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媒體環境下,地方臺社教節目如何創新?

近年來,新媒體迅速崛起,電視媒體面臨一系列的挑戰。當前一些地方臺社教類節目的設置仍然沒有擺脫傳統的宣傳思維,其題材和編排不僅不能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符合新媒體時代的潮流與發展規律。本文通過對地方臺社教節目問題分析,提出創新策略,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一、當前地方臺社教類節目的現狀

1.理論宣傳過於教條

地方臺社教類節目在題材上做到了關注社會熱點和宣傳教育的重點,但是在節目形式上將重點放在了理性教育,沒有更好的為觀眾的感官而服務,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在一些地方臺的社教節目中,以理論教育為目的的訪談節目成為主流。但節目的內容上,專業性太強、 宣傳生硬教條,無法取得節目效果,無法走進觀眾內心。如一些法制類節目中,常常會用一些專業的法律條文來起到宣傳作用,實際上並不通俗易懂,也無法深入人心。

2.設置缺乏準確定位

新媒體環境下,以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的組合,在節目和信息上與觀眾之間形成了廣泛而快捷的互動。而以傳統電視為媒介的社教類節目似乎低估了受眾的接受水平,也沒有準確把握住觀眾的心理需求。當然,這和地方臺人力、物力不如省級或更高電視臺充分有一定關係。基於定位問題,如今電視觀眾的需求更加綜合性,單一教條的宣傳教育註定沒有生命力。相反,一些如南京電視臺曾推出的《英烈江蘇》《愛國人物譜》等節目,以講故事的方式展開,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和傳播價值。在如今互聯網和手機新媒體以快捷、迅速的優勢搶佔觀眾的背景下,這種精心編排、恢弘大氣的愛國主義社教節目反而更容易符合觀眾的趣味,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快餐式”的新媒體信息。

3.創新性、實踐性不足

如今地方臺的一些特色社教節目多是模仿的央視風格,如央視推出的智力問答、走近三農等節目,地方臺也相應推出一些問答和社會寫真類節目,在形式上很大程度的被束縛。沒有發揮地方臺自身的立足基層、取材範圍更廣的優勢。實踐性不足指的是,地方臺的社教取材應該一方面緊隨主流價值體系,另一方面要始終緊扣大眾生活實際。

二、地方臺社教節目的創新途徑與策略

「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如何创新?

1.找準定位,內容創新

近年來,新媒體的發展對電視媒體行業形成了衝擊,但是二者的受眾都面向著不同年齡、職業甚至更細化的觀眾群體,傳播特徵也不一樣。誰能準確的滿足受眾的需求就能成為觀眾的接受主流,並不意味著電視傳媒會淪為非主流。如央視推出的《中國成語大會》就是找準了大眾對於國學知識的熱愛,才風靡一時。央視在社教節目的設置上將各個頻道細分為少兒、體育等,以及在節目內容上追求小而精,如法制類的《今日說法》、科教類的《走近科學》、文化類的《見字如面》等,使得觀眾需求更加針對化、模塊化,有利於形成穩定的觀眾群。而在地方臺上也應該找準定位,進行社教節目的專題化改革。如錦州電視臺的《遼西故事》就是一檔百姓故事類的社教欄目,定位於“發現身邊百姓故事,尋找人性真善美”的 主題,很快便形成了穩定的收視群體,受到廣泛好評。

2.立足本土,豐富手段

「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如何创新?

3.借鑑發展,重構營銷

「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如何创新?

網絡媒體的另一大優勢就是對於受眾的需求能夠自動把握,而社教類節目則需要實踐的社會調查才能解決受眾定位和受眾需求的問題。因此,地方臺對於觀眾的定期訪問和了解很有必要。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的策劃節目,測試節目,在一定範圍內取 得預期的收視效果。有條件的地方臺還可以製作不同內容、選取不同形式的樣片,給不同觀眾進行嘗試,科學準確的對市場和觀眾進行定位,然後再進行全面推廣,減少節目的播出風險。

三、結論

總而言之,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社教節目發展既有挑戰,但也不乏機遇。而地方臺由於製作力量有限,面臨著從內容到形式上的同質化和單一化的問題,具體表現為理論宣傳過於教條、設置缺乏準確定位、創新性,實踐性不足等問題。在創新策略上首先還是要找準定位,從題材內容上創新,其次,立足於地方臺的地方特色,最後要學會借鑑融合,取他媒體之長,發展自我。

總之,創新是電視進步發展的魂。如今的電視媒體以及社教節目的發展環境和觀眾需求已經迎來了新的變化,地方臺要以不變應萬變,圍繞創新發展不動搖,以積極的心態和勇於探索的精神,擯棄傳統的思維習慣,迎接多元的競爭環境,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教節目發展道路,達到服務百姓、服務社會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