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飯煲常見的故障和解決方法

故障現象

產生原因

維修方法


指示燈不亮

發熱盤能熱

指示燈與降壓電阻接線鬆脫或損壞

檢查焊接好接線或更換指示燈或降壓電阻

發熱盤不熱

未接通電源

檢查開關、插頭、插座、保險絲、電源線是否完好

按鍵開關或保溫器動、靜觸點不能閉合

檢查並調整按鍵開關及保溫器觸點、彈簧片,並使其啟動靈活、接觸良好

發熱盤不熱

指示燈亮

超溫保護器斷路

更換超溫保護器

發熱盤損壞

更換髮熱盤

發熱盤連接導線脫落,電源不通

重新焊好

發熱盤引棒接線片氧化鏽蝕,接觸不良

清除鏽蝕,重新接牢

煮焦飯

按鍵開關動作遲或不動作

內鍋與磁鋼限溫器接觸不良或彈簧拉力不夠(或失去彈性)

檢查內鍋有無變形或與發熱盤間有無異物,更換拉力合適的彈簧或磁鋼或全套限溫器

限溫器拉桿上、下移動受阻,活動不暢

用鉗子調整,使之上、下活動自如

磁鋼限溫器失靈,斷電溫度過高

更換磁鋼限溫器或將限溫器螺釘調整合適

按鍵開關連動機構變形

調整使之可靈活動作

磁鋼限溫器牽動開關失靈,動、靜觸點熔結

修磨觸點

磁鋼限溫器內部受阻,電熱盤通孔中有異物

清除異物

煮焦飯

按鍵開關已動,指示燈還亮

保溫器調溫過高

調整或更換保溫器

開關兩觸點間絕緣損壞,擊穿

更換開關零件

保溫器的雙金屬片的支撐瓷柱脫落或損壞

重新裝上瓷柱

保溫器動、靜觸點熔結粘在一起,斷不開電源

撬開,修磨觸點或更換保溫器

煮飯不熟或生熟不均勻(夾生)

外殼比平日熱,燙手

內鍋與發熱盤之間有異物

檢查並清除

發熱盤發熱不均勻

一般需更換加熱元件

內鍋底變形

檢查整理或更換內鍋

內鍋掛在外殼上,使內鍋一邊懸空

把內鍋左右轉動兩三下,即可恢復正常

發熱盤變形

輕微變形,或以用砂紙打磨,嚴重變形或凹陷的應更換

加水太少

適當加水

故障現象

產生原因

維修方法


不能自動保溫

手摸鍋蓋無溫熱感

保溫溫度過低,雙金屬片控溫器觸頭彈性減弱不能閉合或動、靜觸點氧化,電源不通

調整觸頭間距離或用細砂紙打磨觸點或更換保溫器

控溫器螺釘鬆動或連接點鬆動脫落

重新調整螺釘,修復斷殘處

外殼漏電

有麻手感覺

使用或清潔不當,使電氣部分受潮

檢查維修,受潮的電氣部分應作驅潮處理

自換插頭接錯線

檢查插頭,黃綠雙色導線應接地。按規定,不允許自行將三線插頭改為兩線插頭

插座或恆溫器等處的絕緣材料損壞或積存汙物

清除汙物,更換絕緣材料或整個部件

電熱盤發熱元件封口絕緣材料老化

清除老化的絕緣材料,用室溫硫化硅橡膠封口,12小時後再使用或直接更換電熱盤

電路中裸露的金屬件碰殼或周圍有異物

清除異物,將金屬件移離外殼,必要時作絕緣處理

煮飯不熟

煮飯過程中,指示燈熄滅,但按鍵開關未動

按鍵開關的動、靜點接觸不良

清除觸點表面的氧化物,調整觸點上的彈簧片,使動靜觸片壓緊

觸點上、下位置偏移,接觸位置不恰當

把鋁內鍋放入電飯鍋內,壓緊限溫器,然後調整觸點位置,使之接觸良好

感溫軟磁鋼失效或硬磁鋼退磁嚴重

更換感溫軟磁鋼或硬磁鋼

煮飯開關按下後瑣不住

磁鋼限溫器內感溫軟磁鋼碎裂

更換


開關撥杆變形,造成限溫器磁鋼不到位

修整變形


煮飯時間延長

鍋底與電熱盤產生黃黑色焦膜,使鍋底與電熱盤接觸不良

用木片或塑料片颳去焦膜或用細砂紙擦拭


電源電壓低

不需處理或使用交流調壓器


保溫不準或失靈

雙金屬片保溫元件保溫溫度發生變化或失去作用

調整保溫器上的螺釘,往下擰保溫溫度升高;往上擰,保溫溫度降低


保險絲熔斷

接插件等受潮

進行乾燥處理或更換


電源線、開頭組件、電熱盤、限溫器和恆溫器及各引出線碰線短路或損壞

修理或更換


批示燈或限流電阻擊穿

更換


電飯煲常見的故障和解決方法

電飯煲常見的故障和解決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