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村報:全面深化河長制 建設美麗新寧陝

寧陝縣屬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也是“引漢濟渭”調水工程的主要水源涵養地。為切實加強河道環境保護,確保水源涵養地水質,寧陝縣堅持“全面深化河長制,建設美麗新寧陝”指導思想,高位推動,網格管理,健全制度,聯合執法,河道環境巡查檢查常態化,縣鎮村各級河長、警長履職制度化,重拳出擊整治破壞河道環境違法行為,初步呈現了水清、河暢、岸淨、景美的生態景觀風貌。

加強領導 高位推動

寧陝縣位於陝西省南部,安康市西北部,秦嶺中段南麓。轄11個鎮68個村、12個社區,全縣總面積367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0.2%,境內主要分佈長安河、汶水河、蒲河、池河、旬河五條河流,流域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20條,年均徑流總量14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縣境內河流屬自然保護區和源頭水保護區。

為加強河道環境管理,寧陝縣全面建立了河長制、湖長制體系,縣委書記、縣長任總河湖長,分管副書記、分管副縣長任副總河長,公安局長任副總河長兼任河湖總警長,5位縣級領導擔任了縣級“河長”,22位鎮黨委書記、鎮長擔任了鄉鎮級“河長”,80位村委會(社區)主任擔任了村級河長,4位公安局領導擔任縣級警長,8位派出所長擔任了鎮級警長。

設立公示牌87塊對市、縣、鎮、村四級河長以及工作職責、舉報電話進行公示;縣河長制辦公室設在農水科技局,農水科技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聘請水利公益性崗位護河員224名。

完善制度 督查督辦

寧陝縣建立了河長聯席會議制度,縣級總河長和縣級河長每月堅持巡河,不定期召開各河湖聯席會議和現場辦公會議,解決河道治理工作難題。在工作實踐中,該縣建立了林業、國土、環保、水利“四位一體”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管體系;建立了推動聯合執法辦案工作機制和考核問責機制,制定了河湖長制工作巡查、投訴舉報、工作督辦、縣級會議、信息通報、工作驗收、信息報送、考核辦法等九項制度,開展每月一督辦,每季一督查,保障各項制度落實和重點工作有力推進。

各鎮不同程度地集中開展了河道沿岸垃圾、棄渣土清理整治活動,督查督辦室開展了河長制落實情況督查。通過層層落實責任,傳遞壓力,督促各鎮各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部門聯動 加強整治

依託河長制工作機制,在縣級河長牽頭組織下,縣各部門通力合作,形成聯動機制,由縣河長辦牽頭開展“涉河違法行為專項整治”“河道採砂毒魚專項整治”、“河道倒垃圾排汙水採砂石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涉河違法行為‘百日整治’專項行動”等專項整治行動。

2017年12月,組織12個職能部門和50多名執法人員開展了涉河違法行為百日專項整治行動。通過聯合執法整治行動,有效遏制了破壞河道環境的現象,保障了河長制工作深入推進。

創新機制 “四位一體”

創新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按照“行業主管、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的原則,將全縣劃分為三級22區68單元1100個網格,建立“河長+警長+護河員+生態護林員”機制,以生態護林員信息監管平臺為基礎,建立林業、國土、環保、水利“四位一體”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管體系,成立寧陝縣“四位一體”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監測管理體系工作領導小組,聘請了837名生態護林員同時兼任護河員,每人每年7000元工資,連同天保護林員共計1160名網格管理員。

縣林業、國土、環保、農水科技局和4家省屬林業單位各明確1名聯絡員,推行“條塊結合、網格劃分、責任到人”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和“職責明確、精抓細管、嚴格考核”的工作機制。在重點河段設立了公示牌68塊,公佈網格人員和舉報電話,層層夯實部門、鎮村和生態護林員三級網格責任,及時掌握區域內環境現狀,化解環境矛盾問題,查處破壞環境類違法案件,做到“寸寸土地有人管、條條河流有人看”,促進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優化。

網格劃分在空間上實現“無空隙、全覆蓋”,在時間上實現“全時段、全天候”監測管理,從源頭上消除生態環境保護隱患,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監測管理水平。每年年底由各鎮根據生態護林員工作實際情況,提供初步考核意見,“四位一體”相關部門共同會商確定生態護林員年度考核等次,考核結果直接與生態護林員(天保護林員、護河員)工資報酬掛鉤,對履職盡責不到位的將根據情況扣減工資、解聘。同時,4職能部門和省屬4單位每年對工作認真負責、成績顯著、有突出貢獻的工作人員進行表彰獎勵,激發護河、護林員的履職積極性。通過全面深化河湖長制,建立“四位一體”生態網格化監管機制,出境水質保持Ⅱ類標準,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全年達350天。

通過全面深化河長制,有效遏制了河道亂採亂挖、棄渣亂倒、電毒網捕魚等涉河違法現象,初步呈現了水清、河暢、岸淨、景美的生態景觀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