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軍事:消息稱美國軍火商今年將派潛艇製造團隊到臺灣地區工作

荔枝軍事:消息稱美國軍火商今年將派潛艇製造團隊到臺灣地區工作

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高級研究員 成漢平教授

荔枝軍事:消息稱美國軍火商今年將派潛艇製造團隊到臺灣地區工作

特約評論員 袁周副教授

荔枝軍事:消息稱美國軍火商今年將派潛艇製造團隊到臺灣地區工作

軍情觀察節目主持人 世寧

荔枝軍事:消息稱美國軍火商今年將派潛艇製造團隊到臺灣地區工作

針對“美方將派200名工程師來臺協助潛艇國造”的消息,臺“國防部長”嚴德發30日表示否認。

美國國務院上個月對我國臺灣地區自行製造潛艇的計劃發出了所謂的“營銷核准”,允許美國公司向我國臺灣地區提供製造潛艇的關鍵技術。近日再次有消息傳來最快在今年底美國軍火商的潛艇設計團隊就可能到臺灣地區參與潛艇製造,甚至還將有超過200名以上的潛艇設計方面的工程師到臺灣地區的造船企業參與到潛艇的製造工作。

美國自己是已經早就沒有常規潛艇的生產線了,長期以來美國建造的都是核動力潛艇,那麼美國的軍火商目前有沒有常規潛艇製造的關鍵技術呢?是不是能造核潛艇,造常規潛艇那就是小菜一碟呢?

袁周副教授 :

首先可以肯定美國國內的進口商已經很多年沒有在生產過常規動力的核潛艇,這並不代表著美國不掌握常規核潛艇的技術。作為一個潛艇的生產大國,當年美國的常規潛艇技術可是一度領先世界的。現在許多國家的潛艇技術,它們的潛艇發展都借鑑和吸收了當時大量美國的常規潛艇技術。美國最後一行常規潛艇叫白魚級潛艇,那麼他的設計思想和技術水平放到現在也並不顯得有多麼落後。

雖然說是上個世紀50年代產品,但是它卻採用了現代前景依舊十分流行的水滴形外形設計和單殼構造,它的技術還一度被轉讓到荷蘭的“旗魚”級潛艇和日本的窩巢級潛艇和汐潮級潛艇上。美國政府也曾經想重啟白魚級的生產線來為臺灣當局生產潛艇,可見只要美國敢於嚴重破壞中美關係,那麼它還是有能力為臺灣提供常規潛艇方面的技術支撐的。當然也要看到美國畢竟幾十年沒有發展常規潛艇了,而現代常規潛艇技術在這幾十年裡也是取得了長足進步。

所以即便美國為臺灣製造潛艇提供技術支持,實際上這種技術也是上個世紀的技術水平,那麼和現在AIP技術潛艇相比,它的模塊化智能化以及靜音技術的發展都可能是要落後了許多,所以臺灣想依靠美國獲得當代最先進的常規潛艇技術,絕非易事。

臺灣地區防務部門負責人對於美國軍火商派潛艇製造團隊來臺灣造船企業工作的這個消息,他是否認了這個消息,可是無風不起浪,對於這個消息的真偽性,未來我國臺灣地區能否真正獲得美國的支持製造出潛艇應該怎麼看?

成漢平教授:

關於這個消息的真偽,這次是臺灣地區防務部門的負責人嚴德發在30號做出的否認,這個消息到底可不可靠?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解讀:

首先,無風不起浪,沒有不透風的牆。既然美臺雙邊的媒體都有這樣的披露,那麼這個消息不是空穴來風,一定是有它真實的一面的。

第二,是臺灣一心要打造出自己的潛艇,也就是說要推動蔡英文當局的所謂國艦國造,但是憑臺灣自己的意志力,那是根本沒有辦法打造出來的,必須要依照外力,這個外力就是美國。

第三,美國共和黨它背後的軍工集團的背景和民主黨相比更深厚,這種可能性它是非常大的。

第四,美國一心要打臺灣牌,特別是在跟我們的這種貿易戰過程當中,尤其要打出臺灣牌,以迫使我們在貿易方面做出讓步。

因此這五個方面表明這個消息的真偽應該是真實的。對於第二個問題,臺灣能否依靠美國依靠外力製造出潛艇,是值得懷疑的那一方面。美國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舉動,那麼必然會遭到我們的強有力的反對。圍繞著經費等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荔枝軍事:消息稱美國軍火商今年將派潛艇製造團隊到臺灣地區工作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更名印太司令部。(圖源:AFP)

美軍方面可能準備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的消息,而在夏威夷當地時間30號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交接儀式上,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正式宣佈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在這次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更替的交接儀式上,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受邀參加,這是日本防衛相首次參加這個儀式,而且在儀式後日本防衛相迫不及待的表示應該把太平洋和印度洋作為一個整體考量,並與安倍政府提出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相呼應。應該怎麼看這個情況?

袁周副教授:

日本的防衛相小野寺五典首次參加了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司令更替儀式,並且做出積極的姿態響應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號召,釋放了以下兩個方面的信號:

印太戰略在本質上就是要在更大的範圍構築一個圍堵和遏制中國的包圍圈。這個包圍圈也有人叫做鎖鏈,西起印度,經過東南亞,澳大利亞,再到日本韓國,其中日本是這個包圍圈中的一個重要的位置,也是其最堅定的支持者。美國這個舉動對於激勵日本更好地充當其反華的急先鋒馬前卒,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它在另一方面也表明日本積極響應美國鷹派戰略號召,甘當美國反華走狗,它的這種心態和企圖借船出海,實現其國家正常化的一個戰略企圖。

日本近年來它的右傾化比較嚴重,軍國主義大有復活之勢。一方面它對內擴軍備戰,另一方面對外則要求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突破專守防衛的原則。日本的這些右傾化的做法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周邊地區是存在著很大壓力。中國韓國等曾經飽受日本侵略的國家都反對它們,但日本藉著美國重返亞太和現在實施的硬派戰略,為日本實施這樣的戰略規劃提供便利條件,這就進一步強化了日本右傾化的傾向。所以說日本的這些動向是值得關注和警惕的。

長期以來,印度洋並不是美國的戰略重點,美國一直是把印度視為可以拉攏的戰略盟友,讓印度來做印度洋警察,甚至還提出了印太戰略,讓印度頂在前面,那麼您認為美軍太平洋司令部這次加上了印度兩個字以後,印度會欣然接受呢,還是心裡會有些小疙瘩呢?

成漢平教授:

美軍對印度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的做法,美國軍方的態度是一貫強硬應對中國和俄羅斯,尤其是在南海問題上,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反應尤為激烈,對華強硬的姿態也是司空見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中俄的軍事實力正在發展,中國在崛起,美國認為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對中國進行有效的遏制,否則未來恐怕來不及。

另一方面,它要申請更多的軍事預算,所以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在這個方面的做法大家都心知肚明。如今如果美國刻意把它的觸角伸向印度洋,就這必然要挑起印度敏感的神經。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它是聯合作戰司令部當中規模最大,責任區最廣的一個司令部。如果說如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所說,應該把太平洋和印度洋作為一個整體來考量,儘管這一次它調整改名稱並不調整區劃,但是這必然會觸及到印度的核心利益。有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印度它是一個不結盟的國家,所奉行的原則意味著它無意和任何國家結成同盟來對付另外一個國家,但美國捲入印度洋事務進入印度洋,給印度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把美國視為朋友還是敵人?

其次,印度對任何勢力進入印度洋,歷來都十分的惱火,非常的敏感。它擔心美國的介入。

第一,會帶來海上衝突的風險,城門失火,殃及魚池,迫使印度被動的捲入。設想一下,假如美國在印度洋和中國或者俄羅斯發生海上衝突,印度面臨站隊的問題。這是印度不願意看到的。

第二,印度始終把印度洋視為是它自己的後院,是自己的出海口,它一心要維護自己後院的穩定。如果美國介入印度洋,很可能把印度洋攪得天翻地覆,這也不是印度所樂意看到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