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ny“還是”Laurel"?為什麼我們聽到不同的聲音?

白金/藍黑

最近,一段由計算機生成的音頻片段在國外社交網絡走紅,人們對音頻中不斷重複的單詞爭論不已,是自2015年白金/藍黑禮服之爭以來網民的又一巨大分歧。

這段音頻似乎只是在重複同一個單詞,但分歧在於這個單詞到底是“Yanny”還是“Laurel”。該音頻最初發布在Reddit(娛樂、社交及新聞網站)上。

悉尼大學心理學院的教授David Alais表示,Yanny / Laurel聲音是一種“感知上的模稜刺激”,就像“內克爾立方體”和“魯賓的面孔/花瓶”幻覺。

花瓶/兩個人頭的側面像

Alais 說,“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觀察它們,而且大腦往往在這兩種結果之間來回反覆。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大腦無法做出明確的解釋。”

他說:“如果沒有含糊意義,大腦就會鎖定一個單一的感知解釋。在這裡,Yanny / Laurel的聲音是含糊不清的,因為二者都有相似的長度和能量,所以原則上它們是可混淆的。”

“所有這些都強調了大腦是感知輸入的積極解釋者,因此外部世界比我們所認為的更不客觀。”

Alais 說,對他或者很多人來說,聽起來都是“100% 的‘Yanny’”,毫不含糊。

他說,原因可能有兩個:首先是他的年齡。在52 歲時,由於自然老化他的耳朵缺乏高頻敏感性;其次,北美口音的計算機生成的語音同澳大利亞或英語口語之間存在發音差異。

荷蘭馬斯特裡赫特大學聽覺和認知神經科學助理教授Lars Riecke 進一步支持了這一觀點。Riecke 說,“秘密在於聲音頻率……但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每個人耳朵構造的不同,以及你期望聽到的內容也會有所影響。”

“大多數聲音,包括“L”和“Y”同時由多個頻率組成……“Y”的頻率可能被人為地提高了,而“L”聲音的頻率可能被調低了。”

墨爾本仿生學研究所的教授Hugh McDermott 認為,雖然播放設備的頻率確實有影響,但還“存在很多不同的原因”。他說,“當大腦不確定某事時,它會使用周圍的信息來幫助做出正確的決定。如果你聽到周圍的談話中出現‘Laurel’,你就不會聽到‘Yanny’。”

“個人的歷史經驗也可能導致無意識的偏好。你可能認識許多叫做‘Laurel’的人,而不認識一個叫‘Yanny’的人。”

McDermott 也認為視頻可能起了一定作用。“你會注意到屏幕上有兩個名字,而沒有其它的背景或信息。這迫使大腦在這兩種結果之間做出選擇。這給人一種強烈的錯覺,不管怎樣你都能聽到這兩種聲音。”

亞利桑那大學語音聲學和生理學實驗室的Brad Story 在《國家地理》上表示,他確信原始錄音是“Laurel”。為了測試他的猜想,他記錄了他自己的單詞的聲音,並發現了類似的聲音模式。他認為原聲配樂不夠清晰,給大腦解釋留下空間,引起爭議。

網民們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指出人們聽到哪個單詞取決於播放音頻的頻率、幅度和揚聲器類型。

推特用戶 Earth Vessel Quotes 說,播放設備的低頻系統可能會造成不同結果。

如果手機頻率較低,人們可能會聽到“Laurel”,如果手機頻率較高,人們更可能聽到“Yanny”。

一位用戶在 Reddit 上寫道,用沒有低頻的手機播放,你聽到的可能是 “Yanny”,而用有低頻的揚聲器播放,你聽到的可能是“Laurel”。

另一位推特用戶發佈的視頻支持了這一觀點,通過在不同頻率間切換將混音從“Yanny” 變成了“Laurel”。

其他人則推測這種差異可能源於聽者的年齡或個體生理構造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聽見更高頻率聲音的能力開始退化,這個過程通常從25 歲就開始了。

翻譯:Eyeon 編譯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