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相機現在在技術上依然是最先進的嗎?為什麼?

卷太郎攝影坊

其實我們在買相機的時候,一般都是找3大廠商的品牌,佳能,索尼,尼康,基本就是這三家,屬於大路貨,大眾都可以接受的。當然不排除有人購買徠卡和哈蘇或者飛思,這些就是我們眼裡的土豪。

徠卡

徠卡情節可以說每個攝影師都有,無論你是經歷那個攝影階段,都會把徠卡作為自己的一個目標去完成和實現,這也就是我們一說到攝影,第一個想到就是徠卡那個可樂標。這也是為何華為和徠卡合作了,銷量會好了那麼多,這是情懷。

拋開情懷,單說技術,徠卡是否領先

在我看來徠卡依然是領先的,這麼說吧,徠卡的畫質,不是尼康,佳能,索尼可以比的,還有徠卡的色彩,這些鏡頭和機身自帶的色彩不是你靠後期就可以做到的。

徠卡旁軸系統,好用,外光漂亮,加上龐大的鏡頭群, 是佳能尼康所不能做到的,攜帶比較方面,你看啊135全幅的M系列。同時,徠卡做工也是無以倫比,怎麼來說呢,當你摸到徠卡的機身和鏡頭,你就知道和其他家的鏡頭的區別了,當你摸到機身,你就知道做工有多優秀了,就衝這兩點,你說值得不值得吧。

同樣的,安全快門數更低了,比如你拍攝的時候,你可能需要一個安全快門,但是徠卡的旁軸系統的話,把這個安全快門可以降到1/5或者1/8照樣可以出片,這裡的鏡頭是50焦段作為距離的,當你街拍的時候,特別拍攝夜景你會覺得這個參數相當牛逼了。

所以不管怎麼樣,貴有貴的道理,徠卡有徠卡的好,相信覺得合適就去購買吧,不會錯的。


光影的光陰社

萊卡製造相機的歷史可謂厚積厚發!一直以來萊卡秉承手工製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從過去的膠捲相機到如今的數碼單反走過100多年曆史,相機的發明也才170年曆史,而萊卡也伴隨者相機制造業走過130多年。對於膠捲機來說由於其製造工藝精湛、質量可靠耐用,一直以來被攝影大師所推崇,佈列松、馬克呂布、卡帕、羅伯特佛蘭克以及中國的侯登科等等一代攝影大師都用萊卡膠捲相機拍攝作品,為萊卡贏得極高的美譽,萊卡一度壟斷了膠捲相機市場,當數碼相機技術被髮明後,萊卡保守的思想並沒有積極緊跟時代步伐,只埋頭做膠捲機,一段時間曾拒絕更新數碼技術,導致其逐漸失去相機市場,並堅信自己的工藝製造水平,走上“萊卡升值收藏”的不歸路,製造的相機以收藏為消費目的,M系列的相機也是嚴格控制產量而保價為理念,工業產品如果放棄大眾化的消費市場其結局可想而知,萊卡的發展遭遇因保守而來的“滑鐵盧”,大量的市場被日本品牌所擠佔,幾乎到了瀕臨倒閉的邊緣,但後來的萊卡管理者很快扭轉了局面,投入巨資研發數碼萊卡,並憑藉萊卡高素質、獨步天下的鏡頭技術很快佔領市場,逐漸恢復相機制造界老大地位,無奈數碼技術日新月異,要取的昔日成就實在艱難。有些人認為萊卡的數碼機沒有自動對焦技術,這個是不對的,萊卡後來開發的S系列、LU系列、萊卡Q、萊卡SL系列都是自動對焦,而且對焦速度堪稱領先。只有經典的M系列相機一直傳承手動對焦,萊卡認為只有手動對焦才是攝影家的終極情節,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雪地老司機

萊卡相機技術現在比日系差的遠。事實上,離開日本技術,萊卡現在已經無法造出一架完整的數碼單反。萊卡很多電子技術靠松下,cmos靠索尼。

萊卡現在和日系比,除了光學,電子完敗,機械性能也不佔優勢。耐用性早就被日本超越了,萊卡早年80年代就用日本美能達的電子快門和對焦屏,壽命10萬次,當時尼康f3達15萬次。鋼片快門也是曰本考派發明,尼康佳能單反連拍很早就10張每秒,萊卡單反現在都超不過5張秒。

即使光學上,多層鍍膜,超低色散鏡片,非球面鏡片,內對焦,後對焦等技術,都是日本先搞出來的。很多規格的大孔徑,大變焦,超廣角,超長焦鏡頭,只有日本有,萊卡沒有。


mbbgzm

只說旁軸,不用神話,旁軸在使用上、性能上和單反差距不是一點點,否則也不會被淘汰。作為曾經的m6用戶,對徠卡吐吐槽:

1.所見非所得,旁軸取景光路不是通過鏡頭的,需要一個極其精密的聯動測距系統來實現對焦,這也是徠卡的優勢。這種取景方式通過框線來顯示不同焦距鏡頭的取景範圍,基本上28以下和75以上的鏡頭是隻能另購取景器或者使用“眼鏡版”鏡頭,想象一下先在熱靴的取景器上取景,然後用機器的取景器對焦是種什麼樣的操作體驗。同時這種取景方式沒有辦法使用變焦鏡頭。

2.不能自動對焦。手動對焦是種情懷,在某些af失效的情況下是個補充,但要說mf比af好用只能是自欺欺人,除非是拍微距。黃斑對焦強光下看不清,弱光下更看不清,對於非大師級別的用戶來說就只能選好天氣再出門,美其名曰取捨。和現在動輒幾十上百十字點的單反來說真的太落後。追焦什麼的更是隻能靠自己的經驗了。

3.快門性能不強。徠卡其實也是用精工做的快門,快門速度直到m7也就千分之一秒,不知道50/0.95配合rvp50能開到多大光圈。

4.測光模式少。尼康用戶言必稱點測聯動,徠卡直到m7都沒有點測光 只有中央重點和局部。

5.連拍?這個主要看手速。

吐槽完了,說說優點:

1.做工精湛,比起日產相機來,撫摸的價值很高。特別熊貓機磨出包漿之後自帶逼格+10的buff。

2.鏡頭優秀。在有限的焦段裡面,徠卡的成像的影調是最舒服的,不同於蔡司的高反差,徠卡更厚重沉穩,出片的氛圍十足,不張揚有內涵,非常悶騷,可以說在非強光或著有陰影的環境下,徠卡的表現力是最好的,無論黑白還是反轉,28/35/50每一隻都是精品,75更是神品。只是超廣還是隻有蔡司的標剛才行。

3.保值,現在的徠卡(特指鏡頭)已經是奢侈品了,動輒幾萬的鏡頭只為少數人服務。

徠卡很有情懷,但現在的機器還不夠情懷,同樣的價格有太多選擇,選徠卡沒問題,徠卡自有其過人之處,體會熱餐刀切黃油的感覺也是非常美妙的,只是別說是因為徠卡技術強。

對於膠片而言,買徠卡不如買祿來雙反,6×6的畫質對135的優勢的碾壓級別的 外觀逼格還高出三四層樓去,停產不太久的2.8gx不過一個徠卡鏡頭錢,又或者買個便宜的佳能尼康,鏡頭還可通用。


對於數碼而言,賓得富士哈蘇的645在成像上依然碾壓徠卡,日系的系統性價比很高。

最後,對於徠卡這種廠商,如果不僅僅只想當個安靜的奢侈品,依然想在民用攝材上有所發展的話,搞無反才是王道,整合系統出個性能還不錯的機身在現在不難,自己又有鏡頭和品牌的加持,還是很有市場的。隔壁哈蘇不是讓富士幫忙弄了個x1d嗎


鐵齒銅牙紀大嵐

說徠卡非常好非常有優勢!是門外漢!

說徠卡完全沒有優勢,也是門外漢!徠卡在鏡頭的設計和調裝上有優勢。不過現在這種優勢已經非常微弱了。

覺得徠卡機身很好的朋友,我建議你們和日本富士的機身好好比比,用中檔富士機身比較就可以。

不過徠卡的品控,不如日本公司是事實。大家去佳能、尼康、索尼維修站看看就知道了。畢竟人不是很多。這和它們巨大的銷量是一個鮮明的反差。

不知道真正用過大M和SL的朋友是不是有這種感覺?遇到過故障嗎?遇到故障後維修困難嗎?


91拍照聊相機

客觀地評價,不會顧及信仰。萊卡相機是德國精湛製造工藝的代表之一,在20世紀50年代,雄踞世界相機王國的寶座,是相機中的LⅤ,質量上乘,但是拍體育,微距,野鳥,昆蟲,萊卡根本一無是處,它是奢侈品,幾十萬的萊卡比比皆是,比今天的蘋果手機牛多了。無論是膠片還是數字的徠卡的成像光學鏡頭都是一流的,但是調焦大部分是手動的,可操作性差,有時也作藝術品。現在科技曰新月異,它會慢慢失去當年的光環,實用性差,性價比不高,一味追求奢侈不會走太遠!


花木蘭

鏡頭稍有優勢,其它的,日本人可以甩它幾條街。

問題是,就鏡頭那點優勢,如果不需要信仰充值,它現在的價格,保守點估計,賣現價的30%吧,也許都還不值!

個人比較結果,徠卡雖然鏡頭賣得比蔡司貴,而效果嘛,也可以說不如……

只要你有信仰,又不缺那點錢,就徠卡吧。


全利88

我把攝影當成生命的一部分 但不是信仰 最好的相機和鏡頭都在歐洲 這話真不是亂說的 在電子這塊萊卡蔡司等可能不是最先進的 但光學素質那是沒的說 蔡司的每一個鏡片 從進廠到成品出廠要一年的時間 想想他的產量怎麼可能會高 但他提供的確是最好的品質 也因此價格昂貴 好東西就是貴 攝影這塊如果追求極致 就沒有性價比一說


臨風品雨


愛詩小樂視

如果只拿今天的數碼說事,萊卡離開松下都不能生存,所以不能用技術水準衡量萊卡。我認識用萊卡的人幾乎都是膠片時代過來的人,絕對是情懷為主,對旁軸測距對焦經驗豐富。萊卡的精湛體現在傳統的製造工藝,不論機身還是鏡頭都不計成本的追求極致。所以對沒有多少情懷的人不會有太大的吸引力,包括對奢侈品有情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