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模式”引領教學變革

史黛西·考德威爾:當前美國的教育面臨很多矛盾。理想方式是,學生能夠保持對新知識的渴望和好奇,能通過實踐激發創造力、合作意識,能夠突出獨一無二的特性,並得到有針對性的指導。然而,現實中的教學卻是,學生必須被動地聽講,參加標準化測試,沒有自主發展的空間。所以,能力素養成績單聯盟希望通過評價體系的改革,來改變美國高中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和巨大的考試壓力,通過動態評價來引導中學生學習目標和過程的改變,以此培養學生能夠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必備能力與素養。例如,“新模式”鼓勵學校根據學生不同的發展特徵和興趣領域來設計個性化的教育過程,為學生進行生涯規劃,通過交流、合作、創新項目來培養“全人”,鼓勵學生參與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等。

史黛西·考德威爾:美國優質高中的學生都希望進入像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這樣的頂尖大學,跟中國學生的目標很相似。這些學生在高中階段非常努力,要選擇難度最高的課程,或大學先修課程(AP)與國際預科證書課程(IB)等。在學校學習中,學生既要完成所有規定的學科,又要選擇自己感興趣,或將申請的大學專業課程。他們還要努力準備學業能力傾向測試,一般會參加三到四次,以備申請大學。此外,他們還要參加大量的課外活動,例如通常會選擇三項體育運動、四種不同的實習。因為,在申請大學的時候,學生需要憑藉課程類型、成績和活動經歷來展現自己。

所以,在優質高中,我們看到高中生都在為了進入頂尖大學而努力,不斷完成頂尖大學招生規定的各項任務。但是,他們並沒有在中學階段學會學習,與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相去甚遠。為了取得高分,美國中學忽視了過程性的教育,有的忽略了學生學習激情的重要性,有的則忽略了團隊合作的環節。另外,美國還有一類是普通的中學。這些學校不但學生學業平平,而且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基本不會考慮創造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在美國,這兩種教育都存在問題。頂尖高中學業壓力很大,會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而普通中學則只是按部就班教授課程,不會培養關鍵能力。所以,美國的頂尖私立高中近年來開始嘗試教育教學的改革,去年合作設計了“新模式”評價體系,希望從改變學生“成績單”的呈現形式入手,來改變當前的教育教學現狀。

史黛西·考德威爾:美國的中學分為公立和私立中學。公立中學裡又分為普通中學和特許學校,“特許”就是一定的自主權。美國的各個州都有權利對自己管轄的中學設定標準。公立學校的教學需要按照各州的課程標準,大部分學校則是按照共同核心課程標準的要求。所以,美國特許學校可以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而私立中學則有更多創新的空間。

所以,優質中學,尤其是私立的優質中學,一般會在達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自主創新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例如,很多特許學校在努力創新,在社區性合作中設立一些實習崗位,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而很多私立中學則認為他們應該引導教育創新,因為他們有更多的自主空間。

高科技高中(High Technology High School)是一所特許學校。這所學校的課程更加偏重科學技術方面。除了課程,他們鼓勵學生開發科技工具、模型和產品。這算一種創新。聖地亞哥另有一所學校則以生物科技社區為特色,鼓勵學生去生物科技公司實習,也與生物科技專業學院有緊密聯繫,通過三方互動來培養學生。所以,對於生物科技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在這裡得到很好的學習和實踐。

史黛西·考德威爾:當前,美國的大學在招生方面基本都會參考學業能力傾向測試和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的成績,也有少數州例外。此外還需要平均績點(GPA)和其他的證明材料,如推薦信、自我評述等。而“新模式”是一個數據庫,保存了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作品、調查、活動等。“成績單”首先將學生的分析能力、創造力、溝通能力、信息技術和梳理能力、全球視野、適應性和探索力、誠信和決策力等素養用不同色彩在餅圖中呈現,各項的鏈接中是對學生的具體分析和評價,再下一步鏈接是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記錄。

這樣的評價體系可以引導學校鼓勵學生體驗真正的學習,學到未來發展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學校不僅要教授學生學科知識,還要向他們提供拓展的實踐機會。這對學生未來終身發展都是有利的。另外,這個評價也鼓勵學生髮展自己的特長和強項,同時也提供給大學一種工具,通過直接查看申請者的學習過程和作品來篩選更加合適的學生。例如,招生官有可能通過“新模式”數據庫發現一個學生熱衷於社會調研,而且中學期間有非常優秀的調研實踐和分析報告,還創建了自己的分析模型,那麼有可能就是這所大學需要的人才。

史黛西·考德威爾:從長遠的目標來看,我們希望這種評價體系能夠帶來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希望更多學生能夠成為學習的中心,能夠深度參與實踐。我們會講解這種全新評價體系,如果有學校願意參與進來,我們也希望給予支持。但其實,這對於一個學校來說是巨大的挑戰,需要學校領導者、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的轉變與認可。這也與學校的育人目標有很大關係。

促進教育公平是我們一直關心的問題。我不能肯定地說“新模式”完全可以促進教育公平,但是我們在不斷向這個方向努力。對於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可能會在課外實踐項目或社會實習方面存在障礙,但是我覺得“新模式”恰好能夠提供一種更廣泛的思路和標準。我們在設計這個測評的時候就考慮到反映學生素養的各種標準。如果一個學生在放學後照顧自己的弟弟時很有責任心,也可以在“新模式”中得到很高的評價,這體現了他對家庭的責任和付出;如果一個學生是籃球隊的領隊,那麼就能說明他有很強的領導力。“新模式”中設定了61個不同的評價維度,可以從多個方面反映一個學生的能力。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25日第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