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癬你怎麼看 我發誓再也不去足療店了

我為什麼再也不去足療店,因為僅僅去過一次,是去泡腳做足療,也就那一次就讓我感染足癬到了現在,治好了隔斷時間又復發,一直沒有治癒過。所以今天我們必須來了解下手足癬這種病,以及這種病是怎麼互相感染的。

手足癬你怎麼看 我發誓再也不去足療店了

手足癬是手癬與足癬的合稱。皮膚癬菌侵犯掌、足蹠和指、趾間皮膚引起的感染分別稱為手癬和足癬。以手部、足部皮膚起丘疹、丘疹皰、水皰、脫皮、皸裂、自覺瘙癢、反覆復發作為臨床特徵。在我國南方,由於氣候溫暖、潮溼,患手足癬病的更為普遍,本病夏季發病者多。中醫把手癬稱為“鵝掌風”、“掌心風”,把腳癬稱為“腳溼氣”、“臭田螺”。

足癬

又稱腳癬或香港腳,是發生於腳掌、蹠與趾間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其傳播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是直接接觸足癬患者;

二是使用足癬者的鞋襪、日常用品。

誘發足癬的因素:

(1)多汗者

足蹠部多汗,由於汗液蒸發不暢,皮膚表皮而呈白色浸漬狀,尤以趾間最明顯,嚴重多汗者可起水皰,或角化過度,易繼發真菌感染而致足癖。

(2)妊娠期

內分泌失調,使皮膚抵抗真菌的能力降低。

(3)肥胖者

指(趾)間間隙變窄,十分潮溼,易誘發間擦型腳癖。

(4)足部皮膚損傷

破壞了皮膚的防禦屏障,真菌易於侵入。

(5)糖尿病患者

體內缺乏胰島素使糖代謝紊亂,抵抗力下降,易誘發間擦型足癬。

(6)長期服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

足癬根據皮損表現常可分為水皰型、糜爛型、脫屑型三種類型,但是三種類型可以同時或交替出現,或者以水皰型為主。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下這三種類型的症狀表現。

水皰型:最常見,好發於趾之間、足蹠及其側緣。皮損為反覆出現針頭大小的丘皰疹及水皰,聚集或散在,壁厚發亮,有不同程度炎性反應和瘙癢,皰幹後脫屑,呈小的領圈狀或大片形,不斷脫落,不斷髮生,病情穩定時,常以脫屑為主。

糜爛型:好發於第四、五趾間。皮損為角質層浸漬、發白、鬆軟,剝脫露出紅色糜爛面或蜂窩狀基底,可以由少量滲液。本型易繼發感染,併發急性淋巴管炎和丹毒。

脫屑型:以足根、足蹠及其側緣多見。角質層增厚、粗糙、脫屑、乾燥。自覺症狀輕微,冬季易發生皸裂,疼痛明顯。本型多見於病程長,年齡大的患者。有手足癬疾病問題可以諮詢熱心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