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城隍廟”:比三原城隍廟早5年,比西安都城隍廟17年!


扶風縣是陝西省寶雞市的下轄縣,佛教聖地法門寺就在扶風,扶風得名於漢武帝時期,當時即把京師長安附近地區歸三個地方官分別管理,分為左馮翊、京兆尹、右扶風合稱三輔。扶風因而得名。

“城隍”是中國城池的守護神,有城的地方就有城隍,西安王曲有總管天下的總城隍,西安市內也有總管西北的都城隍,扶風縣城也有保護一方平安的縣隍廟,城隍爺乃明代“鐵膽御史”王倫,城隍廟位於陝西省扶風縣縣城東大街。比三原城隍廟早5年,比西安都城隍廟17年。

扶風縣城隍廟為明清建築,坐落在一個南北長,東西窄的夯土高臺上。始建於明洪武三年,後屢有增建修葺。其中明朝修了8次,清朝修了5次。扶風城隍廟是即西安、三原、韓城等三座城隍廟後,陝西第四家列入國保的城隍廟,是扶風縣的博物館。


扶風城隍爺王倫,為官清廉,與宦官劉瑾抗爭,聲震朝野。人稱“黑麵王”。扶風城隍廟因建國後長期佔用作為糧庫得以保存。1986年建的碑廊,陳列扶風出土的部分碑刻和拴馬樁。

木牌樓,根據史料記載,明嘉靖二十三年,城隍廟大門失火,里民趙璽等重修,並在二門內創建坊牌1座,原建為石坊,清順治十一年毀於地震,康熙年間重建。

扶風城隍廟的鐘鼓樓最早修於明朝嘉靖十三年,為扶風知縣楊瞻首建,後世屢毀屢修。

扶風城隍廟的鐘鼓樓最早修於明朝嘉靖十三年,為扶風知縣楊瞻首建,後世屢毀屢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