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痛批大数据"杀熟”,平台店大欺客,算法充当了“帮凶”?

今天,人民日报发表了《人民日报:大数据杀熟,是在有意"消费"消费者的忠诚度》一文,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杀熟"的行为也进行了指出和批评。

人民日报痛批大数据

不知道大家理解的"杀熟"是什么概念,更何况是在"互联网+"的领域,所以,今天我就来向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杀熟",所谓的"杀熟",在线下的表现形式就是老顾客在用餐的时候,得不到像新顾客一样的优惠,反而在结账的时候,也不会得到折扣,并且在服务态度的上面,也有所怠慢,而新顾客就会在结账的时候享受着折扣优惠的待遇,在服务态度上的表现也是天差地别的;在线上的表现形式,就是在新下载的APP上,新用户可以领到大额的优惠券,享受满减或包邮的优惠,而老顾客不仅没有优惠券,或许还要多花钱,这种行为,是典型的"杀熟"行为,这么做不仅仅是降低了老顾客的忠诚度,更会给平台未来的发展带来重重的阻碍。

人民日报痛批大数据

最近的几天,经常会有人在论坛上吐槽,为什么老用户在使用APP的时候得不到应该享受的优惠,或许要花出更多的钱,其实,这就是人民日报痛批的"杀熟"行为,有的平台针对这一行为做出了相应的回应,主要出现这种现象的几点原因就是由于消费的时间日期,支付方式的不同,所以不会优惠,还有的平台直言表明,不会因为设备的系统,手机的品牌出现价格歧视的情况发生,这些回答貌似毫无漏洞,却也未免冠冕堂皇,消费者之间的体验不一致,是很多消费者都经历过的,平台官方给出的回应也未免过与搪塞。

人民日报痛批大数据

在浮躁的社会中,诚信是一件很令人珍惜的事,大数据"杀熟"伤害了老顾客的心,降低了顾客的忠实度,难道应当由大数据的算法"顶锅"?人民日报作为党委的机关报,也对大数据的"杀熟"事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杀熟"行为可见是有多么过分,做人待事,诚信走天下,做生意亦是这样,无论是新顾客还是老顾客,得不到一样的优惠待遇,就是在未来平台发展的道路上,自己亲自铺上一块又一块的石头,自己阻碍了自己的发展生存之路,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还要为未来长久的发展做打算,可是有的平台却并不会用心的呵护老顾客,反而一次又一次的"杀熟"。

人民日报痛批大数据

在"互联网+"的环境中,"杀熟"发生的更加频繁和隐蔽,每一个平台的背后都有成百上千双手,在推动着这场"杀熟"的行为,平的会运用大数据算法将搜集到的忠实顾客总结起来,然后在利用大数据算法传回顾客,开始实行区别化的营销手段,在这个大数据发展的时代,我们真真正正的是被大数据算法"算计"了,而这样隐蔽的"杀熟"行为也在无形之中侵犯了我们的权益,大数据算法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了"帮凶"。

人民日报痛批大数据

在线上的"杀熟"行为中,为自己维权是十分艰难的,而大数据算法收入了我们的信息,个人信息也十分的容易被透露,所以现在的骚扰电话横行,而在互联网消费日益普遍的态势下,那些没有公开的不公平的价格歧视的"杀熟"行为,会伤害了多少老顾客的心啊,当老顾客在明白自己遭受的"杀熟"之后,一定会"弃暗投明",使用下一个平台来代替的,而网上的风评也会一致的把这个平台推向末路。

人民日报率先发声,痛批大数据"杀熟"的行为,所以,在管理上,相应的部门也要加强监管,避免平台出现"店大欺客"的行为,在法律也要上加强监管,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