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央視要把軍事和農業放在同一個頻道?

見微而知著

當然是因為“保家衛國農業部,開疆拓土漁政署”啦~😆


曾經有個很搞笑的新聞傳遍中國網絡,美軍在南海竊聽的間諜船為了防止聲吶被中國漁民撈起來割斷線纜搶走,在船身上漆了“聲吶無銅,撈走無用”的字樣。一時間淪為中國網友的笑料。雖然後來證實這張圖片是PS的,不過中國漁民搶走美國間諜船聲吶的事情卻是真實發生過的。美軍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來我近海進行竊聽活動,嚴重威脅我國家安全。對付美帝這些竊聽活動,我們可愛的漁民們衝在了第一線,為干擾、阻止他們的流氓行徑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還發生過我們漁民捕獲美軍安裝了聲吶的訓練有素的間諜海豚的事件。

此外,農業和軍事一個頻道也和現在強調軍民融合的理念不謀而合。

(當然,上面都是我根據網上的段子編的。大家就當笑話看好了。😂真正的原因,估計還是因為這兩個頻道的收視率都不如其他頻道,播放的節目和時長也沒必要那麼多,索性就合併了。)


你自己逗怪我咯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作為一名電視人,僅從個人角度不請自來回答一下。

據說在俄羅斯,專業的軍事頻道有很多,其中全國性有影響力的就有6個。充分說明戰鬥民族對軍事的喜愛。而在中國大陸,排名靠前的電視臺,目前沒有一家專業軍事頻道,而農業頻道也只是零星分佈在部分地面電視臺,比如大家都知道田源之前就是山東農業頻道主持人,可是其他成功的農業頻道鮮有出現。

中俄這種不同,也適用於其他國家。由於沒有具體數據,我只能以自己去過的幾個地方為例,美國脫口秀節目多,臺灣政論新聞節目多,韓國真人秀很多,而日本深夜節目很有特點,歐洲地區則是音樂和答題節目比較流行。這說明,每個國家的大眾喜好,會塑造這個國家媒體的風格。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各國普遍的大眾喜好不同,是我的第一個答案。因為中國人的欣賞口味,撐不起一家專業的有影響力的軍事頻道或者農業頻道。

請軍事愛好者或農業愛好者先不要急著噴我。電視是大眾產品,為最大化的大眾服務是電視的宗旨,因此頻道的設立是跟隨大眾口味不斷調整,然後又因為這種調整反過來影響大眾口味。可是大家最喜歡看什麼類型永遠是占主導地位的。在中國大陸,電視劇和綜藝,女人愛看的節目才是王道,而青少年喜歡的電視頻道才對廣告商有足夠吸引力。你可以不喜歡,卻不能反駁。

第二個原因是錢。電視臺很早開始,特別是幾家頭部衛視,通過改革成為自負盈虧的企業制管理單位。能否盈利,養活員工是宣傳工作外最重要的任務。軍事和農業頻道能吸引的廣告,品類上想象空間不足,資金量上也很難找到贊助。另一方面,不像BBC,中國的付費專業頻道還未來得及發展就被網絡電視淹沒,目前仍然不瘟不火,僅靠軍事或農業愛好者還是撐不起。中國的紀錄片頻道一直在掙扎,還不如釣魚頻道活得好,也是這個原因。畢竟人家釣魚愛好者多少買點漁具……

第三個原因是製作能力。這裡所說的製作能力不單指生產能力,還有資源。在中國的宣傳語境下,軍事第一手資訊屬於壟斷資源,除了央視,沒有地方臺能取得,就算是央視,苦於軍隊和地方各有一套完全不相關的體系,要做好軍事無異於另起爐灶再辦一家央視,難度非常大。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一點也會讓幾乎所有電視臺望而卻步。

最後一點,受眾。軍事和農業雖然各有不同受眾,特別是軍事,擁有大批忠實粉絲。可是從大眾媒體的角度,這兩個領域的愛好者,年齡和文化,消費層次上,重合度非常高。特別是最常用的年齡劃分,中老年是軍事和農業的主要受眾,培養趨同的受眾群,無論對頻道定位,還是廣告招商都是有利的,因此把軍事和農業頻道合辦也未嘗不可。

為什麼央視會選擇把軍事與農業合二為一。如果排除以上原因,軍事和農業並沒有強相關性,一般來說合辦一個頻道並不常理。另外,央視有足夠的資源和資金分別做兩個專業頻道。央視為什麼還會做這種選擇呢?猜測一下,央視沒有足夠的動力,從國家宣傳任務的角度,軍事和農業不可忽視,一定是要辦的,可是判斷這兩個品類會是虧本生意,不如合辦,雖然沒什麼特色,可是也不至於出錯。

以上純屬個人猜測,既無數據也無實證,看到問題覺得有意思而已。


為寶貝讀正史

那因為軍事和農業之間的相關度非常高!

(1)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軍事固然是國家統一規劃的戰略資源,需要動用全國的力量去佈置,而農業安全同樣是國家安全重要的一環,一旦大米、大豆、豬肉、牛肉等糧食資源得不到保證,不但出征打仗保家衛國會成為一種奢望,連日常國與國之間的外交也會處於嚴重下風。

(2)都需要國家整體規劃

雖然軍備和農產品也可以作為貿易商品進行出口,但事實上除了美國,絕大多數國家的軍事和農業,相比金融和房地產等行業利潤並不高,甚至很多領域是一直需要國家倒貼的。正由於正常市場調節的失靈,需要國家出面給予整體規劃,以保障國家安全,保證軍事和農業的高速發展。

一旦科技上有所突破,例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無人機技術的發展,國家都會優先把先進技術投入軍事和農業兩大領域。



(3)受眾一致

軍事和農業受眾是比較一致的,大多是35歲以上,對國家大事比較關心的爺們!而且,把軍事和農業兩個關係國計民生的節目放在一起,也讓觀眾毫無違和感。


(4)成本問題

雖然軍事很吸引人們的眼球,但畢竟是稀缺資源,受眾比較窄,兩個領域節目利潤也不高,只有中央電視臺和鳳凰衛視兩大巨頭能分配足夠資源把節目辦得有聲有色。然而,即便是兩大巨頭也無法24小時播報有關軍事的內容,因而把軍事和農業合併起來對於電視臺是比較划算的一個事兒。


數說社會

因為農業,軍事頻道不是中央電視臺辦的,是農業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借用了央視的頻道。

CCTV-7農業節目,是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舉辦的,該中心隸屬於農業部,前身是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創建於1949年6月29日。

CCTV-7軍事節目,是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舉辦的。1995年4月11日,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央視原軍事部(現役,列入軍隊序列,歸總政和中央廣播事業局雙重領導)、八一電影製片廠原新聞紀錄片部和總政電教中心3家單位合併組建成為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


輸入密碼有誤

誰知道呢?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吧。如果要追溯的話,需要從90年代的歷史條件說起,當時除了幾個主要頻道,剩下少兒節目、農業節目、軍事節目等節目的受眾很小,所以就單獨放在了一個頻道之上,現如今,依舊將軍事與農業放在同一個頻道,可能也是因為頻道資源非常稀缺,並且不管是農業或者是軍事都很難撐起一個頻道,有些地方臺倒是有農業頻道。

不過現如今我國已經邁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和軍事強國戰略提出與實施,農村農業與軍事問題都將會是下一個階段的重中之重,在這種大形勢下,未來在適當的時候將軍事與農業拆分也不是不可能。

也還有一些說法,我國的軍隊有開展生產建設的傳統,開發大西北、南泥灣等等都是典型的案例,鐵鍬與鋼槍不分離。從這個角度講,將軍事與農業放在同一個頻道上,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軍軍民融合的建軍思想。

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奮鬥在京都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其實央視的軍事和農業頻道的內容製作都不是央視來做的。類似的還有CCTV-6也不是央視來製作的。

CCTV-7軍事節目:是在1996年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央視原軍事部、八一電影製片廠原新聞紀錄片部和總政電教中心3家單位合併組建成為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中央電視臺軍事節目中心)負責內容製作,全部人員是現役軍人。

CCTV-7的農業頻道:是1994年 4月,農業部在獲悉國家將發射東方紅3號衛星之後,再次向國務院申請開通農業電視頻道,很快得到了支持。經農業部與原廣電部協商,最後決定由農業部和央視合辦CCTV-7中的農業節目,目前由農業部下屬的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負責內容製作。

因此CCTV-軍事·農業頻道的農業、軍事節目均各自獨立編播,信號傳輸至央視進行統一發射。央視總編室除負責全臺各頻道節目報播外,重點負責包括中央電視臺軍事·農業頻道在內的節目編播管理。

而CCTV-6電影頻道則是由新聞廣電總局的直屬機構“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製作、運營和播出,這個機構和央視是平級單位。


王小韋

這個問題問的好啊!央視為什麼把軍事頻道和農業頻道合在一起,這個問題足足讓我想了十年。

剛開始我也以為民以食為天,把軍事頻道放在農業頻道里是正常的,或者說頻道緊張,軍事節目又不是很被人關注就把兩個合在一起了。

直到最近我才想明白,把軍事節目放在農業頻道里,實在是因為中國的軍事裝備在當時實在是有點見不得人,海,陸,空,核,當時只有核武器還是勉強能上了檯面,剩下的只有老八爺扛鼎了,說實在的和當時的全球水平差得太遠。


當時就是臺灣的武器裝備都給大陸先進很多,如果單獨設一個軍事頻道的話,我們能看到的也只能是國外的那些先進的武器裝備了,對國人的愛國主義會造成不小的衝擊,所以才放到了農業頻道。

現在的中國的軍事裝備全面追著上來,而央視的頻道里也有一個單獨的軍事頻道了,因為可以揚眉吐氣了,可以把這些裝備擺到桌面上讓我們看了,更加可以調侃調侃別國裝備了。


所以說當時是沒有底氣單獨設一個軍事頻道,現在一切都好了,國家的軍事裝備日新月異,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愈加濃厚了。

預祝國家的軍事裝備越來越好,爭取早些全面到達或者超過第一梯隊。



盛世愚人詩詞

一、讓農民懂軍事,普及軍事教育。

1.常看軍事節目的農民都知道我國“兵王”選拔的事兒,都知道我國服役裝備的型號和功能。一旦戰時,發槍就可以射擊。

2.實現全民皆兵,告別農民懦弱的時代,讓粗獷的農民學習科學技戰術,做好報銷國家的最後預備梯隊。蘇軾就說過民不能太安逸了,要有居安思危的安全意識。

二、讓軍人懂農業,軍隊閒時,實行軍墾,延安時就有三五九旅的實行軍墾傳統,解放後,新疆建設兵團,黑龍江八一農墾都是軍隊為主,帶頭開荒種地。不但實現自給自足,還能收穫糧食支援國家。

三、農業和軍事有相通的地方,首先,是地形地貌,軍人打仗不僅僅是武器使用嫻熟,還要懂得戰法,戰法的使用就離不開對地形的利用。其次,是季節氣候,軍人行軍打仗對不同的地區的氣候、天氣必須有了解。才能事先應對措施。

再次,軍人要懂得各地民俗民風和方言,便於戰時融入民間,寓兵於民,軍民團結好溝通。

最後,大部分軍人都來自農村,軍人在家時都做過農活,參軍後思鄉是人之常情,執勤之餘,瞭解家鄉建設,獲得農村變化的最前沿信息,是官兵們喜聞樂見的事,尤其雪域高原上服役執勤的軍人,哨所周圍的網絡覆蓋不到,電視、電話是官兵們獲得祖國信息的兩大來源。

基於上述原因,中央電視臺才把軍事與農業放在一起播放,起到異曲同工之妙。


心裝世界正能量

央視如今的確設立了軍事農業頻道,但說實話,每天都看電視,但很少看這個頻道。看到題主問這個問題,才深入了思考了一下。
其實也不難理解,軍事和農業都是我們國家生存之本,就像戰爭年代,前方去把軍事幹好,把仗打好,打贏,而農民要做好後方保障,保障軍人能在吃飽吃好的情況下去作戰。試想一下,即使軍事再厲害,後方保障卻沒有做到,沒有了充足的糧食,吃不飽,還怎麼打仗呢?所以,兩者缺一不可,這也許是把兩個不同領域內容放在一個頻道的第一層意思吧。
第二層意思我認為可能是考慮到受眾,農業頻道,受眾是誰?不用想也是農民或者跟從事從業相關的人看的,可農民忙碌一天了,大多數也想放鬆一下,看個電視劇什麼的消遣,而不是去看農業頻道。那從事從業相關的人,對農業也都比較瞭解了,尤其互聯網發達的情況,有什麼政策新聞的,都在網絡上了解了。所以,兩個領域如果單獨出來,節目編排也費勁,跟軍事放在一起,最起碼是兩個類,節目數量能稍微多樣化一些。而軍事頻道,受眾也不多,有些內容只有專業人士或者說有興趣的人士才能聽得懂,普通人的確對這些興趣不大,所以,受眾也比較少,兩個受眾少但卻同樣重要的內容,放在一個頻道,這也就不難理解了。
也有人說,那可以不設置這個頻道啊,可是,軍事知識,也是需要普及的啊,近年來,我們是不打仗了,我們是過的安逸了,可是,還是存在著我們看不見的危險,我們不瞭解的武器,有時候,多瞭解一些,也是很有必要的。

農機通

在常人看來,軍事與農業應該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央視作為這麼大的媒體平臺,不可能連這個都不懂。呵呵,這你就錯了,這兩件事的關聯可大呢,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年代。



大家應該聽過一個很有名的軍事理論: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遠古冷兵器時代,打仗之前要做好充足的糧草準備,這關乎到戰爭的成敗。所以自古以來,軍事戰略家對於糧草的儲備都不敢掉以輕心的,對於大的戰役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當年二戰的時候德軍就是因為戰領莫斯科後食品與棉被缺乏而導致了最終的失敗,這在整個戰爭史上的例子不勝枚舉。而這糧草從何而來,當然是農業出產的。



另外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人肯定也有了解,在中國的古代,士兵除了平時的訓練之外,空下來的時間都是進行農耕生產。因為古代的兵役制常常是這樣的,戰時徵集,戰後社會穩定留部分精銳或親家軍之外其餘的都回到原地春耕生產,保證糧食的供應。而戰時對勞動力的徵集加上戰爭的破壞,確實也急需大量的生壯勞動力的補充。所以軍事自古以來就與農業生產有點千絲萬縷的聯繫。

再來看近代。我們國家的軍隊號稱人民子弟兵,傳統上講,我軍長期有開展農副業生產的傳統,所謂南泥灣精神,359旅經驗。一手拿鋤頭一手拿槍,是我軍優良傳統。“戰鬥隊、宣傳隊、生產隊”,就是這個意思。從現實上看,廣大指戰員是不能在部隊呆一輩子的,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誰又能當一輩子兵嘛。更何況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尤其是那時候的士兵,大部分還得回到農村去。



而且現階段我們還有某某生產建設兵團,一來可以解決部隊自身寵大的生活開銷,為當地的農業生產服務,二來可以為我國農業輸入了一批具有現代化組織能力與技術的人才。

所以,央視頻道把軍事農業放在一起,自古至今都是這場中國特色農業革命的優良作風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