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忠於晁蓋,最先看清宋江,不願攻打方臘而逃離梁山

此人忠於晁蓋,最先看清宋江,不願攻打方臘而逃離梁山

在梁山108將中,有一人的行為特別奇怪。前期,他主動挑事兒,主動上梁山;可後期他卻又主動離開梁山,究竟為何呢?

這個人是公孫勝,在梁山排名第4。

此人忠於晁蓋,最先看清宋江,不願攻打方臘而逃離梁山

1、道士下山

公孫勝本是個道士,綽號入雲龍,道號一清。按理說,道士也應該跟和尚一樣,潛心閉關,修身養性,做到人如其名,“ 一心清淨 ” 才對,但是公孫勝卻不。他和金庸筆下的丘處機一樣,俠肝義膽,算得上俠道。

所以,當他得知生辰綱的時候,最先想到了一個人,托塔天王晁蓋(注意不是宋江)。緊接著,他下山找到晁蓋,“ 七星聚義 ”,並參與了 “ 智取生辰綱 ” 事件,而不是告知後就離開。

此人忠於晁蓋,最先看清宋江,不願攻打方臘而逃離梁山

“ 生辰綱 ” 事件後,官府派軍抓捕阮氏三兄弟。他施展道術,祭起狂風,火燒官軍戰船。跟著晁蓋上梁山,火併王倫後,他沒回去繼續做道士,更沒下山,而是留了下來,坐了第三把交椅。

此人忠於晁蓋,最先看清宋江,不願攻打方臘而逃離梁山

2、一下樑山

宋江上了梁山後,把父親、弟弟也接上了山。公孫勝找了個理由,要回家看望老母和恩師,直接要走了。

這個舉動頗有點嘲諷宋江的意思——你有父親兄弟,難道別人沒有嗎?這也是李逵為什麼要下山探母的原因。

當然,他要回去,可能真的是為了看望老師和母親。不過,看望完家師和老母之後,他回梁山了嗎?原著交代的很明白。

話說當下吳學究對宋公明說道:“ 要破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薊州尋取公孫勝來,便可破得高廉。” 宋江道:“ 前番戴宗去了幾時,全然打聽不著,卻那裡去尋? ” ——《水滸傳》第52回。

可見公孫勝不僅沒回去,還躲了起來。

這是他第一次主動離開梁山。但是,他能躲得了嗎?

3、再下樑山

宋江攻打高唐州時,被高廉的妖法打敗。而另一個大法師混世魔王樊瑞,那時還沒有上山,無奈,宋江只能讓戴宗去找公孫勝。

問題是,請人家辦事又何必帶著李逵這個惹事精呢?我們看看李逵幹了什麼事——斧劈羅真人,也就是公孫勝的師父;假意傷害公孫勝的母親。

所以,讓李逵去用意似乎很明顯——你不跟我走,我就下黑手!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明著都敢來,誰知道暗地裡會不會派人來捅黑刀?公孫勝就算武藝再好,道術再強,終究一個人,哪能時刻都保護好老母?

在這種情況下,公孫勝只能下山,幫助宋江搞定了高廉。定遼國、徵田虎,討王慶,宋江班師回朝,準備揮師江南方臘時,公孫勝再次離開了梁山。

這是他第二次離開梁山,也是最後一次。

此人忠於晁蓋,最先看清宋江,不願攻打方臘而逃離梁山

4、道不同,不相為謀

為何他兩次要逃離梁山?因為 “ 道不同,不相為謀 ” 。

宋江起於下層小吏,樂善好施,受到許多人尊敬,他享受那種生活,渴望被別人尊重,害怕成為人人唾棄的草寇,這也是他日後一心招安的原因。

晁蓋也是小吏,也仗義助人,但他一心反抗,絕不妥協,更不會招安,從他劫取生辰綱的時候,就決定要幹到底了,這是公孫勝願意跟他的原因。

所以,從晁蓋一死,宋江接管梁山後,公孫勝便已經決定離開梁山了。

此人忠於晁蓋,最先看清宋江,不願攻打方臘而逃離梁山

再看看方臘,他是什麼樣的人呢?

方臘是和晁蓋一樣的英雄。他的地盤,全盛時,有六州五十二縣,跨距幾省,而且從不妥協,也不招安,誓死抵抗。

為什麼征討遼國、王慶和田虎時,梁山108將能無一陣亡,但是攻打方臘卻元氣大傷,折損60人?因為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這從側面證明,方臘也是英雄。

或許,公孫勝從方臘身上看到晁蓋的影子了吧,所以他沒有再參與平定方臘的戰役。回到薊州老家,贍養師父和母親,公孫勝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