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千古奇書—易經

探尋千古奇書—易經易道深,人更三聖,世歷三古。自上古伏羲畫八卦成中國文字雛形,經中古文王演周易創中華文化開端,到近古孔子韋編三絕撰十翼作易經文化弘揚。易經可謂我大中華最神聖權威的千古經典。

《易經》雲: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易經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若能探得其中奧妙,必能四通八達,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即達到無所不通,而後“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易經》的道理告訴我們體察萬物,善用其變,人類的法則就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地間沒有不變的事,萬物隨時變,隨地變。而人類作為自然生物鏈的最頂端,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皆因懂得適時應變而役使萬物。

乾卦初九曰:潛龍勿用,龍德而隱者也。

窮則思變,一動則生吉凶,而這動變裡最重要在乎時機。曹操論英雄所言: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歷數古往今來王侯將相聖人先賢,凡大有作為者無不深諳審時度勢之術。不得時者正如龍潛於底,隱忍待機,不可妄動。諸葛亮靜心躬耕南陽,韓信隱忍胯下之辱,皆因韜光養晦以成萬世芳名。

乾卦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天下有道,道之本為空,空之動為時;空動生時,時動生機,機動生形,形生萬物,此乃人間正道。有志者待到時機出現,即可乘勢而起,順勢而為,借勢而雄。一呼天下應,開元集大成,實現龍飛萬里獨斷乾坤的大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