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者精于“借力”,穷者埋头“出力”,不改变思维,必将一生无为

《塔木德》箴言提到:对于财富运用的观念,我很欣赏现在流行的“托付观”,它认为人生如过客,你一生中拥有的任何东西都不属于你个人,而是被交托到你手中。

富者精于“借力”,穷者埋头“出力”,不改变思维,必将一生无为

在这个世界上,成功者大都是使用别人口袋里的钱来成就自己的梦想。如果你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

知道为什么蜜蜂忙碌一天,人见人爱;蚊子整日奔波,却人人喊打吗?请你一定要记得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

靠自己的力量成功,是一个勤劳的人;而靠别人的力量成功,便是一个聪明的人。现在已经不是勤劳苦干就能打出一片天下的时代了,没有人可以靠单打独斗走向成功,所以我们要学会借力发力。

富者精于“借力”,穷者埋头“出力”,不改变思维,必将一生无为

富者精于“借力”。他们利用高效的法则创造惊人的财富,变得更有时间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又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然后又有更多的时间......终生良性循环,富人会越来越富!

富者们,借助别人的力量,借别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智慧,借大师们不为人知的技巧;借前辈们辛苦成功的经验;借贫下中农埋头苦干的身体;借社会没人看好的空置资源......他们总是可以轻松的完成各种目标。

富者精于“借力”,穷者埋头“出力”,不改变思维,必将一生无为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农民被人诬陷偷了一件博物馆的无价之宝,被关进了大牢。正是耕种的季节,家里有一大片土地等待翻地播种,然而他现在在牢里,家里只有体弱的妻子和老母,还有一个吃奶的娃娃,她们怎么能打理得了那么一片土地呢。眼看着土地一天天荒废下去,自己出狱无望,农民焦急万分,如果地里不种庄稼,一家老小就要饿肚子了。为此,他冥思苦想了好几天,彻夜失眠。

这天,一个看上去还算好说话的狱卒给他送饭,农民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他问狱卒要了纸和笔,说想写一封家信。写完后,他好言好语地哀求狱卒,请他帮忙把这封信寄给自己的妻子。他在信中写道:“我妻,今日我冒着极大的风险写下这封信,只因出狱无望,怕你和老母受苦。现今只为告诉你一个秘密,家中那片尚未耕种的土地里埋着一个宝贝,你将它挖出来,后半生定衣食无忧……”

富者精于“借力”,穷者埋头“出力”,不改变思维,必将一生无为

那狱卒口头答应着帮他寄信,但一转身就交给了监狱长邀功。监狱长见了此信大喜过望,立刻派出一班士兵赶往农民的地里,将他家那一大片土地翻了个底朝天。结果可想而知,他们什么都没有找到,但农民却在监狱里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个踏实觉,因为家里的土地再也不愁耕种了。

这个小故事里的农民可谓是充满了智慧,他自己没办法回家耕种,就只好编了个令人相信的谎言,借助狱卒的手将耕地的心愿完成。

富者精于“借力”,穷者埋头“出力”,不改变思维,必将一生无为

其实在楚汉时期,出身于农家的“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自斩蟒蛇起义,先有萧河等多员大将辅佐,说真的!就连“刘邦”这个名字都是萧河给取的、其次再得谋士张良辅佐、再次深得用兵如神的韩信辅助,最后才有了“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段话~~

由此可见,擅长努力不如擅长借力,一个人的才能再卓越也是有限的,聪明的勤奋者懂得运用手中的资源,物尽其用,既解放了自己,也为他人的发展提供了锻炼机会。

富者精于“借力”,穷者埋头“出力”,不改变思维,必将一生无为

人有三种,一是天才、二是人才、三是蠢才。花大钱办小事是蠢才;花小钱办大事是人才;不花钱办大事是天才。当你自己无法办成一件事情时,可以想办法让别人代你完成;即使自己有能力,也要学会借力发力,让能者去办,从而办得更漂亮。

借势借力,就像船要跑得快需要借助风力一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精力也有限,所以只能在有限的生命力做有限的事。但借力却可以“扩展”我们的能力,将时间维度拉宽,让我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

富者精于“借力”,穷者埋头“出力”,不改变思维,必将一生无为

富者精于“借力”,穷者埋头“出力”,这就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原因所在,不懂得借力办事,只会埋头苦干的人成不了什么大事。古往今来,无论是帝王成就霸业,还是创业者取得成功,无不是借着他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目标,所以:不改变思维,必将一生无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