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三國中有哪些猛將?

關心婷

中國歷史上的後三國時代通常有兩種指向,第一種是樓主所說的三國後期,大抵從司馬懿誅殺曹爽後實際成為曹魏的掌權人開始(公元249年)到司馬滅吳統一中原(280年),大約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另一種後三國時代則指的是東西魏(後來演變為後周後齊)與南方梁陳並存的後三國時代(公元534至公元577年)大約40年的時間。

前一種後三國時期的猛將算起來應該是這幾位:

姜維:

蜀國諸葛亮後的軍事主帥,在諸葛亮後以弱小的兵力對曹魏一樣保持了強勢,多次主動進攻曹魏,軍事才能可謂一流,可惜在曹魏滅蜀之戰中不守陰平小道,成就了鄧艾的傳奇,算是軍旅生涯的敗筆之一。

陸抗:

東吳後期政治混亂,沒有名將,陸抗勉強入列,陸抗是東吳名將陸遜之子,有其父之風,後來鎮守江東抵抗已經獨大的司馬氏,能攻善守與羊祜的對決更是傳為千古佳話,是後來司馬滅亡與蜀後東吳又能保持十多年的統治的關鍵因素。堪稱東吳移動的萬里長城,後來陸抗一死,東吳再無獨擋一面的大將,無可避免的走向滅亡。

鄧艾:

司馬滅蜀的第一功臣,偷渡陰平小道,也是中國歷史上各代取蜀之戰中最驚豔的一場,放眼整個三國,鄧艾都是難得的政治人才,可惜沒找到個好老闆,功高主忌,兔死狗烹。

杜預:

滅吳之戰的主帥,西晉滅吳,一拖再拖,後來名將羊祜也病逝,死前向司馬炎推薦杜預接過自己的大旗,稱非杜不能完成平定江東的重任,後來杜預確實能當此大任。

在明代,杜預是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武廟的歷史人物,後來又修訂了晉律,對春秋左傳的註解也堪稱儒學經典,在文武雙全這項,恐怕只有東漢開國名將鄧禹才能與之比肩。

王浚:

滅吳之戰,除了杜預的全局掌控,寶刀未老的老將王璿率領著一支強大的水軍作先鋒部隊從蜀地順江而下銳不可擋也很關鍵。

而老王在戰爭中為搶滅吳頭功,連上司王渾的調度都不聽,頗有些三國李雲龍的味道。

考慮到此時王璿已經72歲,確實感嘆老王寶刀不老火氣重,太生猛。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嘯西風,歷史作家,原新浪文史論壇超級版主,出版歷史作品有《百戰風雲》《個一個帝國的生與死》《兩宋烽煙》等。


夜狼文史工作室

大咖好,咱是愛好三國文化的"歷史驚文",很高興能和大家嘮嗑嘮嗑有關三國的趣事。

對於三國的武將,我們耳熟能詳的有很多,諸如呂布,典韋,關羽,趙雲,張飛,張郃,太史慈等等,不過,這些武將絕大多數都存在於三國前中期,而對於存在於三國後期的勇猛的武將,大家恐怕瞭解不多


今天,驚文就給大家介紹一位三國後期相當英勇的將領——文鴦,有何英勇呢,咱們分三點來講。

第一

高陵平之戰後,曹爽一族盡誅,而文欽(文鴦老爸)也是曹爽一黨,自然收到打壓。司馬師的部隊開到文欽家門口時,文欽十分害怕,這時文鴦建議夜襲司馬軍營,文欽從。雖然這次襲擊中原本計劃的文欽沒有到場,但是文鴦這一軍也是殺出了氣勢,把司馬師弄的舊疾復發,最後88。


第二

後來,文軍撤退,司馬師率軍追趕,沒想文鴦居然就率領幾十騎,衝進司馬軍軍陣,左右衝殺,如入無人之境,後來司馬師又有八千精兵增援,文鴦不怕,更抖擻了精神,轉頭殺向這八千人,一時間,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最後在幹掉百餘人後,文鴦安全撤出。

第三

(這裡沒司馬師什麼事了)

後來文鴦投降了魏國,再成為晉臣。文鴦率領自己的軍隊擊潰了在晉朝邊境作亂的鮮卑,並招降二十萬人,由此威震邊境。


我是和你一樣愛好三國文化的"歷史驚文",喜歡就關注我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