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城隍庙”:比三原城隍庙早5年,比西安都城隍庙17年!


扶风县是陕西省宝鸡市的下辖县,佛教圣地法门寺就在扶风,扶风得名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即把京师长安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分为左冯翊、京兆尹、右扶风合称三辅。扶风因而得名。

“城隍”是中国城池的守护神,有城的地方就有城隍,西安王曲有总管天下的总城隍,西安市内也有总管西北的都城隍,扶风县城也有保护一方平安的县隍庙,城隍爷乃明代“铁胆御史”王伦,城隍庙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县城东大街。比三原城隍庙早5年,比西安都城隍庙17年。

扶风县城隍庙为明清建筑,坐落在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夯土高台上。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后屡有增建修葺。其中明朝修了8次,清朝修了5次。扶风城隍庙是即西安、三原、韩城等三座城隍庙后,陕西第四家列入国保的城隍庙,是扶风县的博物馆。


扶风城隍爷王伦,为官清廉,与宦官刘瑾抗争,声震朝野。人称“黑面王”。扶风城隍庙因建国后长期占用作为粮库得以保存。1986年建的碑廊,陈列扶风出土的部分碑刻和拴马桩。

木牌楼,根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二十三年,城隍庙大门失火,里民赵玺等重修,并在二门内创建坊牌1座,原建为石坊,清顺治十一年毁于地震,康熙年间重建。

扶风城隍庙的钟鼓楼最早修于明朝嘉靖十三年,为扶风知县杨瞻首建,后世屡毁屡修。

扶风城隍庙的钟鼓楼最早修于明朝嘉靖十三年,为扶风知县杨瞻首建,后世屡毁屡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