子,“比如某部今年春節檔的大熱電影,但他們卻自稱‘佛系劇組’,為什麼?因為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他們從大年初六才開始路演。事實上,他們的票房也是春節後才開始發酵的。雖然前期排片不盡人意,但最後的結果,是觀眾的選擇。”

生產能夠創造出時代感的,解決當下人內心焦慮,產生情感溝通,讓人愉悅身心的內容,這是她所帶領團隊的努力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