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李培根院士解讀“一副手套”背後的創新密碼!

和聾啞人流暢地交流一直是日常生活的一個難題,貌似只有手語一種途徑,但手語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還有更簡便、實用的方法嗎?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李培根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中談及創新教育時,提到了一個學生團隊,他說:“微軟有一個創新杯, 2012年烏克蘭一個學生團隊,在微軟創新杯獲得世界冠軍,他們做了一個東西,和聾啞人有關,就是一個手套。”

「獨家」李培根院士解讀“一副手套”背後的創新密碼!

這個手套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功能?

據瞭解,這款智能手套通過 15 個柔韌的感應器檢測手指動作。另外,手套上還有羅盤、重力感應器和陀螺儀,用來探測手指在空間的移動。運動產生的數據由微型控制器來處理後,支持藍牙傳輸,手套還可以插到 PC 上同步數據和充電,這副手套不但能識別手勢語言,還能通過智能手機發音。

「獨家」李培根院士解讀“一副手套”背後的創新密碼!

在《中國經濟大講堂》的演講過程中,李培根為我們講述了這個團隊製作手套的目的,他說:“聾啞人跟我們正常人交流,我們聽不懂,有了這個手套,當聾啞人做一個手勢的時候,手套就自動把它翻譯成我們普通人能夠聽懂的語言,更便於聾啞人在社會上的交流。”有了這個智能手套,普通人都能更方便與聾啞人交流,再沒有障礙。

很難想到,這樣的一個手套竟是由一個由學生組成的團隊創作的,為什麼要製作這樣一副手套,他們的初衷又是什麼呢?

原來,這個獲獎團隊叫做 QuadSquad。這個手套的創造是源於團隊觀察到聾啞人因為自身的侷限,只能通過手語交流,這大大限制了溝通的群體,在社會上他們很容易被排擠。

讓失語者發出聲音,更多的是一種社會人文情懷。

「獨家」李培根院士解讀“一副手套”背後的創新密碼!

李培根在談創新教育時還提到一個人—比爾蓋茨。他說:“我很佩服比爾蓋茨,雖然他並不是搞教育的,但是他號召大學生要關注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

「獨家」李培根院士解讀“一副手套”背後的創新密碼!

不可否認,對於教育,我們太過於關注其社會功利性,已經習慣了關注教育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習慣了關注升學率給學校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知名度,但卻忽視了評判教育的最本質依據,即教育是否滿足了人自身發展的需要。

李培根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說:“這種真正的對人的關注,我們的大學生們對社會的關注還是少了一些,談創新的內心世界,是需要情懷的。這個情懷首先是善,善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