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掌故《童子不傷野雞》

東漢時期,有個大臣魯恭,字仲康,在章帝年間任中牟縣令。當時全郡鬧蟲災,遍地的蝗蟲肯吃莊稼,惟獨中牟縣沒有遭受蟲災,百姓的生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历史掌故《童子不伤野鸡》​河南尹袁安聽到這個消息,覺得很奇怪,便派一個屬下官吏到中牟縣查訪。這個官吏來到中牟縣,在魯恭的陪同下,到田間視察,果然見不到蝗蟲傷害莊稼。

历史掌故《童子不伤野鸡》​這個官員就和魯恭坐在一棵樹下休息。這時,正巧一隻野雞從一個兒童身邊飛過,野雞飛得很慢,兒童也不去捕捉。官吏就問這個兒童:“你為什麼不去捉這隻野雞?”兒童回答說:“這隻野雞就要孵化小雞了,它已經飛不動了,怪可憐的,不能讓它受到驚嚇。”

历史掌故《童子不伤野鸡》​​這個官吏聽了很有感觸。回去向袁安彙報說:“我在中牟縣看到了三件奇怪的事:一個是蝗蟲不入縣境;二是恩澤化及禽獸;三是兒童有仁愛之心。”鳥以蟲類為食,是蝗蟲的天敵,中牟縣沒有鬧蟲災,是魯恭教化百姓懂得保護鳥類的結果。袁安聽到屬下的彙報,認為魯恭政績很好,便向朝廷做了舉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