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為大觀!最早的歐洲石造建築原來在“他”這裡

提到馬耳他,人們首先會想到“陽光、大海、藍天、沙灘”這些美麗的自然風光,好多年來,這裡一直是世界各地的遊客熱衷的旅遊勝地。馬耳他這個“地中海的明珠”,自古以來作為連接亞歐非三個大洲的橋樑,汲取了周邊各國的文化精髓。

蔚為大觀!最早的歐洲石造建築原來在“他”這裡

蔚為大觀!最早的歐洲石造建築原來在“他”這裡

由於馬耳他獨特的地理位置,奧匈帝國將其視為通往歐洲的絕佳入口。在馬耳他極為複雜的歷史背景中,有兩個特殊的歷史階段尤其為人所矚目:新石器時代聖約翰騎士時代

這兩個不同的時代,誕生了三處世界文化遺產----瓦萊塔古城巨石神廟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在這三處世界遺產中,最為神秘的當屬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

哈爾薩夫列尼地宮

蔚為大觀!最早的歐洲石造建築原來在“他”這裡

這座地下宮殿位於馬耳他首都瓦萊塔城南一公里處,初看只是一個大土坑,但是在平常的泥土之下,卻隱藏著一座宏偉的地下迷宮。

1902年,一群建築工人正在馬耳他首都瓦萊塔城南開鑿巖石,腳下的岩石被一錘砸塌,下面赫然出現一個巨坑,宏偉的地下建築——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就此驚現。這個地宮由眾多的石室組成,石室間相通,地宮最深處距離地面10.6米。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儼然一座迷宮。整座地宮共有33間上下交錯,多層重疊的石屋。

蔚為大觀!最早的歐洲石造建築原來在“他”這裡

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在一間寬度不足20米的石屋裡,竟然還發現過7000多具人體遺骸。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目前這7000具屍骨已不知所蹤。挖掘這座地宮時,科技水平還相對落後,屍骨的保存狀況極差,即使是當地的博物館,也僅僅收藏了6個殘缺不全的頭骨。

但7000具屍骨究竟因何消失?這些問題至今都是無人能解的謎。相比我們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兵馬俑,不同的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和以俑代人的殉葬制度,畢竟時間上也相差了近3000年。

蔚為大觀!最早的歐洲石造建築原來在“他”這裡

蔚為大觀!最早的歐洲石造建築原來在“他”這裡

在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的所有石屋裡,最讓人稱奇的是“傳音室”。此間石屋中有一堵牆被削去了一塊,後面是狀似壁龕、僅容一人的石窟,假如一個男子在裡面說話,聲音會傳及整個地宮的每間石屋,甚至達到地面洞口,並且絲毫沒有失真。

有趣的是,由於女人聲調較高,聲音在傳播中容易失真,設計者就在石室靠頂處沿四周鑿了一道導音脊壁,女人的真實聲音就沿著這條脊壁向外傳播。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石室的存在,考古學家斷定這座地下建築是一個在宗教方面有著特殊用途的建築物,極有可能是

祭司的傳諭所

蔚為大觀!最早的歐洲石造建築原來在“他”這裡

蔚為大觀!最早的歐洲石造建築原來在“他”這裡

即使如此,考古學家還是在地宮發掘出一些珍貴文物,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肥胖的“睡美人”雕像。從文物風格來看,這座地下建築應該至少有5000年的歷史。

5000年前的馬耳他,人們將豐滿與肥胖視為女性健康的標誌與魅力所在。地下宮殿內的洞壁和洞頂都畫有螺旋形、圓形和曲形圖案,花紋呈淡褐色,連綿不絕,據說這象徵著綿延萬代的生命。

巨石神廟

除了地下宮殿的存在,境內還有7座史前時期的巨石廟散落於馬耳他和戈佐島各地,他們是構成歐洲史前文件最具神秘色彩的建築之一。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莫過於公元前3600年(青銅時代)在戈佐島上的詹蒂亞綜合建築,它展現出超凡的建築藝術。

蔚為大觀!最早的歐洲石造建築原來在“他”這裡

所用的石材高達6米,最大的巨石重達幾十噸。在那久遠的年代,人們就能用原始工具將這些巨石用於建築之中。如何將這樣巨大的石塊運送到工地,至今還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蔚為大觀!最早的歐洲石造建築原來在“他”這裡

據記載,他們是靠大圓滾石,將巨石板放在滾石上,一步步艱難運輸。至於石板間是如何拼接起來的卻毫無頭緒,至今仍是個“密碼”。馬耳他的這六座巨石廟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都各有其獨特發展的歷程,所以在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蔚為大觀!最早的歐洲石造建築原來在“他”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