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营销:世道变了要想产品卖的好,要掌握传统及数字化营销模式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失败70%是由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营销策略决定的,而30%是由企业的营销组合决定的,市场如战场,而营销则是这场战争中的主战场,一旦在这里失利,企业不死则伤,其重要与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企业营销:世道变了要想产品卖的好,要掌握传统及数字化营销模式

企业传统营销模式以分销为主,以宝洁公司为例,至今仍在采用厂家——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传统分销模式。这种层层代理的分销模式在创立之出效果显著,为宝洁公司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众多企业树立了行业标杆,这种模式因此被广泛应用。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传统分销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创立这一模式的宝洁公司也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日渐疲软,不复往日呼风唤雨的风光。

一、传统分销模式为何难以为继?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间商多,用户消费成本高

企业营销:世道变了要想产品卖的好,要掌握传统及数字化营销模式

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中间已经被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瓜分了一部分利润,广告宣传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些成本最终都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就导致商品到消费者手中时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2、资金回笼难,效率低下

传统分销模式中,经销商需将产品分销到市场,等资金回笼后再将打款给厂家,这就大大降低了资金回笼的速度,这种低效的资金回流方式轻则为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重则直接导致企业的倒闭。

3、效率低下,服务难到位

这年头消费者买的不仅是产品,他们更为重视服务的质量,一旦服务跟不上,再好的产品也会因此大打折扣。而传统分销层层代理的模式则难以做到这一点,消费者反应的问题需逐级上报,这样的服务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有温度,消费者自然不会买账。

二、 常见的八种营销模式

1、体验式营销(代表星巴克)

体验营销通过看(See)、听(Hear)、用(Use)、参与(Participate)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重新定义、设计的一种思考方式的营销方法。这种思考方式突破传统上“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体验才是购买行为与品牌经营的关键。

比如,当咖啡被当成“货物”贩卖时,一磅卖300元;当咖啡被包装为商品时,一杯就可以卖25元;当其加入了服务,在咖啡店中贩卖,一杯最小要35~100元;但如能让顾客体验咖啡的香醇与生活方式,一杯就可以卖到150元甚至好几百元。星巴克(Starbucks)真正的利润所在就是“体验”。

企业营销:世道变了要想产品卖的好,要掌握传统及数字化营销模式

2、一对一营销(理财保险类比较突出)

一对一营销,是一种客户关系管理(CRM)战略,它为公司和个人间的互动沟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方案。一对一营销的目标是提高短期商业推广活动及终身客户关系的投资回报率(ROI)。最终目标就是提升整体的客户忠诚度,并使客户的终生价值达到最大化。

一对一营销针对每个客户创建个性化的营销沟通。该过程的首要关键步骤是进行客户分类(例如根据需要,基于以往行为等),从而建立互动式、个性化沟通的业务流程。记录响应(或互动),使未来的沟通更显个性化。优化营销和沟通的成本,从而搭配或提供最符合需要或行为的产品或服务。

3、口碑营销(代表一些APP及电商)

口碑营销是指企业努力使消费者通过其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将自己的产品信息、品牌传播开来。这种营销方式的特点是成功率高、可信度强,这种以口碑传播为途径的营销方式,称为口碑营销。从企业营销的实践层面分析,口碑营销是企业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发企业的顾客对其产品、服务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的谈论和交流,并激励顾客向其周边人群进行介绍和推荐的市场营销方式和过程。

4、二维码营销(美业/汽车行业比较突出)

二维码营销是指通过对二维码图案的传播,引导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来推广相关的产品资讯、商家推广活动,刺激消费者进行购买行为的新型营销方式。拍摄二维码后,常见的营销互动类型有视频、电商,订阅信息,社会化媒体,商店地址等。使用二维码营销的10大行业和广告主:美容护肤品,健康,家用品,时尚行业、汽车行业等。

二维码营销的核心功能就是将企业的视频、文字、图片、促销活动、链接等植入在一个二维码内,再选择投放到名片、报刊、展会名录、户外、宣传单、公交站牌、网站、地铁墙壁、公交车身等。当企业需要更改内容信息时,只需在系统后台更改即可,无需重新制作投放。方便企业随时调整营销策略,帮助企业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回报。用户通过手机扫描即可随时随地体验浏览、查询、支付等,达到企业宣传、产品展示、活动促销、客户服务等效果。

5、故事营销(代表有香奈儿)

故事营销就是指在产品相对成熟的阶段,在品牌塑造时采用故事的形式注入情感,增加品牌的核心文化,并在产品营销的过程当中,通过释放品牌的核心情感能量,辅以产品的功能性及概念性需求,进而打动消费者的心灵,从而保持产品在稳定上升的过程中有爆发性的增长。而成功企业中的品牌联播与故事营销效应也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企业品牌联播效应更注重网络企业品牌推广,可把企业以故事的形式联播到互联网上,从而让企业做到故事营销。

特别是在昂贵的奢侈品身上,故事营销更是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因为一个品牌的魅力会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而这种独特的氛围会吸引某一类目标消费群体的关注与共鸣,并钩起她们的购买欲望。所以,对于奢侈品这一类有着高附加值的产品来说,“讲故事”往往就是一种最重要的产品诉求方式之一。就像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国际著名奢侈品品牌Dior所推出的“美女与野兽”主题广告,就是一个成功的故事营销案例。

6、饥饿营销(代表有小米)

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明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想,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但“饥饿营销”的终极作用还不是调节了价格,而是对品牌产生的附加值,这个附加值分正负。

饥饿营销运行的始末始终贯穿着“品牌”这个因素。首先其运作必须依靠产品强势的品牌号召力,也正由于有“品牌”这个因素,饥饿营销会是一把双刃剑。剑用好了,可以使得原来就强势的品牌产生更大的附加值;用不好将会对其品牌造成伤害,从而降低其附加值。

7.明星营销(代表vivo手机等)

明星营销是指利用著名娱乐圈名人(包括演员、导演)、著名作家、商业名人(报括知名CEO等)及体育界人士等进行品牌营销。明星营销起源于三十年代好莱坞黄金时期的明星制,是利用人们对名人的崇拜心理进行的营销活动。

明星营销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来增加大众的关注度,从而达到营销目的。明星营销的最大风险莫过于明星本人了。即使是最彻底的背景调查也可能错过某个隐藏的秘密或个性特征,而这些隐藏的东西则可能在将来某种恶劣的行径中体现出来或许可以把这叫做“科比效应”:在2003年科比被指控性骚扰及接下来的官司纠纷之前,科比一直都有着良好的形象并出任多个广告代言可是一旦丑闻出现,他的名声就毁于一旦,人气下滑得非常快。

8.注意力营销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目前正在崛起中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从本质上讲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英特尔前董事长格罗夫说:“未来因特网之争是争夺眼球的战争”。

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因此,如何迅速、有效地吸引尽可能多的“注意力”,争夺到足够数量的“眼球”就成为关系到一个网站乃至一个互联网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现在被各家网站看成命根子的“点击率”、 “pageview”就是注意力的数字化形态。表面看来,大家是在一拼点击率和浏览量的高低,实际上争夺的是网民的注意力。

三、数字时代的营销,何去何从?

“数字化”对于企业的营销带来新的挑战,企业需要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适应新的数字技术和传播环境探索营销创新的逻辑,并要学会在数字化时代,与消费者建立深层的关系和沉淀品牌价值。现针对数字营销需要把握的5大营销逻辑内容整理如下:

1、失控:瓦解与重建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失控的时代,品牌原有的规则已经被互联网消费者瓦解。数字时代,企业利用传统媒体所积累的品牌根基,很可能因为互联网的一个不经意的小事件而被瓦解。

比如,电商的促销以及“双十一”这样的节日就把很多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瓦解了,很多消费者都是冲着那天的便宜的产品去的,但是“双十一”结束后,有的品牌可能并不会继续被消费者关注。

对于品牌而言,面对这种瓦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忠诚度甚至美誉度被瓦解的过程中去思考重建,即如何在数字平台上沉淀品牌的价值。今天,互联网让品牌更加透明化,而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关系,因此,品牌一定要考虑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的语境,通过数字化的语境,与消费者建立一种更加平等的互动关系

2、共生共创:粉丝称王的时代

在社会化传播的当前,“粉丝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那么,粉丝意味着什么?如今的大众消费者已经破碎,被分割化了,传统营销时代的所谓“大众”已经不存在了,消费者更多会因为共同兴趣、生活方式、态度、内容偏好等,重新进行聚合,精众的时代来临。

消费者的需求会在互联网上表现出来:他们会主动提出需求,甚至参与产品创意,包括提出新的C2B的个性化“定制经济”都将是未来的趋势。这就是品牌必须要重视的“粉丝经济”。

3、无争议,无营销

很多企业都担心在互联网上会被消费者攻击,因为信息无限透明化了,其实这种担心都是多余的,在互联网时代,品牌“有性格”比品牌“完美无缺”更能赢得消费者的支持。

如今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更希望获得品牌的真实性,也就是“真性情”品牌,特别是80后和90后,他们认为“不装的品牌才是好的。”数字时代,所谓的品牌获了多少专利、得了多少奖,消费者已经不再关心,消费者关心的是你有没有性格。

因为没有争议就没有营销,比如360跟腾讯的“3Q大战”,360和小米的斗争;再比如,京东大战苏宁国美如此等等,这就是数字营销的规则,企业要学会主动制造营销内容和话题。

4、企业需要学会实时化生存

数字时代,品牌是一种对话,品牌还是一种情绪,因此品牌要同消费者展开实时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创造品牌营销机会。

企业一定要跟消费者进行实时的对话,比如星巴克的卖萌闹钟,让星巴克一直伴随消费者入眠,并在早上叫醒消费者去星巴克吃早餐;再比如,大家一向认为传统的农业,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推动农业生产的上下游,包括农资企业等都在开始渠道下沉,抓终端用户,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营销模式创新,直接与终端消费者建立连接。

5、内容营销影响消费行为

数字时代的重要趋势是广告公关化,公关内容化,营销内容化。因此,企业一定要输出自己品牌化的内容。全球的一些调查数据显示,

现在有90%的企业和机构都在用内容营销,内容营销能够来产生3倍于传统营销的回报率。

数字时代的内容输出更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正如很多消费者是通过一篇文章而不是通过一个广告了解公司。数字时代,消费者对品牌拥有支配权,消费者自己会创造对品牌的一些想法。因此,在数字时代做营销,要从产品到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