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常見野生動物——野雞

野雞,是動物學上雉雞類動物的俗稱,據說漢代呂太后名雉,為了避諱,漢高祖下令將雉雞改為野雞稱呼。雉,也稱“雉雞”,通稱“野雞”。因雄雉頸部有較寬的白色羽毛環繞,故學名“環頸雉”,又名山雞、雉雞。雄雉重1~1.5千克,羽毛色彩鮮豔,尾羽40~50釐米,有黑褐相間的橫紋,兩頰緋紅,頸部紫綠色。雌雉重1千克左右,夾雜著黑慄及沙褐色,尾羽較短,一般不超過30釐米,無綠頸和白環。


常見野生動物——野雞


野雞抗病力強,耐高溫,抗寒冷,在炎熱的夏季能耐32℃左右的高溫,不怕雨淋,冬季能耐-35℃嚴寒,也不畏冷,能在雪地上行走,到處覓食,飲帶冰碴的水,並能棲居過夜。10月齡左右性成熟,公雉體重1.5 kg左右,母雉體重1.0 kg左右,公雉比母雉早熟1個月,雉雞是雜食性雞類,4~7月份為繁殖季節,公母雉雞配種比例1:5~6為宜。年均產蛋40枚左右,蛋重為26 g左右,為橄欖色、褐色、土黃色或藍色。雉雞以植物性穀類飼料為主,配合魚粉等動物性飼料而成的配合飼料,日平均採食50~60 g,天剛亮和下午5~6點兩次為採食高峰,夜間肅靜不食,白天喜沙浴。

繁殖特點編輯每年的4~7月份為野雞的繁殖期,1年可產2~3窩,每窩產蛋6~12枚即就巢孵化,蛋為淺橄欖黃色。在野生狀態下,其繁殖成活率較低。


常見野生動物——野雞


建立優良種群

建立優良的種野雞群,必須要根據育種標準要求以及優良繁殖品種標準進行則選。選擇的理想個體,組建優良的配種雞群。確立的種雞群,必須要加強管理,確保雌雄野雞保持良好的繁殖體況和生理狀態,為接下來的繁殖工作奠定基礎 。

合理配種方法

1、大群配種

就是在較大數量的雌野雞群內,按雄雌1:5的比例放入種雄野雞,任其自由交配。繁殖期間,發現因毆鬥傷亡或無配種能力的雄野雞可隨時挑出來,不再補充新的種雄野雞。配種群的大小以50~100只為宜 [3] 。

2、小群配種

就是1只雄野雞、4~6只雌野雞放養在小日成籠內配種 。

3、個體控制配種

將雄野雞單獨養在配種小間內,將雌野雞養在單籠內,每天抓1只雌野雞放在小間內配種,雄野雞每5 d輪迴1次,以保證受精率 。


常見野生動物——野雞


提升野雞受精率

1、優選優良、健壯的品種 。

2、種用只選壯年野雞

野雞成年性成熟後,便可留作種用。生產交配過程中,一般選擇1年齡野雞做交配、繁殖使用。只要已過繁殖期,立馬進行淘汰。美國七彩山雞,可利用2個產蛋期做種用,之後便可做肉用處理 。

3、 適宜的配種合群時間

經產雌性野雞群適宜的合群交配時間為每年的4月中旬,初產雌性野雞群適宜的合群交配時間為每年的4月末。開始合群交配時,可首先與雌性種群中放1~2只雄性野雞,觀察雌性雞群是否有交配的意願,或者是通過觀察雄性野雞的鳴叫、紅臉或者是做窩行為等等,來掌握合適的交配時間 。

4、適當的配種比例

適宜配種比例對於種蛋受精影響較大,研究證實:雄雌比例在1:6時,種蛋受精率最高可達到89%。而如果雄野雞比例過高,爭偶現象突出,雄性野雞傷亡率將會升高,進而影響配種效果;反之,如果雄性野雞比例較低,可會導致發情雌性野雞出現漏配 。

5、保護“領主”雞

合群後的雄性野雞,為了爭奪配偶必然會發生鬥架現象。經過幾天的爭鬥,雞群中獲勝者——領主雞即可誕生,也被稱之為“王子野雞”。這個確定“領主”雞的過程,被稱之為“拔王”過程。一旦“領主”雞被確立,整個野雞群即可安定下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