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小平:全球化下的遷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駱小平:全球化下的遷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要為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強國後的內外遷徙做好部署

和平與發展時期,自由遷徙和流動是一個社會充滿活力的象徵。十九大報告強調提出新時代要“鼓勵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駱小平:全球化下的遷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駱小平:全球化下的遷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駱小平:全球化下的遷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駱小平博士全球化背景下的遷徙做了富有建設性的梳理,從遷徙的界定、範圍、類型,全球概貌,遷徙研究的理論與研究,全球化遷徙的轉變,引起的衝突和社會變遷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比較了美國、歐洲和中國的遷徙的異同。有理論,有數據,有體驗,有故事。提出的主要觀點如下:(1)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遷徙史,人類文明的前進就是伴隨著遷徙發生。中國的內外遷徙具有特殊性,需要有自己獨特的理論框架和話語體系來解釋和建構,併為未來我國發展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強國後的內外遷徙提供決策參考。(2)在當今全球化趨勢下,伴隨著商品、資本、技術、服務和信息流量的大幅度增加,人的遷徙更加頻繁,引起全球的人口結構、國際關係、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近年來,移民問題逐漸上升為政治問題。(3)是否促進和容納人的自由流動和遷徙,是一個國家興衰的象徵。中國的內部遷徙與國際遷徙有驚人的相似,但是卻和諧的、穩定的、上升的,從沒有因為遷徙引起戰爭或激烈的衝突,這是我們的成功之處。(4)中國的戶籍制度卻保證了流動的有序性和穩定性,是中國關於遷徙管理成功的關鍵。由於戶籍伴隨著福利制度,戶口的取消是個過程,取決於全體民眾的社會福利水平的均等化,均等化了,戶籍也就自動消亡。

十九大提出“人們美好生活的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是我國內部遷徙發生的根本原因。解決了這個矛盾,公共福利基本均等化,區分了城鄉二元結構的社會福利的戶籍制度也就逐漸自動消亡。

駱小平:全球化下的遷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駱小平:全球化下的遷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駱小平:全球化下的遷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羅雨澤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支振鋒研究員做了評議,指出非常清晰邏輯的報告,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議題。他認為,過於我們很關注物的流動、資本的流動、技術的流動,但是人的流動在國家富強起來以後是非常必要需要得到關切的。人是生產者、消費者也是財務的所有者,人的遷徙伴隨著資產和技術的轉移。而且人的遷徙是有代際傳承的,具有延續性,一個國家的內部遷徙自由是長遠的,對於外來移民的接收與管理也必須是長遠的。既要管理好遷來的人,又要提供給遷移出去的人在國外的安全保障。發達國家通過全球化剝削髮展中國家,現在由於經濟下滑,反而反對全球化,這是很大的轉變。對於該國的人口結構、政治穩定、就業情況發生很大影響。另外也要關注到技術不斷進步會導致基本的工作崗位的人群失業,人工智能代替了低端勞動力,移民問題將會越來越顯性。

支振鋒研究員從法律層次進行了評議,他認為,今天的發展,使得人類的遷徙將會更加頻繁,這是一個趨勢。遷徙帶來活力和好處,但是也有很大代價。新移民到了新地方,也對當地治理提出了很大挑戰。中國是特殊,主要還是境內的遷徙,從西部到東南沿海等地。由於人戶分離,造成交稅在工作地,福利在原籍地,這種遷徙就加劇了不平衡,不充分,這就是我們十九大所提的社會主要矛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矛盾”。另外,遷徙帶來的越來越顯性的問題使得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運動迭起,在國際法上也帶來了國家主義與人道主義之間的衝突。比如歐洲難民問題。如果朝鮮或者緬甸發生動亂,我國的東北和西南地區就會產生如何處理難民的問題,我們該怎麼做?這個需要進一步研究。遷徙理論沒有一個統一的理論,中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需要有自己的理論話語。

王逸舟副院長做了總結,指出,人口遷徙從國際關係與外交等視角上如何解決,是個難題。也特別有意義。我們內外部都面臨著人口遷徙問題。現在的全球化下,以往我們都是關注高政治問題,現在情況是許多低政治議題越來越顯現出來,成為重要的視角。希望小平能夠寫成一本大書,加入自己的獨特的理論框架來。(王思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