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個步晒成燙傷,資深跑者也會忽略的3個細節!

相信跑友們看到過跑步後好多朋友分享自己曬出的皮膚色差、曬痕,可能也自己親身經歷過。

說起來曬傷絕對算是馬拉松傷害的一種。不僅會出現皮膚紅腫,瘙癢,起泡,化膿等不良的現象,更會嚴重影響到賽後的狀態甚至是日常生活。

曬傷的症狀

皮膚髮癢、紅腫、發熱、起水泡等,嚴重者甚至可能發燒、噁心嘔吐或神智不清。

若症狀僅是皮膚紅腫熱痛,則可自行以冰敷、衝冷水澡或是塗抹蘆薈來舒緩皮膚不適,千萬不可塗抹其他偏方於皮膚上,可能會造成肌膚二度傷害;若皮膚已經起水泡或發燒,則應立即就醫。

跑個步曬成燙傷,資深跑者也會忽略的3個細節!

無獨有偶,在最近幾年也有許多關於馬拉松賽後曬傷的報道。

跑個步曬成燙傷,資深跑者也會忽略的3個細節!

以上的例子並不是沒有跑馬經驗的跑者,而都是有相當豐富跑馬經驗的資深跑者。

那麼普通跑者,不跑100多公里,就不用防曬了嗎?

下圖是天津馬拉松的跑友賽後分享的自己的經歷,並配文道“趁著夜深人靜把在天津曬出的水泡發出來,兩個肩膀都及其慘烈,屬於燒傷範圍。”

「這不是水珠,是皮膚起了水皰。」跑個步曬成燙傷,資深跑者也會忽略的3個細節!

作為普通跑者曬傷可能是因為準備工作不充分,那為何作為資深跑者也會遭遇如此境遇,到底是忽略了哪些細節呢?

1、天氣

不管是跑步還是其他戶外運動,長時間日光環境下都需要防曬。

即使是陰天,紫外線的照射率也有晴天的81%~95%,甚至在下雨時也有21%~54%的紫外線!!!所以不是多雲/陰天就可以不用防曬,這與環境關係很大,在高原或者沿海,尤其是一些島嶼,“陰天”曬傷可能比其它地方晴天都嚴重。

2、防曬霜的使用時間及忽略塗抹的皮膚部位

① 至少每隔2小時重新塗抹防曬霜。

人們用的防曬霜量遠小於實際需要的,並且諸如SPF30的防曬霜,運動中的效果大致只相當於SPF10-15,

因為一直在出汗,防曬產品的性能和持續時間都會大打折扣,所以兩個小時必須要重新塗抹一次。

根據加拿大皮膚科協會的報告,防曬霜應該在戶外每隔20分鐘至30分鐘重新塗抹一些,並且應該“慷慨均勻地”進行塗抹。

根據加拿大皮膚病學協會的數據,強調重新使用防曬霜在運動過程中尤其重要。

② 不能忽略這些需要塗抹防曬霜的部位。

看上面陳盆濱的照片,他最嚴重的不是臉部和脖子、四肢,而是貼近衣服邊緣,容易被遺漏的地方。

所以擦防曬霜的時候,肩部、脖子耳後、甚至嘴唇都需要顧及到。

3、跑服的防曬指數

其實一件普通的T恤衫勝過任何一種防曬霜,它的SPF值大約為15~30,大約可以隔離95%的紫外線光。但是在戶外運動不如穿上一件防曬衣,儘量不要把肌膚裸露在外。

由於市面上的防曬衣質量參差不齊,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挑選。不過部分專業品牌的跑步衣服有防曬指數,而且大多數壓縮衣褲都是防曬處理的,所以跑服選擇專業品牌更為穩妥。

購買時候注意標牌上的UDF防曬相關指數,實際上大多數的山寨防曬衣為了新潮和好看,透明度做得極高,在防曬方面的實力可能還不如一件最普通的T恤。

標牌上的防曬指數和市面上的防曬霜標註SPF數值類似,數字越大防抗防曬能力越強。大多數防曬服標識是UPF40+,也就是國家標準的最低數值。

意思就是說只有當產品的upf大於40,且uva透過率小於5%時,才可稱為“防紫外線產品”。所以運動穿的防曬衣最好買40+,甚至50+的。

跑個步曬成燙傷,資深跑者也會忽略的3個細節!

在戶外跑步還是爬山,也不管你是女性還是鋼鐵直男。防曬是大家都需要做功課的課題。因為紫外線的傷害不只是把你曬傷、變黑,還會加速你的皮膚老化!!所以,趕緊重視起防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