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為什麼窩裡橫對外國列強就不行呢?

手機用戶52752834194

清軍在家裡也不橫,只是在外面太渣了!

清軍的傳統武裝八旗和綠營,在太平天國年代就被秒成渣,後來窩裡橫的是曾國藩左宗棠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還有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後來的這些軍隊,在面對列強的時候依舊很渣的。


1,綠營和八旗面對英軍和白蓮教起義軍。

白蓮教起義發生在清朝的嘉靖和道光兩朝9年多時間,佔據或攻破州縣達二百零四個,擊斃副將以下將弁四百餘名,提鎮等一﹑二品大員二十餘名,清政府耗費軍費二億兩,相當於四年的財政收入。

鎮壓白蓮教的百戰名將楊芳,在鴉片戰爭中運用馬桶陣打擊英軍,成為笑談。這說明,楊芳和他的部隊,在戰術思想和士兵訓練,軍事準備方面落後100年以上,這樣的土雞瓦狗怎麼可能打敗英軍。

林則徐來了更不行,那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軍事能力約等於零。


2,僧王八旗面對太平天國殘軍和英法聯軍。

1853年5月8日,派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率2萬多人北伐。一路燒殺搶掠,激起民憤,在天津附近被森格林沁和勝保等八旗軍綠營兵,地方團練剿殺。

7年後,森格林沁帶領3萬八旗軍防守通州八里橋,抵擋8000英法軍隊,戰鬥的結果很懸殊。清軍損失超過12000人 法軍死亡3人,傷18人;英軍死2人,傷29人。

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清廷連續兩次敗仗,並不是因為窩裡橫,而是不知道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這兩次戰爭中,弱小的清廷依舊保持著對列強的“迷之自信”,來自於乾隆大帝的自信。


3,左宗棠湘軍面對陝甘回亂和阿古柏入侵軍。

曾國藩死後,左宗棠成為湘軍老大,長期駐紮在陝西甘肅。同治年的陝甘回亂,慈禧一開始用滿人和蒙古人,結果不停投錢還不停死人,回民勢力越來越大。結果左宗棠帶領5萬湖湘子弟西政,幾年就平定了。

陝甘回亂的殘餘分子白彥虎等人,逃到中亞當了帶路黨,帶阿古柏軍隊入侵新疆,俄羅斯老毛子也乘火打劫佔據伊犁。結果左宗棠老爺子70歲了,還是暴脾氣,就是不管你這臭毛病,分分鐘把阿古柏滅了,老毛子也只好退出新疆。

左宗棠是清末乃至近代不多見的對外強硬派,和翁同和張之洞空嚷嚷口號不同,左宗棠要幹誰,誰的末日就到了,真是難得的軍事天才。

4,聶士成面對義和團和八國聯軍。

聶士成是清末的重要愛國將領。毓賢剛毅這些糊腦子妄圖讓刀槍不入的義和團抵抗八國聯軍,從而挽回慈禧太后掉在地上的老臉。結果聶士成老爺子60多歲,也不慣著這群人,多次幾百槍手對陣數千義和團,用實踐證明了刀槍不入都是吹牛逼。

聶士成滅義和團一把好手,但是對上八國聯軍就什麼也不是了。聶士成並不是認慫不敢打,而是戰鬥力低,訓練差,火力不足。天津保衛戰中,聶士成帶領5000武衛軍抵抗數萬八國聯軍,義和團有3萬人參戰,但幾乎沒有戰果。有理由相信,義和團在背後給聶士成捅了刀子,結果是義和團作鳥獸散,聶士成武衛軍壯烈犧牲。

本質來說,清軍打不過侵略軍,原因在於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落後造成的軍隊綜合戰鬥力很差。清軍打得過農民軍,原因在於清軍裝備好補給足。

每個走上戰場的人,都不想打敗仗,可是,這事由不得個人!


歷史知事

清朝的軍隊,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軍隊,而是集合了國防,內保,警察功能為一體的軍事力量。清朝的這支軍事力量,從建立之日起,其主要目的就不是為了對付外國入侵,而是主要用於防止內部叛亂。

我們看看清朝軍隊的兵力佈防的情況。後金入關以後,區區20萬人,卻要統治接近1億的人口,稍微有一點不慎,就會滿盤皆輸。為此,後金/滿清統治者想出了一種對策,就是八旗駐防。即派遣八旗官兵控制天下最重要的城市和關防節點,把天下交通要道控制在手裡。又建立綠營,協助八旗駐防。通過這一手段,滿清牢牢的把整個國家攥在手裡。



(強悍的清軍在晚清已經淪落為一群抽鴉片的煙鬼)

我們再看看具體的兵力配置,一般來說,滿清軍隊大股聚集的不多,兵力比較分散。通常,最多一營集中起來不超過200人,一般都是30~50人,放到今天看,就是一個排的兵力。這些小股兵力,往往駐防在大道通衢,關防,水閘處。這是因為,古代農民暴動後,由於古代交通落後,如果流動起來必然走這些節點。滿清官兵只要遏守住這些節點,就可以有效的鎮壓。由此可見,滿清雖然有80萬兵力,但絕大多數都兵力分散在各地,機動性差,力量也分散。而且他們的功能就是為了對內,不是對外。

八旗和綠營衰落以後,地方鄉勇崛起,但是無論曾國藩的湘軍也好,李鴻章的淮軍也好,雖然裝備了大量的西式洋槍洋炮,但骨子裡面還是舊式軍隊,戰鬥力與西方有較大差距。第一支現代意義的軍隊,是袁世凱在小站練出來的新軍。


懷疑探索者

首先,列強的近現代化軍隊和冷兵器的流民相比,能一樣麼?前者訓練有素、武器先進、戰術領先;後者基本上是烏合之眾、思想落後,純碎靠人海戰術和不要命……

再說,清軍面對內部動亂,一點也不橫。否則太平天國、捻軍和白蓮教也不會遍地開花,蔓延數省了。



就拿天平天國為例,太平軍就一群人數眾多的愚昧流民而已。他們的領導層都是腐化的烏合之眾,其實戰鬥力真沒過去書上吹的那麼厲害。

然而就是這麼一支隊伍居然能在短時間內接連重創圍剿的清軍,還一下就打下了南方的政治中心南京。清軍戰鬥力有多渣,可見一斑。



此後,清軍就只能依靠曾公打造的湘軍了,而且期間湘軍還幾經慘敗,最後還得靠洋人支持,才勉強平亂。不管哪個角度來看,清軍在內部的表現,都橫不到哪裡去。

當然清軍在洋務運動後,其實對內確實橫了許多,畢竟武器裝備不一樣了,戰術思想也西化些許,和內部的流民武裝有了明顯的代差。但那以後的清軍對列強的戰爭並不是不行,其實將士們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這主要怪慈禧老頭!



在洋務運動後,清軍對外還是硬朗了許多。當年馮子材就在鎮南關狠狠的揍了法國一頓,結果是清廷的懦弱讓法國不勝而勝。又如,李鴻章和慈禧差點就讓咱們失去新疆,結果在左公的堅持下,硬是將俄毛扶持的勢力趕出來新疆。再如甲午戰爭,其實北洋水師和在朝鮮的清軍還是打得相當的頑強。如果慈禧能硬氣點堅持打下去,估計先垮掉的就是日本了!

清軍將士不是不行,不行的只是滿人把控的腐朽朝廷而已……


這些歷史要讀

峰子哥認為,這個答案很明確:欺軟怕硬,柿子撿軟的捏,硬的幹不過,就只好欺負軟的了。

晚清的“臥裡橫”現象,已經普遍的不能再普遍了,對外幹不過船堅炮利的西方列強,一次次的反抗被打得滿地找牙,心有慼慼。為了能繼續苟延統治下去,清庭不惜委屈求全,跟列強們簽訂了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

西方列強闖上牌桌,統治者的噩夢就開始了……

△清朝掌權者 慈禧太后



清朝從二次鴉片戰爭,再到“庚子國變”,八國聯軍進北京,火燒圓明園,慈禧太后攜光緒帝猖狂出逃西安,連北京皇城都不要了,丟下百姓,玩命逃跑……

英法等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在圓明園搶掠金銀財寶,古玩玉器,凡是能拿走的統統拿走,拿不走搬不動的,就地砸毀掉,國寶文物被洗劫一空……最後還不過癮,乾脆放了一把大火,富麗堂皇、巍峨壯觀的皇家圓明園,隨之化為一片焦土……

△聯軍將領們 坐龍椅合影(老照片)


從歷史記載及後來照片證實,八國聯軍首領們,甚至還坐上了大清皇帝的龍椅,瘋狂拍照留念;睡了慈禧太后的鳳殿閨房,還有外國軍士在慈禧太后睡的床邊 用外語刻下了“我睡了大清皇太后”侮辱性字樣。

隨後,滿清與列強們議和,慈禧太后回京,發現這些留字,就問大臣及太監們,這是什麼意思?太監大臣們一個個都不敢說,事後慈禧太后才知道真相,惱羞成怒,命人將字抹去,後來甚至心裡有陰影,乾脆換掉了床。

清軍在八國聯軍進北京時,都在幹嘛?這可是大清的紫禁城,最高統治者的命脈所在,怎麼會連皇城都丟了?那麼多清軍,竟然讓一小股外國軍隊佔了首都?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畫示)



很遺憾,清軍人數雖眾,但在裝備先進、機械化作戰的八國聯軍面前,幾乎不堪一擊。清軍有很多士兵,還是表現的十分英勇的,前赴後繼,愣是用胸膛 拼命奮力的充當了聯軍的“人肉靶子”。那場面,十分震撼慘烈。

事後,甚至還有聯軍的將軍,忍不住感慨說:為了阻擋我們前進,他們(清軍)很英勇,像瘋了一樣向我們衝過來,一批批的人倒在槍口下,彷彿不怕死一樣……

△八國聯軍 在紫禁城 皇宮合影(老照片)



清朝統治者的落後愚昧,最終只能以犧牲屍橫遍野的無辜士兵作為慘痛代價。清朝晚期的腐敗,不僅僅表現在官場,軍隊腐敗也如出一轍。


清朝的老祖宗努爾哈赤創立的能征善戰的滿八旗,到慈禧太后、光緒帝時期,已腐朽不堪,爛到了骨子裡,戰鬥力低下,已成一群烏合之眾。八旗子弟,更是提籠掛鳥,遊手好閒,嗜酒好賭,士兵戰鬥意志薄弱。縱然人數看起來挺嚇人,但實際戰鬥力,不堪一擊。


△西方列強與清政府 籤賣國條約(劇照)


清朝晚期,清軍主張分為滿族八旗兵和漢族兵兩種,靠腐朽不堪的滿族八旗兵是不行了,綠營漢族武裝,隨後成為清軍中主要有戰力的軍隊。


曾國藩的湘軍、左宗棠的淮軍等漢族地方武裝力量,以及李鴻章的北洋水師等新軍,先後成為支撐清朝的清軍戰力的主要力量。

對外清軍自然是幹不過西方列強,對列強只能唯唯諾諾、不敢輕易招惹,處於畏懼認慫心態;但對內欺壓老百姓、鎮壓民眾鬧事,還是表現出了“窩裡橫”的心態。

△洪秀全“五王”太平天國起義


曾國藩創辦湘軍,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國運動農民起義,最終遭到了清軍的瘋狂鎮壓。乾隆帝晚期爆發的白蓮教起義,還有清朝後期的捻軍起義、義和團起義,無不遭到了清軍的鎮壓,當然有些農民起義的撲滅,西方列強們也參與其中。


比如太平天國起義,一開始清軍節節敗退,清庭震驚,洪秀全創立的天國在鼎盛時期佔據半壁江山,清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到後來,太平天國領導層窩裡鬥,自毀長城,加之湘軍和列強聯合絞殺,歷時14年才算撲滅了這一場歷史上規模最宏大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 定都南京 (示意)


清軍及清朝統治者,對外認慫服軟、對內窩裡橫的現象,用慈禧太后曾說過的一句話,簡直表現的淋漓盡致,歎為觀止!


慈禧太后說:“寧贈外賊,不予家奴”。(意思是:這祖宗江山,我慈禧寧願奉送給外賊列強,也不能便宜了國內的反賊家奴…)


峰子奇觀

這個提法有問題啊。

清軍之所以出現如此大的反差,肯定說明此清軍非彼清軍啊。就比如說為什麼晚清時期英國打得中國節節敗退,而解放前夕在長江上中國打得英國哭爹喊娘(指渡江戰役前夕炮擊英國軍艦紫石英號事件)?這是因為同樣被稱為中國軍隊,前者是腐敗透頂的八旗綠營,而後者是百戰百勝的解放軍。

所以,你要問為啥清軍安內猛如虎,外佔畏如鼠,那肯定需要看看他們是不是同一撥人。

答案是否定的!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同為清軍陣營裡的三個兵種:

1、八旗

八旗是努爾哈赤起兵造反的資本,依靠這個兵農合一的制度,清軍逐漸發展壯大,並趁中原內亂時入主中原,成為中國之主。

在滿洲八旗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生的力量加入進來,比如收服漠南蒙古後,多了八旗蒙古人,而在入關後,又有了八旗漢人,這些都成為清朝軍隊的核心力量,所謂“馬上得天下”,就是這些人的赫赫功勞。

但是進入北京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所謂一夜烏鴉變鳳凰,北京城的繁華讓這些八旗人開始了新的生活。

我們在電視上時常看到八旗子弟在遛鳥賭博,是的,經歷了開國的打打殺殺,這些功成名就的人已經獲得了足夠自己和子孫享受不完的榮華富貴。

所以,他們不用再上前線拼死作戰了,作為利益群體,他們有理由成為社會的寄生蟲。

所以,這些人的戰鬥力就不要指望了。早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時,八旗的戰鬥力就已經是渣渣了,所以,就更不要提遇到列強了。所謂外戰內戰皆是草包。

2、綠營

和八旗不同,綠營是清朝在攻打明朝時收攬的明朝降兵,類似於偽軍。

比如吳三桂的三萬關寧軍,作為曾經明朝的中流砥柱,投靠清朝後,成為清軍征服明朝的先鋒。

綠營作為漢人軍隊,地位比八旗要低一個層次,但是卻是清朝中後期作戰的中堅力量。

在英國人打過來的時候,道光派出的八旗子弟連馬都騎不了,最後無奈從四川松潘地區調集2000綠營兵,用了4個月千里迢迢趕到寧波,結果被修整了四個月、以逸待勞的英軍打得落花流水。

可以說,綠營作為清朝維護地方穩定、抵抗外來入侵的一線力量,在清朝中前期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在清朝後期,綠營的戰鬥力也是滑坡嚴重,已經嚴重影響了清朝的控制力。

1851年1月爆發的太平天國起義,清朝在廣西的八旗和綠營根本就無法協調,更不要說剿滅起義,結果,起義規模越來越大,終於攻佔南京,成為清朝的心腹大患。

3、地方團練

正因為八旗和綠營造就已經歇菜,所以地方團練才會登上歷史舞臺。

鑑於太平天國太過囂張,束手無策的清朝只好允許地方官僚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於是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等才開始大放異彩。

和八旗綠營不同,地主團練不是隸屬於中央的軍隊,而是地主的私人武裝,只對地主本人負責,因此地主的榮辱興衰和團練息息相關,所以團練也成為地主實現自己目標的重要工具。

對於地方官僚,剿滅太平天國才是實現自己仕途高升的重要通道,而仕途高升也能為地主團練帶來更大的收益,所以團練的戰鬥力非常強大,在對付太平軍作戰中勇猛異常。

但是,地方官僚和列強的關係又是如此微妙,或者說,在對待太平天國問題上,他們目標是一致的,所以地主團練也就沒有理由向列強開槍,在面對本國的反抗時,二者更多的時候,是同盟關係。

而在清朝後期,基本都是地主團練在支撐著清朝的國防,所以,他們才會“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所以,決定團練戰鬥力的,是地方官僚,而團練的最終歸宿,是割據,地方官僚的結局是軍閥。

清朝最終亡于軍閥袁世凱!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靜Yes

我是“腦洞大開的歷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很簡單,清朝只是歷代封建王朝“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一個縮影而已。作為統治者,其重心始終放在“對內”,對待國內造反起義很有一套,因為國內是統治者方便控制的。作為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秦始皇開了頭,把天下兵器都收了,“鑄以為金人十二”。到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康熙熱衷於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文化知識,但卻不讓其他人特別是老百姓去學,不開民智而採取愚民政策。國內就算造反起義,一缺乏武器準備,二缺乏作戰經驗,三缺乏組織紀律,常常被官兵擊潰或消滅。

但統治者面對外國強敵就不行了。人家的武器裝備不受你控制,人家的軍事活動你也管不著。古代中國統治者遭遇的外敵主要建國初期都被北方少數民族軍隊羞辱過(白登之圍,渭水之盟)。這已經算運氣好了,地理上東面是大海,西面是高山,南面是海洋島國,長期三面無壓力。不過,倭寇在明朝騷擾東南沿海,已經暴露出大明王朝海防上的軟肋。而當英國這樣的海洋帝國崛起,從海上入侵,清王朝就更敗得一塌糊塗。

說白了,只有多瞭解外面的世界,而不是關起門來做土皇帝,才知道差距,才會有壓力,才可能有更大的進步。不僅中國如此,世界也如此。美國內戰,美軍並無多大進步,所以參加一戰初期表現很渣,被敵人德國和盟友英國法國嘲笑。但美國知恥而後勇,20多年後就在二戰中崛起,一舉奠定大國強國基礎。


腦洞大開的歷史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清朝滅亡,這70多年中,清朝軍隊與列強的戰爭,一直都是節節敗退,很少有勝仗,基本是信誓旦旦地宣戰,唯唯諾諾地簽約,以割地賠款告終,作戰能力極低,但是鎮壓農民起義又每次都是勝利的。

那麼,清朝軍隊為什麼“窩裡橫”,而對列強就慫了呢?具體原因有四:

一是列強只要錢不要命。這70多年所有列強侵略中國,都是為財而來,給他們賠銀子、劃塊地問題就解決了。要命也只是嚇一嚇皇帝和皇親貴族們,這些列強們還怕這個腐敗透頂政府倒臺,真的倒了,他們上那去要錢。所以一撥又一撥的列強來了,沒有哪個是真想推翻清朝的,只要給錢給地,答應條件,他才不管你誰當皇帝呢。尤其是八國聯軍侵華後,列強的政策進行了調整,由明目張膽侵略到逐步蠶食,他們扶植清朝,試圖把清朝變成他們得到更多利益的工具,慈禧是傀儡,是他們在華的利益代理人。慈禧有句“名言”:量中華之物力,結餘之歡心。慈禧已經深諳此道,只要不動我的位置,什麼都無所謂。何必大動干戈,拼上老命和他們幹呢!

二是農民起義又要命又要錢。農民起義和西方列強的侵略在目的上是不同的。太平天國起義,是因晚清皇親貴族大肆兼併土地造成大批農民失去土地,而引發激化的階級矛盾,他們恨透清朝,就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統治,要革他們的命,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太平軍大傷清朝國力,統治地位岌岌可危,這就逼迫他們必須竭盡全力剿滅起義。這正如,一個強盜要錢不要命,你肯定會破財消災,而一個強盜要錢又要命,那你肯定會和他拼命的。

三是政府觀念落後、腐敗無能。19世紀60年代,以李鴻章等人為代表的官員,在清朝搞了轟轟烈烈洋務運動,主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就是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卻不改變中國傳統的東西。說白了,就是隻換身子,不換腦袋。這樣打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農民起義軍還行,而面對裝備先進、作戰理念先進的列強軍隊,豈有不敗之理。這正是甲午戰爭,清軍的武器裝備略優於日軍,卻一敗再敗的原因。

還有自鴉片戰爭以來,清軍婁戰婁敗,每次結局都是割地賠款。而清朝自立國以來,無論是對國內的起義還是對周邊小國的叛亂,都是完勝。這讓清朝軍隊有了“打洋人我們不行,窩裡鬥還是很有把握”的心理。正所謂“未戰先怯,犯兵家之大忌。”

四是有洋人幫助鎮壓農民起義。鎮壓農民起義,不是清朝單打獨鬥,還有怕清朝倒臺的洋人幫忙。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中,清軍就有一支洋人領導的、訓練有素的“洋槍隊”,作戰能力極強,讓農民起義軍難以招架。

基於上

原因,就決定了清朝軍隊只能“窩裡橫”,對外國列強就沒了能耐。

更多精彩,請關注“下午歷史茶”。


下午歷史茶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不從唐代以後的內亂,政權更迭,群雄割據說起。華夏民族本身就是由多個部落發展組成。自秦武力統一後,中央集權制就再也沒有改變過。對外戰爭也只有西漢漢武帝打擊匈奴遠征到今俄羅斯境內幾個戰例!

歷史上華夏民族對外戰爭屈指可數,東征高麗是唐代的事情。軍隊除了鎮壓國內農民起義外,幾乎沒什麼用。兩宋被金,蒙兩族滅國!而明朝內憂外患,競被一個復興的後金所滅。可見中華史上中國軍隊對外無能,對內殘忍窩裡斗的本事還是不小的。這種惡習到了清晚期太平天國運動中更為彰顯突出。

曾國藩與湘軍乃至後來李鴻章的淮軍便是最好的例子。面對聲勢浩大,席捲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滿清那些荒廢了武功的八旗子弟早已指望不上。於是湘勇出現了!這些兵丁大多為流氓無產者,為了吃口飽飯或趁機姦殺劫掠成為一部可怕的殺人機器!太平天國本身就是“匪患",由此被清王朝祭出的“湘勇"更是一群惡魔!這群被壓迫怕了的農民釋放出了“野獸"的本性!殺戳成為遊戲。之所以曾國藩成功地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正是他的放縱讓那些亡命之徒為了“吃大戶"一夜暴富激發起超人的動力!

軍隊成為維護統治集團既得利益武裝集團,主要為鎮壓國內民眾而存在,這樣就背離了一個宗旨!即國與民的關係!國民只有納糧,服搖役的義務。而國家卻不能保證國人應當享有的相應權利!面對外敵入侵!軍隊卻如紙糊的一般,一觸即垮。清末李鴻章全力打造的北洋水師被《甲午海戰》一役全軍覆滅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龐大的軍隊不是確保國家安全的保證!一支精練,訓練有素,裝備一流。有著強烈榮譽感和自信心的軍隊才是保衛國家最可靠的保證!晚清的教訓是深刻的。自古“兵匪一家"是有道理的。所以軍隊不能太多太雜。要精!要高質量!“兵強馬壯"就是這個道理。

2018.5.15.創作於太原


晉A閒雲野鶴

清朝為了對付外國列強開始加大軍隊投入,為了加大軍隊投入開始加稅,可現實是加稅投入軍隊的力量全用來對付反對加稅的國民了。晚清內部本來已經矛盾重重加稅只會激化內部矛盾。

晚清工商稅和裡金 過路費增加後反而導致商人們的反制,晚清的封建壓迫就是被這批商人主導的資本主義推翻的。民國時期袁世凱最頭疼的事就是不能像晚清一樣隨便加稅國會被這批商人控制致使北洋軍隊軍餉都成問題。

不管是晚清還是民國中央的稅有一個主要的途徑是地方上交,可是屁股決定腦袋不管是滿清中央親信 還是袁世凱親信亦或者是蔣介石親信在中央支持增加向中央上交稅收,可是被派到地方都不同意多上交稅收反而把地方當做自己的地盤,通過稅收擴充實力對抗中央。


迷路的時間

所謂的清軍其實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漢人。清中晚期的所謂清軍和未入關及剛剛入關的清軍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語,是完全的兩回事!甲午海戰的清軍幾乎清一色的漢人,被日本人打的丟盔卸甲,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