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研究了半天参数和单品?对组建家庭影院并没有任何帮助!

影院君在过去的两年中,已经在教学文章中详细的给出了组建家庭影院从小白基础,到装修到调试的全部文章。

每一个来加影院君的学员,影院君都鼓励大家去学习。

对于具体的搭配,影院君从来都是手把手的进行相关的指导。

为什么研究了半天参数和单品?对组建家庭影院并没有任何帮助!

大家都清楚,在这个流程之中,影院君一定是问清楚需求,或者让用户自己找到需求,才会开始着手组建工作。

并且,在影院的组建中,我总会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选这款产品,并且这款产品和其他产品是怎样的联系。

然而,总是有那么些人,总爱拿着一些奇怪的产品来问东问西,我多次讲过,对小白来讲,一来就研究产品并没有任何好处。今天 ,我就讲讲,为什么你研究了半天参数和单品?对组建家庭影院并没有任何帮助!

到头来,你还是不知道怎么弄!

第一、家庭影院是一套系统,小白研究产品无法把控整体性

我经常用购买汽车和购买家庭影院产品来打比喻说明一些问题,这是因为这两者有很多共同点:

1、他们都是工具和玩具的复合体

这两类产品都是聚集家庭使用和个人把玩于一身的产品型态,他们都是值得研究的家用产品。你不会去玩一台微波炉,但你可以玩车,也可以玩音响。

2、他们都是系统,组成他们的部件

家庭影院由音响系统和视频系统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之下,又分别会有很多组件。汽车也一样,由动力系统和车厢乘坐部分组成。

虽然都是系统性产品,但汽车和音响的较大差别也在此——汽车是由品牌商组装好成品出厂,搭配问题不归用户管,由厂家的专业工程师完成。

为什么研究了半天参数和单品?对组建家庭影院并没有任何帮助!

而家庭影院各部件之后的组成,由用户自己选择完成,这对用户提出的专业性,就有一定要求了。

3、汽车和音响产品,都会因为需求而产生明显的偏好,从而影响产品购买时选择的较大差别。

由于路况的差别,这让SUV和轿车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轿车空间一般比SUV要小,由于底盘矮,会有更好的驾驶感受。而SUV底盘高,没有轿车灵活,转弯有更明显的侧倾,但它却能到很多路况不好的地方。

而音响也一样,家庭影院和Hi-Fi音乐系统都算音响,但他们完全是两套体系。虽然他们都能放音乐,但他们从音源,到功放、到音箱上的品类选择,包括音箱的数量,都会完全不一样。

对于小白来讲,要理解家庭影院是一套系统,这就真的只是说从字面上理解。这当中应该怎么搭配,哪些产品是满足哪一类偏好需求,你并不会知道,所以这时候去研究单品,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哪怕你单品挑选上有很有很好的直觉,那么你可能会研究出非常优秀的单品,但组合出一套标标准准的垃圾……

第二、你研究的参数,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吗?

最常见的情况,便是一个用户拿着产品来问我,XX型号音响标称承受功率70w~120w,我购买一台天龙540BT,功率标驻130W,这搭配可以吧?

为什么研究了半天参数和单品?对组建家庭影院并没有任何帮助!

好吧,我就用这个案子讲一下。

为什么研究了半天参数和单品?对组建家庭影院并没有任何帮助!

540BT属于日系家庭影院入门功放,这是官方给出的功率参数。

大家注意看140W是在6欧阻抗、1kHz采样,THD失真达到10%的情况下,整台功放只有一声道响的时候,测得的。

上图真正能作为只有并没有给出具体参数的 (8 ohm, 20 Hz - 20 kHz, 0.05% 2ch驱动)这一标准。

而在 (8 ohm, 20 Hz - 20 kHz, 0.08% 2ch驱动)这一标准之下,官方给出的参数都只有70W。如果按0.05%失真标称,那么估计也就50~60W之间了。

如果一台功放标60W,那么对于小白用户而言,一对比参数,一看离音箱标的最低还差一点,那么必然不会买。

而实际上,就算日系旗舰合并AV功放,往往都是推不好双6.5英寸配置的落地音箱的。

一台功放要推响一套音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要完全控制好音箱,在较大音量下不失真,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所以,功放选择的关健,在于在有限的资金下,选择相对来讲性能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声音风格是自己喜欢的。

这是你研究参数并没有办法搞懂的,因为参数标注本身乱七八糟,还有虚标。而参数也不能告诉你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声音。

第三,你得到了正确的参数,但你并不知道它代表什么?

这种情况,其实对小白来讲更多,就是告诉你参数,参数也没错,然而你并不知道这和你有什么关系。

比如我们都知道银幕当中有透声幕,而透声幕当中又有打孔透声幕。

为什么研究了半天参数和单品?对组建家庭影院并没有任何帮助!

而打孔的银幕,有一个重要指标便是打孔孔径。

一般常见的孔径就是上图三个,中间的1mm微孔,一般是电影院用。

而左边的0.5mm和右边的0.4mm是比较常见的。

而厂家给的参数就是0.5和0.4,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选呢?参数给你了,这如何解读?

是透声幕都有孔,而孔就会通光,孔越小,那么透过的光越少,那么画面相应变好,这是常规解读。

然而,孔变小的同时,声音的透过性就会变差,很多人在选透声幕的时候,会忽视掉这个问题。

所以,实际上,挑选打洞透声幕,要综合考虑到你的视力、观影距离、以及对声音和视频哪个更看重。

看重声音,视力在1.0左右,观看距离4米以上,那么完全可以挑选相对便宜的0.5孔径银幕。

而如果视力2.0,那么在四米处观看,在某些高亮度场景下,是有可能看到孔的,这会影响观影体验。

所以这样的人,最好就选0.4mm的银幕。

写在最后

实际上,上面我只举出了在影院系统中很少的一部分例子。

还不要讲用户,中国有很大一部分经销商,都不能理解家庭影院的系统性。他们做的,只是把自己代理的东西,组合在一起,然后加价卖出。

而我做《家有影院》的初衷,也正是想尽量多教大家一些系统性的知识。并帮助大家挖掘自身需求,组建出适合自己的家庭影院系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