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家三代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

故事|一家三代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

說起奉獻,說起帶領鄉親們致富,在東鄉縣東塬鎮毛溝村,人們會不約而同想到馬福祥、馬一不拉黑木、馬如彪祖孫三代共產黨員帶領鄉親們致富的感人事蹟。

故事還要從七年前開始講起。

2012年初春的一個下午,馬福祥給在臨夏市做生意的兒子馬一不拉黑木和遠在西寧的孫子馬如彪打電話,他高興地說:“昨天晚上,我們家來了一位省上的領導,白天他到村裡走訪貧困戶,晚上坐在我們家的熱炕上,研究討論如何讓我們村脫貧致富、建設小康村的事,他說的話字字句句都說到我的心坎上了,你們趕快回來,我們也商量一下照他的話該怎麼做哩!”

聽說家裡來了省上的領導,又坐在自家的炕頭專門討論全村群眾如何脫貧致富的事,馬一不拉黑木、馬如彪萬分高興,安排好自己的生意,迫不及待地回了家。

馬一不拉黑木、馬如彪都知道,他們的長輩馬福祥是一名優秀的老共產黨員,1968年入黨,長期擔任毛溝村的生產隊長。由於辦事公平公正,深受村民的尊敬。改革開放之後,在黨和政府的號召下,馬福祥帶頭致富,與人合夥組建了一個工程隊,帶領村裡人到蘭州、甘南等市州打工掙錢。

2000年前後,農村快速發展,村級組織在農村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2010年,推薦選舉村支部書記時,全村黨員群眾一致推舉馬福祥擔任村支部書記。

搞工程,有豐厚的經濟收入;擔任村支部書記,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如何選擇,馬福祥舉棋不定,權衡利弊後,這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最終慎重抉擇——擔任毛溝村黨支部書記。

當時,不少親朋好友笑話馬福祥“有點傻”,而他的回答非常堅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

故事|一家三代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

在眾人的褒貶聲中,馬福祥走馬上任了。這一干,就是10年,直到他65歲時才退下來。10年當中幹了些什麼,一時也說不完。馬一不拉黑木說:“這10年,父親忙裡忙外,先是騎著自行車忙,後來村上的事情越來越多,他天天上山下窪,我們就給他買了一輛摩托車。2007年,這輛摩托車摔壞了,我們又給他買了一輛小車。”

孫子馬如彪十分敬佩爺爺的為人,看著爺爺一天天老去,他把爺爺騎過的一輛自行車和兩輛摩托車收拾好,存放在家裡。

馬如彪的母親說:“我們的老公公做事很公道,在村裡當家十幾年,從沒有聽鄉親們說過他不好的話。”

馬一不拉黑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他也和父親一樣,把帶領鄉親脫貧致富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臨夏市南龍郊區的一個市場附近,他經營著一家小旅館。同村的鄉親們到市場做些小買賣,常常住他的旅館。那時,鄉親們並不富裕,做買賣常常沒有本錢,吃飯住旅館有時手頭很不方便,他知道後,從不嫌棄,主動幫忙。在他的幫助下,許多鄉親脫貧致富了。為此,大家給他送了一個稱號——“小市場上的活雷鋒”。如今,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幫助鄉親們。

這次,趁省上領導到家裡做客的機會,馬福祥把兒子和孫子召集起來,三輩人立即開了個“三人會議”,開始討論如何做好省上領導提議的事:開辦農家樂,促進養殖業發展,經營東鄉美食產業。三個不同時代的黨員,談論的話題只有一個——如何帶領鄉親們富起來。 

故事|一家三代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

馬福祥說:“我當了10年的村支部書記,沒有幹過一件虧心事,但沒有帶領大家都富起來是我的一塊心病。我們一家富了不算富,全村鄉親富起來才算富,這個任務就交給你們父子了……”

爺爺和父親兩人的談話,在馬如彪的心中起了波瀾:自己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把紅色的接力棒從父輩們的手中接下來,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這是自己的神聖使命。

馬如彪是雖是一個90後,但言談舉止中,顯示出黨員家庭良好的家風家訓。

連日來,他們多次召開“家庭會議”,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讓馬如彪牽頭興辦農家樂,給鄉親們帶頭,做個表率。

2013年,毛溝村的第一家農家樂——“東鄉富東農家院”辦起來了,這是馬如彪一家在鎖折公路中段創辦的。如今,遠近聞名,有不少客人遠道而來,專門品嚐東鄉美食。為客人提供的“東鄉羊肉平夥”等系列美食,平均每天需要5只羊、10多隻東鄉土雞才能滿足客人需求。除此之外,還提供東鄉油炸食品、各類麵食等特色小吃;馬如彪還在臨夏市開辦了“東鄉手抓羊肉”真空打包配送中心,每天可配送500斤至600斤東鄉手抓羊肉,需要近20只羊,都是毛溝村本村群眾提供的,並吸收本村人為服務人員。

故事|一家三代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

在馬如彪第一家農家樂的帶動下,在村黨支部和幫扶幹部的指導下,毛溝村的農家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紅火起來了,鄉親們開始養羊養牛養雞,為本村越來越多的農家樂就地提供美食原料,極大地帶動了毛溝村的養殖產業。

如今的毛溝村,在脫貧攻堅的偉大進程中,由於發揮了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馬如彪一家三代共產黨員發揮了先鋒引領作用、能人帶頭致富作用,在不斷壯大的農家樂和養殖產業中,昔日的深度貧困村一躍成為脫貧村,正在向全面小康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