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興廢事85——東晉的塔西佗陷阱

王國寶的死讓王恭退兵了,司馬道子也得到了喘息之機。但是自古以來造反能有全身而退的嗎?這種事情都是不成功便成仁的,絕對沒有第三條路。

就好比說我因為看不慣公司領導看中的一個員工,把公司的領導罵了一頓,完了領導不但不能生氣,還要把他看中的員工開除了。如果這樣我還能淡定呆在公司裡繼續上班,那不是我傻缺就是公司太偉大。而東晉這間公司,絕對不是偉大的公司,東晉的領導也不是偉大的領導。所以王恭的命運,已經很危險了。

六朝興廢事85——東晉的塔西佗陷阱

當初王恭起兵,叫了殷仲堪,而琅琊王氏的王廞也起兵響應了。這一下本來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結果王恭看到自己的同族王國寶死了,就真的退兵了。殷仲堪本來也沒出兵,看到大家都停了,自己自然就坡下驢,說:散了散了,回家吃飯。而可憐就可憐在王廞這裡,他是真的出兵動真格的,加上自己起兵的地點又是離京城最近的三吳地區,本來想著你們在前面死磕,我在這湊熱鬧趁火打劫撈一把。沒想到王廞這邊剛開始殺人搶劫,那邊大夥就都散了。自己一下子成為了關注焦點,處境十分尷尬。

就好比本來說好的大家一起反抗公司領導,逼迫公司升職加薪,結果一個看到領導就變臉了,一個根本就是吹牛的。而入戲太深的自己啥都沒想就站出來罵領導,還帶著幾個小跟班在公司門前鬧。本以為是助興的,結果馬上成了第一鬧事人。這樣就藥丸(要完)了。

六朝興廢事85——東晉的塔西佗陷阱

這一招實在是狠,王恭之前是得罪過領導的,那是把司馬道子弄得灰頭土臉的。王廞既然都站出來鬧事了,後悔是後悔不了了,既然這樣,就假裝為朝廷出氣,討伐違抗上級的王恭,給朝廷爭回榮譽。

王廞也知道自己的實力不能和王恭的北府兵死磕,所以他就寫信給了司馬道子,說你支持我,我們一起把造反的王恭打敗,到時候分他的地盤,一雪前恥。

這對司馬道子來說簡直就是送上門的枕頭啊,剛想瞌睡就來了這樣一個消息。跟設想的是契合的。就算暗送秋波後也失敗了,也可以自己被奸臣脅迫了,找個理由推脫下那是完全ok的。

本來是一個完全可以一試的方案,但司馬道子不知是害怕了還是怎樣,直接就拒絕了,一點機會都不給。搞得王廞糊里糊塗的,只能一個人去應付王恭。

六朝興廢事85——東晉的塔西佗陷阱

公元397年五月,在王國寶剛被處死不久,王廞和王恭就展開了新的大戰。這一戰,本來力量就十分懸殊,而王廞不知是想出奇兵還是怎麼的,竟然還運用了娘子軍,在自己的軍隊中大量安排女將士和女兵。封女的為貞烈將軍,安排女士兵站崗執勤打仗,甚至還安排一個過百歲的婆婆做了軍中司馬,看來佘太君百歲掛帥這種事情,在東晉就已經上演過了,也是一個大新聞了。

為啥王廞會做出這樣奇怪的舉動呢,有的學者研究說這可能跟琅琊王氏信奉天師道有關係,也有的說王廞是一位女權主義者,各種說法都有。但無論啥都好了,結果那是不用說的。本來男的軍隊都不是北府兵的對手了,派一群女的,還安排一個百歲奶奶,那就更不用說了。

六朝興廢事85——東晉的塔西佗陷阱

在劉牢之的北府兵面前,王廞很快就被打敗,下落不明。

王恭打敗了王廞,這一下子讓司馬道子更加害怕,雖然王恭上表請求自己這樣做是錯誤的,應該被貶謫,但是司馬道子怎麼敢動他,硬是說你這樣是為國除害,值得表揚,把王恭請求自貶的上疏駁回了。

經歷了兩次叛亂的司馬道子認識到自己處境是多麼危險了,一定要謹慎小心才行。於是他開始進行新的勢力劃分,想著慢慢把優勢找回來。

首先是安排司馬尚之和司馬休之兩兄弟輔佐自己(司馬尚之在王恭起兵時建議不能把王國寶的案件牽連過廣,有一定的主見);然後聽從司馬尚之的意見,在公元398年安排王愉作為江州刺史,都督四郡軍事,用來防備王恭和殷仲堪的軍事威脅(王愉是王國寶的長兄,桓溫的女婿,太原王氏人)。

司馬道子為了安插勢力對抗王恭和殷仲堪,卻先得罪了另一個大家族的人物,這就是已經是明日黃花的庾氏大家族(好久都沒說這個家族了)。

潁川庾氏當年可謂是無所不能的大家族,就是被桓溫給幾乎殺光了,導致青黃不接十分狼狽,墮落到今天這個不受關注的地步。但你要說庾氏真的沒能耐了,那就不對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庾氏其實還是有殘存實力的,比如現在的庾楷(庾亮的孫子),身為豫州刺史,佔有一席之地。而司馬道子一看姓庾的,不知道啥,想著就把豫州的四個郡給順手分給了王愉(王庾兩家又有恩怨了)。

庾楷這人嘛,本來是依附於王國寶的,想著司馬道子會念在當年的感情不把觸手伸過來。沒想到這司馬道子卻誰都不觸犯,偏偏就搞到自己頭上來了。

這一下子司馬道子真的是走錯棋了。庾楷還先禮後兵,寫了一封信給司馬道子,說豫州位置危險,是北方的前線,承擔著北方入侵的壓力,這樣一分,會容易發生變故。

站在國家安全的高度來審視這個局勢,怎麼也該認真開個會討論下吧,起碼也意思意思。結果司馬道子直接就一封詔令否決了,這架勢,跟面對王恭時簡直判若兩人,典型的欺軟怕硬的幹活。

既然書信語言你聽不懂,那就只好用拳頭語言了,畢竟暴力是所有人都聽得懂的語言。庾楷決定——反了你的。

庾楷派出自己的兒子庾鴻親自趕往京口找到了王恭,說一起合謀,推翻司馬尚之兄弟,就跟推翻王國寶那樣。

王恭在第一次成功起兵後,自己也飄飄然了,況且手下還有北府兵,自然就更加自信了。於是就答應了庾楷的合謀,想著找一天再次起兵。

六朝興廢事85——東晉的塔西佗陷阱

王恭起兵當然不會忘了拉上荊州那邊的殷仲堪。一封書信就到了殷仲堪手裡。殷仲堪拿到書信就好像中了彩票一樣,當時就召開了會議,在大會上他表明了立場:今日王恭再次舉兵,勢將攻無不克。我上年緩兵不前,已失信於王恭,現可整頓軍隊及早出徵,參加建功稱霸的行列。

於是殷仲堪叫上廣州刺史桓玄和自己的手下楊佺期,三人個率大軍出擊討伐司馬尚之兄弟。殷仲堪自己親率主力兩萬人,沿江東下,直逼建康。

公元398年七月,戰端再起。這一次,王恭聯合殷仲堪、桓玄、庾楷共同出兵,比去年的形勢浩大。大夥一致推舉王恭為這次討伐的盟主,目標直指建康。

六朝興廢事85——東晉的塔西佗陷阱

庾楷的這一次煽動,可以說影響巨大。司馬道子沒想到自己一個決定會引發這麼多的連鎖反應,於是就馬上寫信給庾楷,說小庾,你別支持王恭,我這邊代表的是國家政府的正義力量,官方的,你加入我這邊,我們一起搞掉王恭。

最近有一個十分流行的定律被很多人提起,叫塔西佗陷阱,說的是: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之後被中國學者引申成為一種現社會現象,指當政府部門或某一組織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司馬道子只好求救於自己的兒子司馬元顯,這是他最後的依靠了。司馬元顯看到幾個家族的人都起兵,也不是很慌張,他看準了主要矛盾,於是建議決戰到底,目標就一個——王恭!

司馬道子已經沒心思如何思考了,於是他任命司馬元顯為征討都督,加黃鉞,帶領王珣、謝琰等人抵抗王恭(名人倒是挺多的)。

王恭有了第一次的成功,這一次就開始飄飄然了,殷仲堪寫信給王恭,相約一起出擊的,兩面照應。因為是密信,所以藏在箭的主幹中間,讓庾楷轉手交給王恭。結果傳到王恭手裡時,時間過去了許久,信的字跡都變樣了,不能分辨出是誰寫的。這讓王恭有了懷疑,他又想起了去年殷仲堪擁兵不前,於是就以為是庾楷寫的假信。所以王恭並沒有理會殷仲堪,決定跟去年那樣,獨自帶兵出擊。大將劉牢之急忙上前勸諫,被王恭給一口回絕了,說劉牢之這樣的鄉下人根本不懂用兵。

王恭自己出兵了,口號是討伐奸臣王愉和司馬尚之兄弟。而朝廷那邊已經從驚慌失措到了力主抗戰了。王恭再想跟以前那樣不費吹灰之力獲勝,已經是不可能了。

王恭出兵後,司馬元顯開始著手想著怎麼破敵了。他明顯比王國寶要聰明,沒想著去請教別人落入圈套,而是精準地看到了王恭的弱點。這個弱點就是,王恭仗著自己是貴族人物,看不起手下那群北府兵將士。而矛盾最深的就是王恭和劉牢之,幾乎要鬧掰那種。

劉牢之是何方神聖,一句話說白就是武將世家,爺爺爸爸都是大將,可以說典型的戰鬥家族(比戰鬥民族少點)。而王恭這種文人世家,最看不起的就是武將。在整個六朝,世家大族們對上陣殺敵的武將都是鄙視的,就算自己身為將軍,那也是舞文弄墨的。王羲之這家就是典型的,自己是右軍將軍,書法寫的一級棒,但是騎馬都不會,要人在前面牽著。現在王恭這個暴發戶貴族,更不會跟出身北府兵的劉牢之好。劉牢之也看不起王恭,覺得這人實在沒有當將領的能力,就是靠著家族背景才這樣。雙方就在互相看不順眼中度過了一段日子。

六朝興廢事85——東晉的塔西佗陷阱

司馬元顯很明白,王恭能夠這樣肆無忌憚起兵,全靠手下的北府兵,所以他看準了關鍵,想著把劉牢之策反,應該叫投誠。

找到突破口馬上就行動,司馬元顯派出親信廬江太守高素(名字都特別不一樣的,緊急情況要走高速)去跟劉牢之交談投靠黨國的事情。

劉牢之果然和王恭存在著巨大的矛盾,他對這次出兵也出言相勸,認為這次不是那麼容易,結果還被王恭數落一番,十分狼狽。有問題就讓我們出面,等到沒事了,就開始又打又罵的,把北府兵當啥了。所以劉牢之聽到高素的來意後,沒有猶豫多久就說了:你的條件是什麼?

高素是以國家的名義來說話的,條件能少嗎?等你投誠了,王恭的一切都是你的。

這一個安排對於劉牢之這樣的武將來說,實在是巨大的誘惑,那可是許多人一輩子都不會達到的,特別是武將。於是劉牢之當即就決定,投靠國家,做愛國者,不做叛國賊。

密謀達成,按常理來說王恭那是死定了。結果意外發生了,不是別的,就是劉牢之通敵的事情走漏了,知道這消息的人是王恭的參軍何澹之。何澹之不是傻的,他知道劉牢之叛變會有怎樣的結果,那自己會人頭落地的。所以何澹之馬上就跟王恭告密了。

密謀走漏,按常理來說劉牢之那是死定了。結果意外發生了,不是別的,就是劉牢之通敵的事情王恭不信。王恭認為,何澹之和劉牢之兩人雖然名字都有之,但是平時裡兩人矛盾巨大,互相看不順眼,幾次都差點打起來,現在何澹之想著藉著非常時刻剷除異己,實在是太可惡了。想讓我大戰之前殺主將,是不是當我傻。我現在就要證明給你看,我是多麼信任我安排的主將的。

六朝興廢事85——東晉的塔西佗陷阱

本來還是看不起劉牢之的王恭,因為聽到別人說劉牢之叛變而一下子變得對劉牢之愛慕有加。不單隻不怪罪人家,反而在軍中設下了宴席,親自宴請劉牢之。在宴會中王恭還當著眾多將領的面說:我要和劉將軍結拜為兄弟,認劉將軍為兄長(這王恭該不會是傻的吧)。

這下子一弄,大夥都蒙了,咋這麼突然啊?發生了什麼?

就在大夥還不明就裡的時候,王恭還下令,北府兵由劉牢之帶領,一切行動聽劉牢之的,同時任命劉牢之為前鋒。

完了,這下不完就說不過去了。王恭你們太原王氏人就那麼喜歡玩作死的事嗎?劉牢之才不會被你這樣一拉攏就心軟,人家那可是殺人長大的,那心簡直就是石頭一樣堅硬,跟著你最多就這樣,跟著國家,那就是貴族了。

六朝興廢事85——東晉的塔西佗陷阱

劉牢之在獲得了大軍統領權後,帶著軍隊就開路出發了。

走到了竹裡這地方後,劉牢之殺死了手下將領彥延,正式宣佈投靠朝廷,起義。

叛變了必須要快速行動,趕在別人準備前把局勢控制住。劉牢之明白現在還不是慶祝的時刻,馬上命令兒子劉敬宣和高雅之帶兵去抓拿王恭,務必在王恭反應過來前控制住局勢。

劉敬宣和高雅之分頭行動,帶著軍隊就出發了。而王恭這時正在城外打算閱兵,檢閱一下即將開戰的部隊。結果劉敬宣帶著大軍閃現一樣就衝殺了過來,那些受檢閱的部隊只會踢正步走直線,打仗根本不懂,於是一下子四散而逃。王恭看情況不妙,當時就想著回城裡死守。結果到城門口才發現,高雅之已經進城關門了。

無路可退的王恭只好坐上自己的馬逃跑,想著去曲阿這個地方。本來說這也撿了一條命,還有機會。但是王恭實在是嬌生慣養慣了,對於騎馬這種事情根本不習慣,沒走多遠,自己的大腿內側就長了瘡。無奈之下只好下馬慢慢走。走了一路,竟然碰上了熟人殷確。殷確很殷勤,就說用船送王恭去桓玄那。結果到長塘湖的時候,王恭就被告發而被抓了(這造反也是無語了)。

公元398年九月十七日,王恭被壓往倪塘處斬。雖然這次造反失敗了,但是王恭卻沒有因為要被處死而害怕,反而在臨刑前十分淡定,一邊吟誦佛經,一邊還整理髮型。在押到刑場時,還對監刑者說了這樣一段遺言:我王恭愚昧無知,過於相信他人,以致於有今日敗局。但我的內心依舊是忠於國家社稷的!百代之後人們是知道我王恭這個人的!

說完仗義赴死。他的家族也一起被處死。死後人們發現王恭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財布帛,只有一些書籍而已,人們都十分嘆息。

太原王氏到這裡,已經基本上沒有未來了。王恭臨死前曾經對一個縣令說:我還有一個庶子沒有被查出來,現在藏在乳母家中,請你幫我送到桓南郡家中寄養。縣令答應了他,把他送到了夏口,桓玄接過來代為撫養,長大後這人叫王曇亨,在東晉末年還當過官,也算是太原王氏僅存的命根了。

那麼王恭死後,殷仲堪他們那邊會怎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