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豬飼料,他幾百元起家,現坐擁450億!

最近的某期訪談節目中,有一個小片段在網上火了。

主持人問女嘉賓,20幾歲的時候自己的賬戶裡面有25個億,這是什麼感覺?

嘉賓的回家讓人出乎意料,“一點感覺都沒有。”她說,自己平時不怎麼花錢,就買一些包包,吃一點火鍋,然後給老公和孩子買東西。

很多網友覺得這種說法和“一無所有王健林、普通家庭馬化騰”的感覺一樣,他們是如此成功,但是卻“強行”將自己的感覺和普通人拉到一個層面。

不過,我們今天不談這個“對25億沒有感覺”的女嘉賓,而是談談她的老爸,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一代頂級富豪劉永好。

憑著豬飼料,他幾百元起家,現坐擁450億!

劉永好作為中國老一代企業家的榜樣,白手起家,通過豬飼料一步步成為坐擁450億財富的大佬,後來讓女兒劉暢接位,讓當時26歲的她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女富豪。

那麼劉永好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頂級富豪之路的呢?

主色調就是學習

“22年前,你們4兄弟湊了1000塊錢開始創業,如果用做投資,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0萬元。假如現在你的財富突然間一夜蒸發,你認為你還能東山再起,再度成為中國首富嗎?”

說完,他攤開一個很大的筆記本,記下了這個問題,臉上露出敦厚的笑容。這是劉永好的習慣,他的生活的主色調就是學習。無論和誰交談,他都會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碰到有用的便往上記。

在劉永好身上,有兩項特質:第一,他非常非常的愛學習。只有堅持不斷學習,方能不斷進步,方能跟得上社會大環境和企業小環境的變化,有能力和知識面對來自外部和內部的挑戰;第二,他非常專注,主業一直專注於農業,並在這個領域內做深做廣。中國有9億農民,他幫助農民兄弟掙錢,然後再掙農民的錢。這兩項特質最終成就了內地首富。

憑著豬飼料,他幾百元起家,現坐擁450億!

美夢胎死腹中

中國曆來就不缺乏有想法的人,但是卻極度缺乏將想法付諸實踐的人。

說幹就幹,這是劉氏兄弟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對於學計算機的老大劉永言、學機械的劉永好以及會修理家用電器的劉永行來說,生產電子產品並不是難事。很快,中國第一臺國產音響橫空出世,起了個名字叫“新意音響”。

劉永好拿著音響來到鄉下想和生產隊合作,他們出技術和管理,人家出錢,工廠一人一半。沒有想到,這個事情報到公社之後,公社書記一句“集體企業不能跟私人合作,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就讓劉氏兄弟們的美夢胎死腹中。

24年後,在談及這檔子事時,劉永好仍然感到無限惋惜:“我們失去了一次機會,我們的音響只成為了我所在學校校辦工廠的一個產品。後來,這個產品為學校創造了一定的價值,居然還被評為省級科技成果。如果當時我們做音響的話,現在我們有可能成為中國的電器大王,說不準的。”

憑著豬飼料,他幾百元起家,現坐擁450億!

集體辭職,合夥創業

音響雖然沒有做成,但是,創業的強烈願望卻被點燃了。當“萬元戶”成了劉永好的新理想,那是1982年。

做什麼呢?搞音響投資大,何況還有那麼多條條框框;而搞養殖業不需要很多投資,技術含量低,自己也熟悉,那就從養殖業開始做起。於是,在左鄰右舍鄙夷不屑的議論聲當中,劉永好和兄弟們在自家的陽臺上養起了鵪鶉。

鵪鶉越養越多,下的蛋也越來越多。錢包越來越鼓,劉永好兄弟們一商量,乾脆去古家村辦一個“良種場”吧。於是,當時他們馬上向銀行申請貸款1000元,結果當頭便是一盆冷水,銀行不貸!1000元錢對於銀行不算大數目,對於劉氏兄弟們卻不是個小數。最後,四人變賣了手錶、自行車等家中值錢的物件,才湊齊了1000塊錢。

四兄弟相繼放下工作,全心投入“良種場”。“良種場”的主營業務是孵小雞、養鵪鶉和培育蔬菜種。1983年底,兄弟們一盤點,這一年育新良種場孵雞5萬隻,孵鵪鶉1萬隻,並帶出了11個專業戶。哥幾個興奮異常。

憑著豬飼料,他幾百元起家,現坐擁450億!

天有不測之雲

1984年4月的一天,資陽縣的一個專業戶找到他們,一下子就下了10萬隻小雞的訂單,這可是筆大買賣!被衝昏了頭的劉氏兄弟馬上借了一筆數額不少的錢,購買了10萬隻種蛋。

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2萬隻小雞孵出來交給這個專業戶之後不久,他們便聽說這個專業戶跑了。他們去追款,發現交給這個專業戶的2萬隻小雞,一半在運輸途中悶死了,一半在家裡被大火燒死了,對方已經是傾家蕩產。

但剩下幾萬只小雞馬上就要孵出來,而我們又沒有飼料,這時候又是農忙時節,農民不會要,借的錢又要馬上還。走投無路之下,兄弟們一碰頭,商量著究竟是從岷江的橋頭跳下去,還是隱姓埋名遠遁新疆。那次會議,真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感覺。最終,他們決定留下來,不逃、不躲,正視並解決這個問題。

想來想去,既然農民不要,就把種蛋和小雞賣給城裡人。於是,兄弟四人連夜動手編起了竹筐,打算去城裡賣。但農貿市場上的商販們一個個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彼此寸土不讓。

劉永好初來乍到,想在他們的身邊安營紮寨,門都沒有!磨蹭了一天,他也沒有找到安身之處。但是,雞仔是不能帶回去了,晚上向一位好心的大爺借了一個板凳,坐了一宿。

人就是這樣,沒有逼到份上,誰都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當你堅持到不能再堅持,執著到不能再執著的時候,事情也就成了。第二天,劉永好終於靠自己的誠懇得到了一個地方。這一天,一竹筐的雞仔總算是賣完了。

其他的兄弟和劉永好一樣,連著十幾天,每天都是凌晨四點就起床,風雨無阻,蹬3個小時的自行車,趕到20公里以外的農貿市場,再用土喇叭扯起嗓子叫賣。連他們也沒有想到,雖然身上掉了十幾斤肉,下雨天裡摔得跟泥猴一樣,但8萬隻雞仔竟然全部賣完了!

從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師到被學生看不起的市場小販,劉永好經歷了商業人生的第一次磨難,直接的結果是心理逐漸走向成熟。說好聽的,他的內心從此變得堅強起來;說不好聽的,他的臉皮從此變得厚起來。無論是內心的堅強還是臉皮的增厚,都是在那樣一個年代奮起成功的人所必備的條件。

憑著豬飼料,他幾百元起家,現坐擁450億!

改做飼料 一炮而紅

走上賣豬飼料的過程也是一次不經意的發現。當時劉永好去廣東出差,經過農貿市場,看到一個賣豬飼料的店子裡面排了很長的隊伍,劉永好湊近一看,是一種國外的飼料,味道聞起來很香,不像一般飼料臭臭的。

看著這麼多人都在排隊買豬飼料,劉永好覺得既然外國人可以做好,我們也可以做好。於是他說服三個哥哥一起合夥做豬飼料,哥幾個一拍即合馬上就開始做起來。說做就做。

他們幾個先將賣小雞賺了近十萬的錢全部投進去;然後在農學院建立飼料研究所,專門攻克相關技術;最後還請了幾十位動物營養專家,並且派人去國外學習。這樣資金、技術和人才都到位了,事情也就順理成章地辦成了。經過一年半的沉澱,劉家的“希望牌”豬飼料出世。

好的產品研究出來了,別人不知道也沒人買怎麼辦?而且當時還有早就在豬飼料界站穩腳跟的“正大”,如何突圍?

劉永好想到的辦法是下鄉宣傳+低價格銷售,在成都只要是有豬圈,都印刻著劉永好的宣傳標語:“養豬希望富,希望吃一斤長一斤,希望牌奶豬飼料就是精”。價格上每一頓飼料都比“正大”牌便宜60塊。3個月之後,希望豬飼料的銷售量就成功趕上了正大。

正大當然也注意到了這個新冒出來的對手,眼看就要被超越了,正大也顧不得那麼多,每噸直接降價70元,劉永好一看馬上降價120元!眼看馬上收不住了,繼續這麼下去估計兩敗俱傷,於是兩家坐下來進行了和解,劃分了各自的市場,成都歸希望,成都以外歸正大。

憑著豬飼料,他幾百元起家,現坐擁450億!

兄弟分家 再度蟬聯首富

沒有了強勁對手,希望在成都一炮而紅。很快全國也都知道了,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甚至香港國外的媒體都專門對希望飼料進行了報道。劉永好也在原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不僅製造出其他樣式的飼料,還慢慢建立了飼料廠,慢慢成立了集團,業務範圍覆蓋全國。

到了1994年,新希望集團已經有了20多家公司。1995年的時候,劉氏兄弟一起當選了《福布斯》大陸富豪榜的首富,資產80多億,一時風光無限。

以前是沒資源沒技術所以兄弟四人需要聯和創業,現在一起發家了大家都不缺資金人脈技術了,所以他們在1997年分了家。

大哥建立大陸希望,二哥成立東方希望,三哥創立華西希望,而劉永好成立南方希望公司。分家之後,兄弟四人繼續做飼料,但是劉永好在做飼料的同時卻動了別的心思。

在1998年的時候,劉永好開始進軍房地產;三年後,又做起了乳製品行業;而引起轟動的是劉永好成為了民生銀行的第一股東,並且在三年後成為副董事長。

在2006年的時候,劉永好以450億元的身價再度蟬聯川渝首富。

劉永好如今已經卸任了新希望的董事長,女兒劉暢接任新希望,在劉暢的管理下,希望也在平穩向上發展。

所以,在培養接班人這件事上,劉永好也做得非常成功,就像他創業一路以來,都肯動腦肯吃苦肯創新一樣,做每一件事,他都保持激情、堅持不懈、持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