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區,曾因孔子及魯王宮失火改名,歷為兗州治所,後改名兗州

兗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原為兗州市(縣級市),現為濟寧市市轄區,總面積535平方公里,人口54.9萬。

山東一區,曾因孔子及魯王宮失火改名,歷為兗州治所,後改名兗州

兗州,為古九州之一,據《禹貢》記載“濟、河惟兗州”,作為九州之一的兗州大致為古黃河、濟水之間區域。兗州作為一個正式行政區劃出現在西漢,為西漢十四刺史部之一。但,現在的兗州區所在地域最早的稱呼為瑕丘縣,西漢置縣。

山東一區,曾因孔子及魯王宮失火改名,歷為兗州治所,後改名兗州

瑕丘縣,為千年古縣,西漢置縣,南北朝時期始為兗州治所。公元1110年(宋徽宗時期),為避孔子諱,改為瑕縣。可能是由於瑕有瑕疵之意,金時瑕縣改稱嵫陽縣,因位於嵫山之陽而得名。

山東一區,曾因孔子及魯王宮失火改名,歷為兗州治所,後改名兗州

明成化年間,由於魯王宮中經常失火,有人就說水克火,嵫陽改為滋陽,為兗州治所,清代沿襲之。民國時期,兗州撤銷,滋陽縣屬於濟寧道。建國後,滋陽先後隸屬於尼山專區、滕縣專區、濟寧專區,1958年,滋陽與曲阜合併為曲阜縣,1962年分置,嵫陽縣改稱兗州縣,1992年撤縣設市為縣級兗州市,2013年改為濟寧市兗州區。

山東一區,曾因孔子及魯王宮失火改名,歷為兗州治所,後改名兗州

兗州歷史悠久,歷史文化底蘊厚重,但滋陽同樣是具有厚重底蘊的地名,現在知道“滋陽”的人越來越少了,但在兗州(滋陽)這片土地上,兗州(滋陽)人還會繼續創造美好的未來。

山東一區,曾因孔子及魯王宮失火改名,歷為兗州治所,後改名兗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