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者精於“借力”,窮者埋頭“出力”,不改變思維,必將一生無為

《塔木德》箴言提到:對於財富運用的觀念,我很欣賞現在流行的“託付觀”,它認為人生如過客,你一生中擁有的任何東西都不屬於你個人,而是被交託到你手中。

富者精於“借力”,窮者埋頭“出力”,不改變思維,必將一生無為

在這個世界上,成功者大都是使用別人口袋裡的錢來成就自己的夢想。如果你沒有能力買鞋子時,可以借別人的,這樣比赤腳走得快。

知道為什麼蜜蜂忙碌一天,人見人愛;蚊子整日奔波,卻人人喊打嗎?請你一定要記得多麼忙不重要,忙什麼才重要!

靠自己的力量成功,是一個勤勞的人;而靠別人的力量成功,便是一個聰明的人。現在已經不是勤勞苦幹就能打出一片天下的時代了,沒有人可以靠單打獨鬥走向成功,所以我們要學會借力發力。

富者精於“借力”,窮者埋頭“出力”,不改變思維,必將一生無為

富者精於“借力”。他們利用高效的法則創造驚人的財富,變得更有時間去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有了這些知識和技能又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然後又有更多的時間......終生良性循環,富人會越來越富!

富者們,藉助別人的力量,借別人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智慧,借大師們不為人知的技巧;借前輩們辛苦成功的經驗;借貧下中農埋頭苦幹的身體;借社會沒人看好的空置資源......他們總是可以輕鬆的完成各種目標。

富者精於“借力”,窮者埋頭“出力”,不改變思維,必將一生無為

有這麼一個小故事:一個農民被人誣陷偷了一件博物館的無價之寶,被關進了大牢。正是耕種的季節,家裡有一大片土地等待翻地播種,然而他現在在牢裡,家裡只有體弱的妻子和老母,還有一個吃奶的娃娃,她們怎麼能打理得了那麼一片土地呢。眼看著土地一天天荒廢下去,自己出獄無望,農民焦急萬分,如果地裡不種莊稼,一家老小就要餓肚子了。為此,他冥思苦想了好幾天,徹夜失眠。

這天,一個看上去還算好說話的獄卒給他送飯,農民忽然想到了一個主意。他問獄卒要了紙和筆,說想寫一封家信。寫完後,他好言好語地哀求獄卒,請他幫忙把這封信寄給自己的妻子。他在信中寫道:“我妻,今日我冒著極大的風險寫下這封信,只因出獄無望,怕你和老母受苦。現今只為告訴你一個秘密,家中那片尚未耕種的土地裡埋著一個寶貝,你將它挖出來,後半生定衣食無憂……”

富者精於“借力”,窮者埋頭“出力”,不改變思維,必將一生無為

那獄卒口頭答應著幫他寄信,但一轉身就交給了監獄長邀功。監獄長見了此信大喜過望,立刻派出一班士兵趕往農民的地裡,將他家那一大片土地翻了個底朝天。結果可想而知,他們什麼都沒有找到,但農民卻在監獄裡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個踏實覺,因為家裡的土地再也不愁耕種了。

這個小故事裡的農民可謂是充滿了智慧,他自己沒辦法回家耕種,就只好編了個令人相信的謊言,藉助獄卒的手將耕地的心願完成。

富者精於“借力”,窮者埋頭“出力”,不改變思維,必將一生無為

其實在楚漢時期,出身於農家的“漢高祖劉邦”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自斬蟒蛇起義,先有蕭河等多員大將輔佐,說真的!就連“劉邦”這個名字都是蕭河給取的、其次再得謀士張良輔佐、再次深得用兵如神的韓信輔助,最後才有了“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段話~~

由此可見,擅長努力不如擅長借力,一個人的才能再卓越也是有限的,聰明的勤奮者懂得運用手中的資源,物盡其用,既解放了自己,也為他人的發展提供了鍛鍊機會。

富者精於“借力”,窮者埋頭“出力”,不改變思維,必將一生無為

人有三種,一是天才、二是人才、三是蠢才。花大錢辦小事是蠢才;花小錢辦大事是人才;不花錢辦大事是天才。當你自己無法辦成一件事情時,可以想辦法讓別人代你完成;即使自己有能力,也要學會借力發力,讓能者去辦,從而辦得更漂亮。

借勢借力,就像船要跑得快需要藉助風力一樣,一個人的力量有限,精力也有限,所以只能在有限的生命力做有限的事。但借力卻可以“擴展”我們的能力,將時間維度拉寬,讓我們在同樣的時間裡做更多的事。

富者精於“借力”,窮者埋頭“出力”,不改變思維,必將一生無為

富者精於“借力”,窮者埋頭“出力”,這就是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原因所在,不懂得借力辦事,只會埋頭苦幹的人成不了什麼大事。古往今來,無論是帝王成就霸業,還是創業者取得成功,無不是藉著他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目標,所以:不改變思維,必將一生無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