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納西族喜歡栽花種草,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稀鬆平常。幾乎每家每院可見繁花似錦,綠意盎然,這既是主人家閒逸情致的表達,也是天人和諧的良好印證。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蘭花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納西族喜愛蘭花,既是向陽花木天地得宜,也是勤勞樸素的秉性使然。麗江屬高原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土質偏酸,雨量充沛,溼度適中,尤為適合蘭花生長。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其次,納西族栽植蘭花歷史悠久,傳統大雪素便是源自麗江,雪山雪素交相呼應,這和納西族善良、勤勞、質樸的品性是分不開的。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另外,蘭花作為名貴花卉,如果不是民生殷實,又怎能普遍栽植。所以,從植物可以見地理,可以察民生,可以知性情。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蘭生幽谷,非以無人不自芳”。納西人熱愛蘭草,卻不借蘭花逞奇眩異。遇到奇花,是機緣倍感珍惜,但即使是凡草,也會用心侍養以盡延年。上一輩的人種植蘭花,把蘭花當成孩子一般照料,就如澆水,多一分怕溼,少一分怕燥。養花的難耐寂寞,不與他人分說,等到花開時節,也不見其得意炫耀。這種情懷,溫潤卻又靜默。與其說是人在養花,不如說是花在養人。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多肉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現在,沉下心養蘭花的年輕人不多了,一種新穎花卉卻悄悄滋生起來。多肉植物,大部分生長在乾旱或半乾旱地區,在外形上顯得肥厚多汁。有老人家見了,說這不就是瓦古上長的仙人掌嘛,其實這類植物科屬眾多,單是品種就過上萬,因其精緻小巧,形態各異,頗受年輕人追捧。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多肉植物以“萌”聞名,以少水多光照的習性被“懶人”寵愛。有的形似熊掌,密生白毛,五指清晰可見,猶如小熊腳掌;有的狀若兔耳,毛茸茸似兔首雙耳豎立,憨態可掬。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其名稱也是趣意盎然,有一種叫“初戀”,在春秋時節,葉片呈現出深粉色,宛若陷入初戀的少男少女;有一種叫“花月夜”,葉片呈蓮花座,邊緣緋紅,花箭欣長,觀之令人遙想起春江的清麗秀美,生動形象,別有一番韻致。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儘管多肉植物頗具觀賞價值,但在傳統栽植花草的人眼裡,因為其數量繁多,價格低廉,又是新興事物,有了些許輕視的意味,其實不然。

如今,越來越多的80、90後走上重要工作崗位,他們面臨的壓力與挑戰與日俱增,選擇一盆多肉植物,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激勵和對個性的認同。這種“仙人掌”,在缺光少水的情況下,也能頑強生長,而且不擇土壤,在沙石中亦能生存,最令人動容的是,即使一片葉子,也能繁育旺盛。在時間空間高度壓縮的現代社會里,有一隅多肉植物,無不是對自我的勉勵和鼓舞。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萌肉

從養蘭花到種多肉,納西族的男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其實,蘭花端莊素雅,“仙人掌”古靈精怪,是參天地造化,形成各自特點,沒有高低貴賤的分別。為什麼遠離人煙的環境多奇花,除去條件限制以外,人心的阻滯是一方面。倘若擁有奇花而傲然恃物,那麼貪慾私念何來高雅;如果對待凡草也能盡心飼育,那麼這種廣博的胸懷定容不下一絲俗塵。植物因人繁衍旺盛,人因植物獲得生養的環境,二者是相輔相生的。如果世人,能以平常心對待平常之事,順應天時,合乎自然,那麼我想,奇花不再為奇,平凡亦是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