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那些跟著牛根生創業的人,如今都在哪裡

中糧蒙牛

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2016年中秋節,孫伊萍離任蒙牛後,十個月後,白瑛以身體原因為由,於2017年8月31日也離開蒙牛公司。這也意味著,從99年開始跟隨牛根生一起創業的品牌服務系統的人員都已經離職。

但這並不代表著蒙牛在所謂的去牛根生化,自打趙雙連接手中糧後,蒙牛集團用專業人做專業事,並有意的迴歸牛根生時代。比如盧敏放接任孫伊萍後,牛根生的名字再次出現在蒙牛乳業新策略委員成員的名單中。

這幾年中糧的管理者也是壓力山大,當初為了做大中糧的市值,中糧大量收購曾經紅火一時如今生不如死的企業.本想著這些企業只是因為資金問題,只要資金鍊能夠補強,企業便可重振雄厚風。然而事實是,很多企業除了資金問題更多是經營方面的問題,漸漸被消費者淘汰。而中糧這種保守型國企也一時拿不出魄力去重振這些品牌。

最後金帝、五穀道場等等都在中糧手中走到了最後的終點。這也讓中糧有了“快消品第一殺手”的美譽。本想著憑藉中糧資本能再找出個雪花啤酒或是怡寶礦泉水,可是收購後,發現手裡的牌都打不好了,更惶論起死回生。

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趙雙連上任後,中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瘦身,把那些該賣的品牌一個不留,比如曾經的國產巧克力第一品牌金帝,非油炸第一品牌五穀道場,某某酒莊等一一甩賣。

第二件事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把當年506下面的福臨門米麵油、長城葡萄酒等等採用左手倒右手的形式,轉到其它部門,506(股票代碼)將主要為中可服務,目標是將中可打造成500億市場。而長城、福臨門等讓更專業的體系去操作。

不再於盲目尋找下個雪花啤酒、怡寶水,首先要把手裡的牌玩好。這就是為什麼收購朝日啤酒手裡青島啤酒股份的是復星而非中糧。要知道,要是寧高寧時代,中糧是一定不會錯過青島啤酒這樣一個硬剛雪花啤酒的好機會。

專業人做專業的事,蒙牛企業不再避諱談牛根生,甚至還有意宣傳牛根生等創業者對企業的貢獻。2017年的年會上,蒙牛前三任董事長牛根生、楊文俊、孫伊萍雖然沒有親臨現場,但紛紛發來新年祝福視頻。

尤其是牛根生出現時,每個老懞牛人都有一種“血仍未冷”的感覺。是的,這幾年牛根生和蒙牛沒少被抹黑,但我們也不能否定牛根生對蒙牛以及對整個牛奶行業的功勳。

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牛根生走後的蒙牛,是更多的職業氣息,過於職業也讓蒙牛人情味淡薄。所以蒙牛少了那股創業的衝勁,更多以穩以職業為主。我們不能說對說錯,只是現在蒙牛的人情味更濃了一些。

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老牛和他的夥伴們

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我前文說到,蒙牛現在是品牌服務這一系統的人都走了,而蒙牛的銷售人員依然保持著老懞牛的風格,如今蒙牛的銷售總監高飛正是當年牛根生帶過的大區經理。

蒙牛這幾年與伊利的差距,更多是品牌的市值,而非銷售體系,畢竟雙方產品體系是如此接近,蒙牛的銷售團隊執行力依然不落後於伊利。

隨著白瑛出任金正大CEO後,我們看到蒙牛出去的高層,真正的成為一方王者。甚至有人說,這些高層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時間內打造出自己的小王國,這與牛根生幕後的調控是分不開的。

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當初蒙牛被收購後,中糧更多接手是整個牛奶產業中最接近消費者那一個環節,也就是牛奶品牌與營銷這一環節。老牛與自己當年的老部下們,布建了整個牛奶產業的上游產業——草原、奶源等。

這也讓現代牧業,從背後走到了臺前,雖然現代牧業中沒有牛根生的身影,但現代牧業做為蒙牛主要奶源供應商,本身就與牛根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2017年蒙牛收購了現代牧業。

做為蒙牛第二任董事長,楊文俊離開蒙牛後出任賽科星出任董事長。賽科星也是牛奶產業的上游,以良種家畜育種、規模化奶牛養殖為主營業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經新三板上市,市值64億。

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前財務總監姚同山離開蒙牛後創立了聖牧有機奶,打造打造世界級全程沙草有機奶產業基地。2014年成立僅僅5年的聖牧便已經在港交所上市。憑藉著也是自己獨特的產品賣點以及巴彥漠爾綠洲的優勢。想一想香飄飄、六個核桃的上市之路,你就會讚歎聖牧速度。2017年伊利慾收購聖牧,補強自己有機奶這塊空缺,最後因為要約未談攏而做罷。

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孫國強於2013年創辦了中鼎牧業,也是一家以養牛、牧草為主的企業。原營銷副總裁趙遠花出任內蒙古航天現代農牧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這也是一家以養牛、牧草為主的企業。

可能唯一與大家略有不同的是原副總裁盧文兵,2002年去了小肥羊,卻正趕上小肥羊在走下坡路,後來又跳到了民豐種業任董事長。

如今白瑛去了金正大公司,金正大公司是國內知名的肥料公司。

基本上整理整個產業鏈來看,從種子到化肥到草原到奶牛,這是一系列的產業鏈結構,也都是民生板塊,國家未來最關注的板塊。曾經匯源的老闆朱新禮就想佈局匯源果汁的上洲產業鏈,而把營銷環節賣給可口。如今蒙牛系的人已經先朱新禮一步,走到這個產業鏈上。

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2017年牛根生雖然只有丙條新聞,但也都是十分重要的。先是17年7月牛根生為西藏5100礦泉水戰臺,出任5100的戰略顧問,老牛說這是應朋友之約。再就是今年年底,牛根生為賈躍亭籤線,推動泰國國家石油入資FF。最近樂視汽車員工去年的花紅也發了。說明款項基本到位,雖然不是之前傳言的10億美金,而是3000萬美金,已可為賈躍亭解燃眉之急。

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老牛的新身份

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這幾年我們再看不到牛根生的成功語錄,城關變幻大王旗,如今是馬雲的天下。其實這個角色無疑更適合牛根生。以前管理蒙牛的那個牛根生應該說是他自己扮演的角色。

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那時的他身上肩負著整個企業的生死,他憋著一口氣,要打敗伊利;更是要回報那些相信他,熱愛他的經銷商和夥伴們。所以他必須做一個網紅,每日面對不同的媒體,只有這樣才能為蒙牛得到更多免費的資源。相較於伊利,蒙牛再怎麼強勢,資源也不足伊利多。

彼時的蒙牛一如現在的京東,都是在捆綁創業者的個人魅力,製造話題。那時機場電視的成功學,都在講著蒙牛、講著牛根生。牛根生不是神,尤其是管理那麼大的一個企業。但媒體也好,消費者也好,都把牛根生包裝成神。而一旦這個理想破滅,那對於牛根生本人和蒙牛企業都是無比大的傷害。牛根生當年肯定也想過不再拋頭露面,可當時已經身不由己。

就象劉強東,在2015年的時候,也把品牌宣傳的位置放出去。那一年劉強東無比的安靜,可是換來的結果是銷量被阿里甩了幾條街,雙十一被蘇寧欺負到了家門口。沒人會記得2015年京東新換的slogan,但都會記得“某東若是強,頭條何須老闆娘”。2016年劉強東繼續開啟當年牛根生的模式,四處演講,狂灌心靈雞湯,只為給京東帶來更多流量。

又一個老懞牛人復出,那些年牛根生布的局

如今,牛根生卸下當年的包袱,安靜的為老牛基金開拓市場。他不用考慮那麼多紛爭,只要為當年那些跟過自己的老懞牛人,安排好一個前途就可,偶爾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憑自己的人脈去做點事,這就可以了。

曾經他如神一樣活在書裡,現在他是一個凡人,活在自己的親戚朋友中。或許還有黑水往他身上潑,可他在乎的人,都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這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