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傳承 才能找回自信——陝西籍大師寄語藝術傳承

張鐵山:希望更多年輕人立志成為中國匠人

堅守傳承 才能找回自信——陝西籍大師寄語藝術傳承

張鐵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張鐵山是秦派內畫藝術創始人。其內畫藝術在繼承陝西本地特色,周、秦、漢、唐之國韻的基礎上,創立了以潤、透、精、雅為特點的秦派內畫藝術,開創了陝西內畫藝術的先河。

胡深:年輕人要傳承匠人文化

堅守傳承 才能找回自信——陝西籍大師寄語藝術傳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胡深,今年已經88歲,10歲開始跟隨父親學藝,從藝六十多年。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5年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為“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他創作的泥塑馬、泥塑羊連續兩年被選為國家生肖郵票圖案,成為“國家名片”。2004年,他創作的彩繪泥塑吉祥猴作品,又被文化部確定為中國猴年對外交流禮品。

談及藝術傳承,他表示,年輕人要傳承匠人文化,我覺得要認真紮實去做要對年輕人加強文化上的引導,自己會把今天的會議精神帶回家去,做一些具體的工作。在傳承方面,最好的辦法是從學校的學生入手,這是能普及的事情。他說:“我給一個學校的300多名學生帶課,將這些工藝與學校教育結合,我覺得是很好的辦法,我認為他們將來會有更大的發展。”

李竹玲:建議在學校開設專業課程

堅守傳承 才能找回自信——陝西籍大師寄語藝術傳承

“第二屆中國匠人大會落戶西安對陝西的匠人來說是很大的榮幸,我發自內心地高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李竹玲接受採訪時說。李竹玲說,從事這個行業幾十年,在眾人眼裡匠人永遠是做工的,現在我們終於走到了“舞臺中央”。在一個行業裡堅守多年,酸甜苦辣都嘗過,現在能夠有機會和各地人才在這樣一個大的平臺上交流學習,感覺非常榮耀。

在李竹玲看來,匠人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在行業裡還要不斷學習。作為耀州瓷傳承人,李竹玲的作品中既能看到高超的技藝,也能看到對工匠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李竹玲建議在學校開設專業課程,讓更多的學生進入這個行業,把傳統技藝發揚光大,這也是她多年的願望。

李繼友: 希望讓中、小學生更廣泛地接觸民間藝術

堅守傳承 才能找回自信——陝西籍大師寄語藝術傳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繼友早在1958年就開始自學民間美術,多方尋訪民間藝人,拜師求教,學習民間泥塑和社火臉譜繪製技藝。經多年苦學鑽研,他在繼承陝西社火臉譜的基礎上,將社火臉譜與民間流傳的避邪馬勺相結合,創作出社火馬勺臉譜。他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民間藝術展覽,並獲得1989年“全國首屆中國民俗畫大獎賽”特別獎、“全國首屆民間工藝美術佳品及名藝人作品展”優秀獎、2000年“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和優秀創作獎等。

說起在本次大會上獲獎的感受,李繼友很激動,“參加今天的大會我很激動,也很高興,更加感到責任的重大。我是江蘇人,來到陝西已經62年了,這些年當中,我傳承了陝西的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我最開始的學習就是一種愛好,到了1976年以後,我才意識到自己的這個項目如果沒有人繼續做下去,可能就真的失傳了。咱們現在的政策太好了,對傳統文化有新的認知,在陝西這個地方我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關懷和支持,咱們陝西本身文化底蘊深厚,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創作環境。”

張樹珉: 工匠精神就是要一點一點去做

堅守傳承 才能找回自信——陝西籍大師寄語藝術傳承

在第二屆中國匠人大會上,張樹珉受聘為西安文化顧問,並被贈予“城牆金鑰匙”。

在張樹珉看來,工匠精神就是要有持之以恆地堅持,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還要能耐得住寂寞。人生短短几十年能做成一件事就很不容易。現在國家提出工匠精神非常有必要,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強大。

“大西安發展首要的就是人才,人才多了,就發展起來了。西安這兩年對人才非常重視,對我們這些‘工匠’的重視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樹珉強調說,工匠精神就是要一點一點去做,這是人格的培養,也是民族精神的培養。

汪天穩: 把這個技藝傳下去一定得靜下心來

堅守傳承 才能找回自信——陝西籍大師寄語藝術傳承

汪天穩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1歲即拜李佔文為師,學習皮影雕刻。50多年來,汪天穩刻的皮影數也數不清,但已69歲的汪天穩依然記得自己刻的第一幅皮影是《三打祝家莊》。“當時學了兩年,就試著刻了這一幅皮影。記得當時這幅皮影總共有十四五個人物,因為剛學,很費了些功夫,不過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學習雕刻皮影的勁頭就更足了。”

談及皮影雕刻工藝的傳承發展,汪天穩說:“現在老手藝的傳承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年輕人想學,但老是心浮氣躁,不願沉下身子用心學。所以,我覺得要學習皮影雕刻,要真正想把這個技藝傳下去,一定得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用心跟著老師學本事。不管怎樣,作為一個手藝人,首先得創作出對得起自己的作品。我覺得只要用了心,必定有一個好的結果。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僅要學藝,還要講藝德,不搞虛的,不投機取巧,不為世俗因素所迷惑,才會有利於老手藝的傳承。”

談到西安手工技藝的傳承和發展,汪天穩說:“最近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建議市上能出臺一些辦法,可以在學校和老工藝師之間搭搭橋、牽牽線。如果有真心想學皮影雕刻的,我願意去好好教,把老一輩人傳下來的好手藝傳下去。”

邰立平: 傳承老技藝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堅守傳承 才能找回自信——陝西籍大師寄語藝術傳承

邰立平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6歲便開始學習鳳翔年畫。60年來,他從最初的學習填色開始,再到後來的圖案設計、雕刻、印刷,擁有高超的鳳翔年畫創作水平。說到鳳翔年畫製作工藝的傳承,他認為學習者要有毅力,也要有天賦;不真心喜愛這項老工藝製作,是學不好鳳翔年畫製作的。

邰立平說:“我6歲學填色,9歲摸刀子刻版樣。記得第一個刻的是一個窗花版,上邊是牡丹的圖樣。學習鳳翔年畫製作,一定得有毅力。我當年學習刻版,一天刻下來,腕、肘、肩三個關節疼得很厲害,但我確實喜歡年畫,再苦也堅持下來了。另外還要有天賦,鳳翔年畫最關鍵的是圖案設計,需要具備一定的天賦,這樣學起來才提高得快,才能製作出高質量的年畫。”

邰立平表示,西安是歷史文化古都,包括工藝美術在內的各種文化資源都很豐富,我覺得西安可以把各個文化類別的名家或工藝師聯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文化品牌去推廣宣傳西安的文化,應該會起到更好的效果。把優秀的工藝美術傳承下去,是我們這一輩人的責任,建議西安搭建一個工藝美術大師傳承基地,培養更多的工藝美術傳承人,這對傳統優秀工藝的傳承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