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研究了半天參數和單品?對組建家庭影院並沒有任何幫助!

影院君在過去的兩年中,已經在教學文章中詳細的給出了組建家庭影院從小白基礎,到裝修到調試的全部文章。

每一個來加影院君的學員,影院君都鼓勵大家去學習。

對於具體的搭配,影院君從來都是手把手的進行相關的指導。

為什麼研究了半天參數和單品?對組建家庭影院並沒有任何幫助!

大家都清楚,在這個流程之中,影院君一定是問清楚需求,或者讓用戶自己找到需求,才會開始著手組建工作。

並且,在影院的組建中,我總會讓大家知道為什麼要選這款產品,並且這款產品和其他產品是怎樣的聯繫。

然而,總是有那麼些人,總愛拿著一些奇怪的產品來問東問西,我多次講過,對小白來講,一來就研究產品並沒有任何好處。今天 ,我就講講,為什麼你研究了半天參數和單品?對組建家庭影院並沒有任何幫助!

到頭來,你還是不知道怎麼弄!

第一、家庭影院是一套系統,小白研究產品無法把控整體性

我經常用購買汽車和購買家庭影院產品來打比喻說明一些問題,這是因為這兩者有很多共同點:

1、他們都是工具和玩具的複合體

這兩類產品都是聚集家庭使用和個人把玩於一身的產品型態,他們都是值得研究的家用產品。你不會去玩一臺微波爐,但你可以玩車,也可以玩音響。

2、他們都是系統,組成他們的部件

家庭影院由音響系統和視頻系統兩部分組成,這兩部分之下,又分別會有很多組件。汽車也一樣,由動力系統和車廂乘坐部分組成。

雖然都是系統性產品,但汽車和音響的較大差別也在此——汽車是由品牌商組裝好成品出廠,搭配問題不歸用戶管,由廠家的專業工程師完成。

為什麼研究了半天參數和單品?對組建家庭影院並沒有任何幫助!

而家庭影院各部件之後的組成,由用戶自己選擇完成,這對用戶提出的專業性,就有一定要求了。

3、汽車和音響產品,都會因為需求而產生明顯的偏好,從而影響產品購買時選擇的較大差別。

由於路況的差別,這讓SUV和轎車成為兩種完全不同的體系。轎車空間一般比SUV要小,由於底盤矮,會有更好的駕駛感受。而SUV底盤高,沒有轎車靈活,轉彎有更明顯的側傾,但它卻能到很多路況不好的地方。

而音響也一樣,家庭影院和Hi-Fi音樂系統都算音響,但他們完全是兩套體系。雖然他們都能放音樂,但他們從音源,到功放、到音箱上的品類選擇,包括音箱的數量,都會完全不一樣。

對於小白來講,要理解家庭影院是一套系統,這就真的只是說從字面上理解。這當中應該怎麼搭配,哪些產品是滿足哪一類偏好需求,你並不會知道,所以這時候去研究單品,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哪怕你單品挑選上有很有很好的直覺,那麼你可能會研究出非常優秀的單品,但組合出一套標標準準的垃圾……

第二、你研究的參數,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嗎?

最常見的情況,便是一個用戶拿著產品來問我,XX型號音響標稱承受功率70w~120w,我購買一臺天龍540BT,功率標駐130W,這搭配可以吧?

為什麼研究了半天參數和單品?對組建家庭影院並沒有任何幫助!

好吧,我就用這個案子講一下。

為什麼研究了半天參數和單品?對組建家庭影院並沒有任何幫助!

540BT屬於日系家庭影院入門功放,這是官方給出的功率參數。

大家注意看140W是在6歐阻抗、1kHz採樣,THD失真達到10%的情況下,整臺功放只有一聲道響的時候,測得的。

上圖真正能作為只有並沒有給出具體參數的 (8 ohm, 20 Hz - 20 kHz, 0.05% 2ch驅動)這一標準。

而在 (8 ohm, 20 Hz - 20 kHz, 0.08% 2ch驅動)這一標準之下,官方給出的參數都只有70W。如果按0.05%失真標稱,那麼估計也就50~60W之間了。

如果一臺功放標60W,那麼對於小白用戶而言,一對比參數,一看離音箱標的最低還差一點,那麼必然不會買。

而實際上,就算日系旗艦合併AV功放,往往都是推不好雙6.5英寸配置的落地音箱的。

一臺功放要推響一套音響,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要完全控制好音箱,在較大音量下不失真,卻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所以,功放選擇的關健,在於在有限的資金下,選擇相對來講性能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聲音風格是自己喜歡的。

這是你研究參數並沒有辦法搞懂的,因為參數標註本身亂七八糟,還有虛標。而參數也不能告訴你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聲音。

第三,你得到了正確的參數,但你並不知道它代表什麼?

這種情況,其實對小白來講更多,就是告訴你參數,參數也沒錯,然而你並不知道這和你有什麼關係。

比如我們都知道銀幕當中有透聲幕,而透聲幕當中又有打孔透聲幕。

為什麼研究了半天參數和單品?對組建家庭影院並沒有任何幫助!

而打孔的銀幕,有一個重要指標便是打孔孔徑。

一般常見的孔徑就是上圖三個,中間的1mm微孔,一般是電影院用。

而左邊的0.5mm和右邊的0.4mm是比較常見的。

而廠家給的參數就是0.5和0.4,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選呢?參數給你了,這如何解讀?

是透聲幕都有孔,而孔就會通光,孔越小,那麼透過的光越少,那麼畫面相應變好,這是常規解讀。

然而,孔變小的同時,聲音的透過性就會變差,很多人在選透聲幕的時候,會忽視掉這個問題。

所以,實際上,挑選打洞透聲幕,要綜合考慮到你的視力、觀影距離、以及對聲音和視頻哪個更看重。

看重聲音,視力在1.0左右,觀看距離4米以上,那麼完全可以挑選相對便宜的0.5孔徑銀幕。

而如果視力2.0,那麼在四米處觀看,在某些高亮度場景下,是有可能看到孔的,這會影響觀影體驗。

所以這樣的人,最好就選0.4mm的銀幕。

寫在最後

實際上,上面我只舉出了在影院系統中很少的一部分例子。

還不要講用戶,中國有很大一部分經銷商,都不能理解家庭影院的系統性。他們做的,只是把自己代理的東西,組合在一起,然後加價賣出。

而我做《家有影院》的初衷,也正是想盡量多教大家一些系統性的知識。並幫助大家挖掘自身需求,組建出適合自己的家庭影院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