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農村種田人越來越少,將來耕地誰來種

農村種田越來越少這也是一個現實的寫照,本人也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種田越來越少這一現象也是深有感觸。個人來看原因有很多,但是,個人覺得也不難理解這一現象。歸根結底還是農村收益低下,並且當下收入途徑增多。下面就簡要來分析一下。

為何農村種田人越來越少,將來耕地誰來種

農民種植收益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寧願土地撂荒也不願意耕種,這是為何?各位看官不要覺得奇怪,或者本人瞎說,這確實是事實,前些年去北京初春乘火車,透過車窗就發現,火車兩邊的田地出現很多撂荒。而在湖南、湖北等油菜冬油菜種植主產區也在冬季出現了大面積的土地撂荒。

在我國北方冬季的主產糧食作物大多數為小麥,而南方區域多數種植油菜,比如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等地。其實選擇撂荒也是很多農民迫不得己的選擇,因為種植收益卻是很低。

現今很多農民朋友選擇外出打工賺錢,其中青壯年勞動力以及中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留守看家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婦女小孩老人,勞動能力偏弱。而在秋種農忙時節,如果打工回家務農,因為休假而損失工資不說,部分工廠還會剋扣工資。現在在外打工的青年,隨隨便便一天的工資也要有150-200的工資。而回家務農這一趟下來,拋出路上耽擱的時間,在家幹活的時間也要有兩三天。這樣下來損失的工資及路費怎麼也得在500元以上了。

反過來我們看一下,種植的收益又有多少呢?現在農民人多地少,每家每戶不過四五畝的耕地,單就種植小麥或者油菜來說,每畝的收益能有三四百就不錯了。對於大多數田地較少的農戶來說就更加划不來了,加上中耕施肥澆水等再次回家照顧,這樣下來農田的收入相比打工的誤工費來說就更加的划不來了。因此我認為,對於很多田地較少的農戶棄耕行為也表示理解。

為何農村種田人越來越少,將來耕地誰來種

種地已經不再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城市發展飛速發展,而對於內地的很多年輕人來說多了一條致富之路,外出打工!在過去,田地可以說是農民的命根,所有或者說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於種田。但是不得不說種地所取得的收益增長速度和我國的物價增速真的不太成比例。農民收益增加了是沒錯,但是農民依靠種地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卻並未增長太多,應該說增收的大部分來自於打工或者其他途徑。不得不說,務農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同農民所付出的勞動力不成比例。這也是農民種植積極性下降的一大原因。

為此,我國在2004年取消了農業稅,並且增加了農業種植補貼等項目。這一系列的政策性舉措也是希望能夠切實增加農民利益,刺激農民種糧積極性,維護我國的糧食安全。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雖然補貼所有增加但是近兩年在物價上漲的大背景下,糧價卻在下滑,不得不說,這樣的情況下顯然是無法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那麼農村種田的越來越少的情景也就在所難免了。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