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傳

管夷吾者,齊管莊子也,姓姬,字仲。

仲少時也賤,故多能鄙事,習御射,好讀書,雖寒門而不釋卷。

常言大志,語殊調,故人多笑之,唯潁上鮑叔牙以為奇,常與交濟。

弱冠,家大窘,乃與鮑叔牙行商。

販齊楚之間,博十一之利,人多以為賤,而仲樂之,曰:此興國之道也。

叔牙請其道,仲答曰:

天下物產,貧賤殊異,商者通其有無,權其虛實,掌盈虧之變化,取輕重之得失,善其法者,聚天下之財,斂四海之富,滅國克敵,而天下共其富也。

叔牙以為然。

仲分其利,予叔牙者薄,人或間之。

叔牙笑曰:

人貴其正,吾所予者財,仲所予者智,吾所取者財之利,仲所取者智之利,財人皆有,而智唯仲。

若以其主分而以利讓吾,是其不公而吾有私,是謂兩敗。

況仲家貧,吾家富,焉有劫貧而濟富?

後齊楚鄭魯有隙,商旅不行,仲謀三策皆敗,遂破產,無顏見叔牙。

叔牙聞之,親往見之曰:君才十倍叔牙,此敗所謂時運,不必掛懷。

仲嘆曰:此所謂政經也,吾今知之也,時勢不可逆,氣運不可求,謀之者不可不慎。

遂為小吏,三進三退,人皆笑其無能,叔牙正色曰:

俗語云:駿馬看家難勝狗,良駒耕地不如牛,千里之才,合抱之木,豈人儘可得?

後參軍,三戰皆逃,人皆嗤之,叔牙嘆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梧桐佳木,豈堪為梁?況老母在堂,仲豈敢亡?

管仲聞而嘆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叔牙。

齊政亂,仲為公子糾臣,叔牙欲從之,仲曰不可,而薦公子小白。

後糾至魯,小白至莒。

數年,僖公薨,糾與小白爭位,叔牙為小白御,兼程歸國。

仲亦護糾至,見小白,引弓而射之,中衣鉤。

小白詐死,遂先歸國,是為桓公。

仲急勸糾攻,糾謔之:向從汝言,則小白死矣。

仲慚不能言,後戰於乾時,魯師敗績,齊遂責魯,令殺公子糾,遣仲與召忽歸。

施伯,魯之智囊也,以為糾應死,而仲與忽皆高才,如不能為魯用,亦應死,否即為齊之助,齊之有賢,魯之有害。

魯君曰:焉有射君而而無罪?

召忽死節,管仲歸齊。

施伯力勸,魯君亦悔,急命追殺仲。

仲亦知之,乃做青鳥歌,教御者行卒,人皆歌之,不覺疲憊,日多行數十里,乃得免死。

至齊國,桓公親為釋縛,與語前事,乃鮑叔牙力薦之,曰:君若無大志,則臣足以守,管仲可殺,若君欲興方伯之業,立未有之功,則天下唯管仲矣。

管仲嘆曰:

鮑生薦夷吾,一舉置齊相。斯人無良朋,豈有青雲望?

遂詢管仲何以興齊。

仲答曰:自幽王以來,天子勢衰,諸侯並起,兼併割據者不可勝數,今君據山東之地,地方千里,萬乘之國,若能興仁義之師,擁天子之位,攘四方夷狄,以正道而行天下,則戰略可以無敵矣。

桓公欣然曰:雖然,寡人智計短淺,何以擁天子而攘夷狄?

曰:今夷狄雜處中原,王師久衰不振,齊國百廢俱興,故臣有三策,一曰經濟興國,二曰強軍培優,三為強交弱攻,附以尊王攘夷之略,則霸業可成,齊國可興矣。

桓公與之窮詰,三日不眠,亦不能盡,大喜,遂拜為相,曰仲父而不呼名。(具體策略可點擊文末鏈接)

初,管仲為相,桓公未能盡信,與宋人戰,敗績。

後從之,無往而不利,遂唯仲是聽。

後與楚爭,百姓皆怒楚,國內毆楚人、毀楚車、抵楚貨,桓公樂之,仲以為不然,曰:

大國之交如陰陽之勢,唯利是圖,豈有定數?今楚為強,齊亦強,強交弱攻,臣之策也。

桓公嘻曰:然。寡人一時樂爾,謝仲父之言。

遂令禁其事,曰:齊楚一家也。

而以其事推罪蔡國,齊人遂毆蔡人、毀蔡車、抵蔡貨。

後伐楚,滅蔡國(楚國附庸),而與楚締交結盟,百姓復樂。

仲善經濟之術,十年而齊之富強,冠於諸侯,起甯戚于田野,擢隰朋、賓須無、鮑叔牙等賢良,兵車精良,雄於天下,戎狄蠻夷,盡為所驅,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齊雖有精兵,而滅國多以謀略,或以貴易賤,絕其農耕,或以多易少,斷其經濟,而後一舉圖之,故天下震動,知管仲之能也。

後齊國大強,管仲、桓公、甯戚、叔牙共飲宴,叔牙獨不祝酒。

桓公嗔曰:叔牙何不祝寡人?

叔牙起而祝曰:

願君不忘流莒,仲不忘囚魯,戚不忘飯牛。

桓公闢席對曰:謹受教,寡人與二臣不忘其事,則齊可以長強於諸侯。

管仲嘆曰:強弱之勢,亦如陰陽,唯虛而善下,厚德能謙,可以免災。

而世人之念,居貴則難思賤,長安則易墮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此其然也。

尾聲

管仲是我頂喜歡的歷史人物。

本文也是為了耗時多年寫出的《管仲傳》做的序。

《管仲傳》這冊書,是我唯一一部歷史小說《千秋青史》中的第二冊。

之所以只有一部,是因為《千秋青史》一出,在我心中,就再無歷史需寫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歷史不會再有新事情,只是我目前只能寫到這個地步了。

所以我才給這部書題序:五千年青史悉歸眼底,八百代興衰盡在心頭。

當然,目前《管仲傳》雖然寫好了,但我說過三十歲前不出書,就不會出書,大家也不必著急,這本書勢必還要有大量的修改,還有一點大家放心,不是文言文的。

中國歷史上有那麼多的政治家思想家,為什麼我獨獨挑出管仲來做代表?

性格自然是一方面,我就是喜歡管仲這個調性。

而管仲的全面性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他的政策方針,覆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權謀民生等數個方面,而且幾乎是全部沿用到了今天,無論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他的方法都同樣適用。

這一點,將來出書以後,大家自然會知道。

其實很多人看歷史,喜歡看後面的波瀾壯闊,而我獨獨喜歡看前面的暗流洶湧和發育過程。

我喜歡研究一個人為什麼會成為這樣或那樣的,一個天才或者偉人究竟是怎麼成長起來的,一件事一個人為什麼會積重難返或者突然逆轉,所以在這些事情上,我會說得很詳細。

當然,群裡的朋友可以放心,這冊書排版完成後,我會先發到群裡給大家試看的。

想要了解具體策略,可以看下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