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记忆深处的幸福

过了五一节,过了母亲节,接下来期待的就是六一儿童节了。

尽管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早已距离儿童这个称谓十万八千里,可还是在儿童节时,愿意说一声:儿童节快乐!

这里面有对逝去的岁月的依依不舍,更多是怀念那时的单纯、快乐与美好。

现在玩个泥巴需要到指定的地点花钱玩;衣服要买品牌,看看那些明星子女的土豪服装,价格令人咋舌,也许有人这辈子也穿不上,差距之大无法比拟。人们虽然活得随意而任性,有钱、有权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不幸福、抑郁、焦虑却成了随处可见的情绪和痼疾。

六一儿童节,记忆深处的幸福

可我们小时候,地上有块泥巴,小伙伴们也能玩半天,都穿色彩单调、颜色偏深、妈妈自己亲手缝制的衣裤,甚至还有补丁,可是没人注意这些,也没人瞧不起你,因为大家都一样。

那时候,所有的事情,什么升学、转学、提干等等大事小情,都有固定的路径和程序,不需要找人,即便找人也大多需要写书面申请或低三下四、低眉顺眼把自家的难处摆出来,但基本都是需要靠点谱的,被求的人左思右想才敢按一定的规矩进行办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人不能为利益坏了良心。

记得小时候,我们姊妹三个,都在爸爸所在工厂的子弟学校读书,每人每学期学费三元五,爸爸月工资伍拾陆元伍,全家生活都难以为继,学费更是捉襟见肘。所以每当新学期开学,爸爸都认真地在我们写作业的桌子上写减免部分学费的申请,他认真严肃的表情我一辈子都忘不掉,那是激励我努力学习和工作的精神图腾!

那时的人们活的艰苦而拮据,可是感觉幸福的人却很多,几乎没听说过什么是焦虑,更不知抑郁为何物?

六一儿童节,记忆深处的幸福

今昔对比,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霍华德金森,在1988年向市民随机发出了一万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五千二百余张,仅有一百二十一名自称是非常幸福的人。

他对这121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后发现,121人中有50人是成功人士,另外71人中有普通的家庭主妇、有卖菜农民、有小职员甚至还有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

这些极为平凡的普通人怎么有这么高的幸福感呢?经过多次交流,原来,他们对物质都没有太多要求,他们安贫乐道,满足现状,因而知足常乐。

因此他得出结论:这个世界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

20年后的2009年,他又回访了这121人。

结果很令他意外,71名平凡者有的跻身成功人士,剩下的还有生活十分拮据的,可是他们的感觉依然没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

而那50名成功者却变化巨大,有9人事业依然顺利,感觉非常兴幸福;

23人认为自己现在“一般”;

16人,事业受挫,认为现在“痛苦”;

还有2人认为现在“非常痛苦”。

这个结果让霍华德金森博士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六一儿童节,记忆深处的幸福

两周后,霍华德金森博士发表了题为《幸福的密码》的论文,他在论文结尾说道:所有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原来,幸福一直都在,是我们自己变了,我们没有了小时候那么单纯,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欲求不满则怨气满满,抑郁、焦虑就乘虚而入。

所以,放下执念,努力、尽心、无怨无悔是当下的我们是保持幸福力的必备的神技,是我们回归幸福的催化剂,把焦虑化行动力,让快乐伴随奋斗的节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自己开心的理由,让幸福时刻伴随自己。

祝小伙伴们六一儿童节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