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和平:兒童影視的銀幕造夢者

從《宣言》、《連城訣》到《俠客行》、《歡天喜地七仙女》《俺的閨女俺的兒》,馬和平的身份在影視策劃人、出品人、監製、編劇、導演間不斷轉換,領域也跨越了電視劇和電影。近年來,馬和平針對中國兒童電影現狀和國內存在的教育問題,先後拍攝了《麥豆的夏天》、《那年,我還沒長大》、《哈利與萊生》,用他的話說,看兒童之所看,想兒童之所想,感兒童之所感,是拍好一部兒童電影最重要的事。

馬和平:兒童影視的銀幕造夢者

走進兒童,拒絕說教

提起兒童影視,人們大多想到《千與千尋》、《麥兜的故事》、《小豬佩奇》等動漫,很少會想起什麼影視作品。正如當年經典的《三毛流浪記》和《霹靂貝貝》、《草房子》,好的作品從來都不侷限於時代和年齡。對馬和平而言,如何拍好一部兒童電影,是他真正關注的問題,也是他正在做的事情。

在導演等身份之外,馬和平還是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會員和中國紀錄片工作委員會會員,在他看來,想要拍出一部好的兒童電影,還是要回到兒童當中,向他們學習,彎下腰去和他們打成一片。在去年大火的兒童電影《麥豆的夏天》中,他成功地貫徹了自己一貫的理念。有觀眾在觀影后表示:“《麥豆的夏天》是一部懂孩子的電影,他提醒我們要給孩子撒野的機會。讓刻板的說教離開,還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童年。

馬和平:兒童影視的銀幕造夢者

給孩子一個野生的童年

《麥豆的夏天》是《寶貝不哭》系列第一部,通過一個在城市獨居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到農村奶奶家過暑假時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反映了現代獨居文化與傳統家文化間的矛盾與融合,也反映了目前兒童教育的困境。影片從孩子視角出發,用孩子的語言和眼光來詮釋世界,充滿了純真與童趣。在拍攝過程中,馬和平十分注重沒有表演經驗的兒童體現出的原生態演技。在影片中,扮演“狗蛋”的小演員用自己的率真帶領大家體會了童年的遊戲與歡樂,這也印證了馬和平“看兒童之所看,想兒童之所想,感兒童之所感”的理念。

馬和平的努力沒有白費,《麥豆的夏天》不僅在國內大受好評,還走向國際,入圍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並受到了澳洲觀眾們的熱烈歡迎。《麥豆的夏天》被教育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入《第36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被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列為“光影樹人”綠色電影展映片,在全國重點推廣;主演劉宗健被評為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生電影周“我最喜愛的小演員”。該片被評為第十六屆成都兒童電影周“兒童最喜歡的故事片”,片中翠翠的扮演者王思寧和狗蛋的扮演者趙繼東被評為最受歡迎的男女小演員;電影主題曲《快快回到我的家》獲“泰山文藝獎”。

對馬和平而言,國產兒童影視想要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電影是看得見的夢幻,銀幕是孩子嚮往的夢鄉,給孩子播種什麼樣的夢想,就會收穫什麼樣的人生。中國缺乏好的兒童電影,孩子能接觸的好電影少之又少,而兒童電影必然與教育息息相關。讓好的兒童電影與孩子見面,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電影感悟中成長。這是馬和平的初衷,也是他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