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是個什麼樣的人?

用藥小助手

在羅貫中的筆下,江東名將魯肅的能力值被嚴重貶低,成了一個忠厚老實、難堪大任的形象,經常被諸葛亮當猴耍,要多尷尬有多尷尬。其實歷史上的魯肅,形象跟此大相徑庭,作為與周瑜、呂蒙、陸遜齊名的將領,他的能力值絕對不低於諸葛亮。那麼,真實的魯肅到底是個什麼形象?他對東吳的重要性體現在哪裡?




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人,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一般老人都有“隔輩親”的心理,魯肅的奶奶也是如此,老人家對孫子心疼得要命,簡直到了“要星星不給月亮”的程度,再加上家境的優渥,所以魯肅的青少年時代,生活簡直比蜜還要甜。


魯肅喜歡讀書、擅長騎射,加上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很是受到鄉里人的敬重。此時已是東漢末年,時局動盪不已,魯肅為保衛鄉里,便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組建了屬於自己的私人武裝。當時擔任居巢縣長的周瑜,因為缺糧的緣故向魯肅借貸,結果對方將一倉三千斛的糧食全部贈予他。周瑜大喜過望,在感激之餘,便與他結成生死好友,一如春秋時期的公孫僑與季札。



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結,定僑、札之分。見《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


魯肅為躲避戰亂,曾追隨周瑜投奔江東,雖然受到孫策的賞識,卻並未正式投靠。祖母去世後,魯肅回到東城料理完喪事後,本想投奔佔據巢湖的軍閥鄭寶,但在中途被周瑜“截胡”。周瑜語重心長的替老朋友分析時局後,建議他投靠主公孫權(孫策此時已死),魯肅思慮再三後,同意再次渡江,果然受到孫權的賞識。



作為二世祖的孫權,十八歲便就接手兄長留下的基業,成了江東集團的新“掌門”。江東六郡之地百姓富庶、時局穩定,對安於割據享樂的諸侯來說再完美不過,但卻不能讓志向遠大的孫權滿足。孫權想要的是開創更大的格局,是江東集團的深度改組,是稱帝稱王的大事業,而為這項大事業指明道路的,正是魯肅。


魯肅投靠孫權沒多久,便跟他之間進行了一次秘密對話,對江東的未來做了深入探討。面對孫權想建立如同齊桓公、晉文公一樣的霸業,魯肅兜頭潑了一盆涼水,直言當今的形勢是曹操一家獨大,短期內不可能將他消滅,而且漢室氣數已盡,在這種情況下想建立齊桓公、晉文公的霸業,無異於痴人說夢。



隨後,魯肅給江東的未來開出“藥方”,其核心思想便是“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在確保江東地盤穩固的前提下,“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割據整個江南,與北方的曹操相抗衡。如果有可能則北伐統一,就算無法實現這個宏偉目標,至少還可以在江南稱帝稱王,開創屬於自己的基業。


因密議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引文同上。



魯肅一席話令孫權茅塞頓開,雖然嘴裡講不敢做皇帝夢,但內心深處卻對此極為認同。從此以後,孫權對魯肅更是另眼相看,不斷地委以重任,而魯肅對孫權也是傾心盡力的輔佐,君臣之間甚是相得益彰。赤壁之戰前,正因魯肅的建議和堅持,孫權才跟劉備締結盟約,為後來的破曹打下基礎。赤壁之戰後,魯肅出於共同抗曹的目的,又建議將荊州“借”於劉備,使得後者有了安身立命之地。


周瑜臨終前,上書孫權請求以魯肅代替自己的職任,得到後者的同意。魯肅在西線鎮守七年時間,與劉備、關羽的軍隊屢有摩擦,但每每以大局為先,總是以友好的姿態安撫雙方,這也是演義中將其塑造成老實但無用的“好人”形象的來源。



魯肅官至漢昌太守、橫江將軍,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病逝,享年四十六歲。魯肅死後,孫權大感悲傷,親自為他舉辦喪事,而諸葛亮也深感惋惜,同樣為他舉哀,可見對他敬重之深。


文史磚家

三國眾多的謀士中,我自己最喜歡的人是魯肅,在謀劃方面他也許不是最出色的,但他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他是一位戰略型的謀士,是一位戰略家

戰術容易,戰略就比較難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為什麼有名,因為它是戰略謀劃,是頂層設計,而且是被實踐證明了價值的。

就像為諸葛亮第一次見到劉備的情況一樣,魯肅第一次見到孫權,二人也有一次長談,那是在一次宴會上,眾人散去之後,魯肅也要告辭,孫權把他留了下來,引他到了一間密室,二人進行了一番長談。

孫權對魯肅說:“如今漢室傾危,四方紛擾,我繼承父兄餘業,想建立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功勳,先生既然惠顧於我,如何來幫助我呢?”

魯肅回答:“當年漢高祖劉邦想尊崇義帝卻不能夠,因為有項羽的緣故。現在的曹操就像當年的項羽,將軍為什麼還要當齊桓公和晉文公呢?據我看來,現在已經是群雄並起的時代,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能馬上滅亡,為將軍考慮,只有鼎足於江東,以觀天下之變。”

話雖不多,但孫權聽得卻十分專注,

這是從戰略的高度在謀劃未來的發展,孫權需要的正是這個。魯肅接著說:“上面這個計劃是完全現實可行的,因為北方多事,趁著多事,我們剿除黃祖、進伐劉表,佔據整個長江流域,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是漢高祖的事業呀,豈是齊桓公、晉文公可比的?”

魯肅的這番話聽起來有些耳熟,因為它與諸葛亮的隆對策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從時間上說,魯肅說這番話時間更早。

受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大家可能認為魯肅是個文弱書生,或者是個老成持重的人,其實史書記載他生得“體貌魁奇”,身材魁梧、相貌出眾,他不僅精於奇謀,而且還擅長騎馬射箭。

在追隨孫權之前,魯肅看到天下大亂,於是經常召集一幫年輕人到山中狩獵,其實就是搞軍事操練,借狩獵演兵習陣。

當時盤踞在揚州袁術聽說魯肅的大名,就想把他招到麾下,為自己所用,袁術任命魯肅當縣長,但魯肅看到袁術這個人成不了大事,予以拒絕。魯肅知道袁術心眼很小,不給他面子,他一定不會善罷干休。魯肅想了想,乾脆離開家鄉,避開袁術。

魯肅組織本族人以及跟他平日相好的年輕人去投好朋友周瑜,同行的有100多人,魯肅讓老弱者走在前面,讓強壯的人走在後面,他們剛出發,袁術派來的人就追了上來。

魯肅並不著急,他讓人在遠處立了個盾牌,之後拿著弓箭,在那裡等著。追兵到了,魯肅對他們說:“現在天下大亂,有功不能賞,不追也不會受罰,你們都是大丈夫,難道還看不清這些?為何要苦苦相追?”

說完,魯肅拉滿弓,衝著遠處的盾牌猛地射出一箭,箭桿射穿盾牌而過,這一招把追兵震住了,於是不再追趕。

在曹魏方面荀彧是一位戰略家,他很早的時候就為曹操規劃了未來的發展藍圖,併為這個藍圖的實現付出努力;在蜀漢方面,諸葛亮是一位戰略家,他與劉備初次見面就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成為此後劉備集團發展的指導綱領。

在孫吳方面,魯肅就是荀彧、諸葛亮這樣的人物,

孫劉聯盟是他戰略規劃的最重要成果,為維護這個聯盟他奮鬥到了最後。


南門太守

我覺得魯肅是一個最有投資眼光的人,目光最為遠大的人

魯肅的第一筆投資是投在周瑜身上,周瑜路過他的地方,他有兩倉糧食,隨便指了一倉,一下子就把周瑜鎮住了。所以通過周瑜的引薦,他見到了他的一生主人孫權,同時他還成了接替周瑜的大都督。成功的從一個商人轉成一個政客。



魯肅的第二筆投資投在孫權身上。他見到孫權之後就跟他談大勢,孫權念念不忘的就是魯肅點燃了他稱帝的慾望。他覺得魯子敬爽。

魯肅的第三筆投資投在劉備身上,有人說,這一筆投資是失敗的,因為孫權也說這是他的一個短處。真的這樣嗎?為啥曹操聽到這句話之後會驚得筆都掉下去了。


站在當時的情況下,所有人都反對借荊州,唯獨魯肅勸孫權借,為啥孫權就借了?難道孫權腦子短路了?按照當時的情況借劉備荊州是最合理的,具體不展開說了,你可以去我文中找找。

第三筆投資給東吳迎來了戰略空間,你這個我好像在悟空問答裡面講過,或者文章寫過,反正你們自己去找,太長了,我估計寫下去你們不願意看了。


知常容

魯肅是個了不起的戰略家!

很多人對魯肅的認識來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中魯肅就是個毫無主見的老好人,歷史上的魯肅不但有主見,他深謀遠慮,高瞻遠矚,是個了不起的戰略家。



魯肅,字子敬,安徽定遠人,三國時期東吳武將,政治家。魯肅富豪出身,年輕時熱衷騎馬射箭,不理家事,被人稱為“狂兒”。

魯肅在赤壁之戰前,力主抗曹是魯肅公認的功績。實際上,魯肅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東吳版三分天下,提出的時間早於諸葛亮,魯肅對形式大局的認識高人一籌,魯肅對天下大勢的分析有以下幾點。

1 漢朝大勢已去,群雄並起,天下分崩離析,恢復漢朝天下已經不可能了,東吳應該抓住時機,以成霸業。

2 曹操已經統一北方,無論在政治上,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都已具有明顯的優勢。

3 孫權應該穩住江南,消滅劉表,佔領長江以南以成霸業。

可見魯肅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和諸葛亮驚人的相似,魯肅更了不起的是,分割荊州。

魯肅認為曹操勢力強大,東吳無力抗衡,與其獨自抗曹,不如把荊州(東吳在荊州還沒有站穩腳跟)借給劉備,借劉備的勢力抗衡曹操。



這是個大膽而周密的計劃,自己處於絕對優勢下(相對於劉備)情況下,魯肅頭腦清醒,從大局出發,向比自己弱小的對方做出巨大讓步,割荊州與劉備,共同抗曹,這是個戰略家的大手筆。

至始至終,魯肅都主張聯劉抗曹,即便劉備不還荊州,魯肅雖然據理力爭,但是總體上顧全大局,堅持孫劉聯盟。

魯肅死後,孫劉聯盟破解(劉備不顧諸葛亮反對,諸葛亮也是堅持孫劉聯合抗曹),繼而兵戎相見,夷陵之戰後,冷靜下來的孫劉兩方,最終還是握手言和,聯手抗曹。



吳國和蜀國的滅亡也證明了魯肅孫劉聯盟的遠見。

21世紀的美國也有位戰略家,他叫馬歇爾,提出了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這和魯肅的借荊州與劉備,共同抗曹的戰略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我是一個小書蟲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現在安徽),東吳著名政治家,戰略家。魯肅是《三國演義》被貶低的人之一,《三國演義》中的魯肅性情溫和,忠厚老實,被諸葛亮玩的團團轉。歷史上的魯肅可不是這樣的。

魯肅樂善好施

魯肅家裡很有錢,當時恰逢亂世,魯肅不去打理家務,而是散錢財結交少年英豪,很得人們喜愛。

有一次,周瑜帶著幾百人魯肅家裡借糧,當時魯肅共有兩個糧倉,直接就把一個糧倉送給了周瑜,周瑜吃了一驚,覺得魯肅不是一般人,就和他結下了交情。“

遂相親結,定僑、札之分。”可見魯肅定有其過人之處,不然周瑜也不會和他結交。



為孫權謀劃成就帝業

孫權繼承大業後,周瑜將魯肅舉薦給孫權,孫權召見魯肅後將眾人散去與魯肅密談。孫權問魯肅:“現在漢朝垂危,我繼承父兄大業,想要做齊桓公、晉文公,你咋麼輔助我呢?” 魯肅和他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又不可能消滅,齊桓公、晉文公你做不了。當年漢高祖也想尊從義帝,做齊桓、晉文之事,可惜因為項羽的緣故沒有做成,現在的曹操就是當年的項羽,你應該學漢高祖啊。”

孫權聽後非常高興,魯肅又說:“現在趁曹操在北方立足未穩之際,因當先消滅黃祖,然後一步一步的蠶食荊州,拿下荊州後便利用長江之險與曹操分庭抗禮。”可惜當時孫權剛剛繼位內部矛盾很多,當孫權處理完後便討伐黃祖,黃祖剛滅曹操來了,要不然就沒有劉備諸葛亮什麼事了。魯肅可以說是一位戰略奇才,在這方面並不亞於諸葛亮。



勸阻孫權投降曹操

曹操率部南下,威勢浩蕩,劉表病死,劉綜投降,劉備率殘部退守江夏。這時的曹操志得意滿要孫權投降,甚至給孫權寫了一封信說“要與將軍會獵與吳”,這下孫權坐不住了,以張昭為首的這些人要孫權投降曹操,投降曹操後可以保條活路,否則玉石俱焚;以程普為首的武將力求主戰。孫權一時拿不定主意。

在一次上朝之後,孫權剛一退出,魯肅就跟著孫權到了後堂,魯肅對孫權說“我們誰都可以投降,唯獨你不能投降。我們這些人投降後曹操一高興能封賞個一官半職,再不濟隱居山林也可以,但是你投降後曹操會封你做什麼呢?”,這蕃話說到孫權心窩裡去了,孫權握著魯肅的手說“是上天把你送給我啊,張昭這些人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你子敬卻是真正為我考慮。”

魯肅又對孫權說,現在趕快把周瑜召過來。只有周瑜才能夠震住張昭這些投降派,魯肅又主動請纓前往江夏見劉備,與劉備聯合對抗曹操。孫權準其言,便讓魯肅以為劉表弔唁為名義前往江夏刺探軍情,另一方面召周瑜回京共意大事。正因為魯肅才有了孫劉聯盟。



借給劉備荊州聯合共抗曹操

曹操赤壁大敗後,劉備以劉氏宗親名義向荊州各個郡發展勢力,周瑜率軍也攻打曹操佔領的荊州各郡。經過一年的爭奪,周瑜攻下南郡,劉備佔領了、長沙、桂陽、廣陵、江夏、零陵五郡,曹操佔據襄陽。這就等於三家瓜分荊州,但劉備佔領的五郡都在長江以南,沒有扼守住長江要害,而且荊州最大也是最發達的兩個郡襄陽和南郡都不在劉備手裡,這下劉備的峻境出來了,沒有要害守著很容易被人消滅,佔的地方不發達、人口太少,很難繼續發展下去。於是劉備便向孫權提議要借南郡,周瑜第一個不答應,因為是他打下來的,而且周瑜打南郡時還負了傷。

這時魯肅向孫權提議借給劉備南郡,這樣可以讓劉備替我們守著長江要害,等我們穩定局勢後再把荊州要回來,孫權經過再三思考答因了。曹操聽說孫權借給劉備南郡驚的筷子都掉地上了。可見魯肅這一舉非同凡響,能把曹操驚住可見一斑。

至於後來劉備攻下益州,孫權向劉備討要荊州,劉備賴著臉皮不還,那是劉備的問題,不能說是魯肅的失敗,至少孫權利用劉備對抗劉備的目的達到了。

後來雙方兵戎相見,恰巧曹操攻打漢中,劉備怕曹操打下漢中後進攻蜀地,於是與孫權以湘水為界,湘水東邊的江夏、廣陵、零陵歸孫權,湘水西邊的南郡、長沙、桂陽歸劉備。

雖然沒把荊州全要回來,但得到了三個郡,當時孫權只借給劉備一個南郡啊。

總結

魯肅為人處事做的一絕,只是英年早逝,39歲就病死了,可惜天妒英才。不然魯肅多活幾年就沒有呂蒙偷襲荊州,劉備伐吳全軍覆沒那麼多事了,歷史必然會改寫。


文史揭密

我們先來看看作為三國曆史的權威學者陳壽“同志”的見解,“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家富於財,性好施與。……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咱們再來看看魯肅的“老闆”孫權的評價,“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由上可見,魯肅其人,絕對可以說得上是“江東公司”的“優秀員工”的。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魯肅出身士族,雖幼年喪父,倒不至於飢寒交迫。魯肅不僅自己能吃飽,沒事還能救濟一下旁人,天下大亂的時候,這貨不僅不勒緊褲腰帶,反而變賣家產,賙濟窮困。旁人只以為這貨智障,卻是讓他大肆收買了人心。周瑜便是魯肅賙濟的人物之一,他做居巢長時帶著數百人往魯肅那裡討飯,二人順理成章地成為“酒肉朋友”。不久,周瑜投奔了孫策,魯肅便也入了孫策的懷抱。

魯肅一生中最是顯赫的成就,就是說服了東吳勢力聯劉抗曹,嗯,諸葛亮隆中對的三分天下,有他一份功勞。

辛棄疾有詞言“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的確是不世英雄,識英雄、重英雄,《三國志》載,“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雲肅年少粗疏,未可用。極不以介意,益貴重之,賜肅母衣服幃帳,居處雜物,富擬其舊”。

不要以為魯肅一介謀臣,便少了膽略,事實上,就算武聖人關羽當面,那也是敢正面放對的(當然,不是操刀對砍)。當年孫劉兩家因荊州一事扯皮,關羽單刀赴會,魯肅曾將其說的啞口無言。

單刀赴會一事不歡而散,但兩家總算達成了協議,只是雙方都不算太滿意而已。但魯肅的氣場想必是沒有人懷疑的。易中天說,“魯肅是一個很俠義,很豪爽的人……而且魯肅也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其實不如說,這是一個奸詐的商人。


詩詞百科

魯肅絕不是《三國演義》裡所描寫的那個形象,他是個有魄力,有眼光,有謀略的戰略策劃大師。

這張圖把魯肅畫的有點老。

魯肅,安徽定遠人,出身於當地士族家庭,家境很好。他性格豪爽,仗義疏財,愛結交各路英雄豪傑。周瑜就因為向魯肅借糧而與他結為好友,從此互相引為知己。

後來,在周瑜的推薦下,魯肅投奔孫權。孫權當時剛從大哥手裡接過東吳基業,向魯肅虛心請教今後的打算。魯肅直截了當的說,漢室不可復興,現在只有一邊鞏固既有成果,一邊向劉表佔據的荊州地區進軍,等拿下了長江以南,便建號稱帝進而奪取天下。孫權大喜,將魯肅視為心腹股肱之臣。


赤壁之戰的時候,東吳集團一度被淹沒在投降派的論調中,只有周瑜、魯肅態度鮮明的堅持抵抗。最後,孫權拍板同意周、魯的意見,二人也在隨後的大戰中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一舉將曹操打回北方,保全了東吳基業。

周瑜死後,魯肅接替周瑜的職位。雖然他也希望拿回劉備佔據的荊州地區(這是一筆糊塗賬),但魯肅的策略是聯劉抗曹,因此在他任上,東吳與蜀漢方面還是大體上保持了合作的關係。

可惜,魯肅英年早逝,四十五歲就死了。很多年以後,孫權稱帝,在他的登基大典上,孫權很自豪的對所有大臣說,魯子敬早就知道朕有今天啊!


泰山7001

魯肅支持周瑜還可以用豪爽來解釋,魯肅的政治才能是有充分體現的。

魯肅見孫權,魯肅版隆中對和孔明的隆中對真是英雄所見略同!魯肅對荊州的戰略是隆中對的翻版,是進攻的,而東吳其他人佔荊州都是為了全長江之險來防守,避免從上游順流而下,這種戰略眼光爭取了孫權的信任。

劉備沒有實力和東吳對等的,但孫劉聯盟是必然,因為劉備攜天子詔書和大漢皇叔的名頭才能和曹操在政治上對抗,孫權一箇中郎將需要政治盟友,孫劉聯盟的必然,也可見魯肅的政治眼光。維持這個聯盟對東吳的意義就在於此,孫劉聯盟分裂搶了荊州但也不得不稱臣於魏,這也註定不能長久,只要蜀漢有意,還要恢復孫劉聯盟,反過來也印證了魯肅的戰略眼光,所謂借荊州是演繹而已!


王海斌24834386

魯肅是個有謀略,有眼光的大戰略家。



魯肅出身豪富之家,史載:“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魯肅能文能武,是個俠士。

魯肅投孫氏後,與孫權相談甚歡,魯肅提出了赫赫有名的“榻上策”:“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魯肅建議孫權以江東為基業,佔據荊州,成就帝王霸業。後來曹操勢大,孫劉聯合勢在必行,榻上策也無法施行。



曹操統一北方準備進擊江東時,東吳士族一片投降之聲,魯肅力排眾議,堅持抗曹,和周瑜一起打贏了這次以少勝多的戰爭。

魯肅以其非凡的氣度贏得了對手與手下的尊敬與信任,在他的竭力維持下,兩家聯盟才得以存在。逝世後,孫權哭泣不已,諸葛亮也親自來弔孝。魯肅去世之後,呂蒙白衣渡江,奪回荊州,孫劉聯盟終於徹底破裂,再無恩義可言。



史書最後評價:“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思度弘遠,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魯肅,清心寡慾,不愛華美,思慮長遠,就連周瑜也傾嘆。魯肅有大智慧,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魯肅身為豪俠,做到了謀士之事。智慧獨到,智勇兼備,文武雙全,戰略眼光上務實,幾乎無人能及,甚至超過了周瑜,這就是魯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