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中有哪些猛将?

关心婷

中国历史上的后三国时代通常有两种指向,第一种是楼主所说的三国后期,大抵从司马懿诛杀曹爽后实际成为曹魏的掌权人开始(公元249年)到司马灭吴统一中原(280年),大约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另一种后三国时代则指的是东西魏(后来演变为后周后齐)与南方梁陈并存的后三国时代(公元534至公元577年)大约40年的时间。

前一种后三国时期的猛将算起来应该是这几位:

姜维:

蜀国诸葛亮后的军事主帅,在诸葛亮后以弱小的兵力对曹魏一样保持了强势,多次主动进攻曹魏,军事才能可谓一流,可惜在曹魏灭蜀之战中不守阴平小道,成就了邓艾的传奇,算是军旅生涯的败笔之一。

陆抗:

东吴后期政治混乱,没有名将,陆抗勉强入列,陆抗是东吴名将陆逊之子,有其父之风,后来镇守江东抵抗已经独大的司马氏,能攻善守与羊祜的对决更是传为千古佳话,是后来司马灭亡与蜀后东吴又能保持十多年的统治的关键因素。堪称东吴移动的万里长城,后来陆抗一死,东吴再无独挡一面的大将,无可避免的走向灭亡。

邓艾:

司马灭蜀的第一功臣,偷渡阴平小道,也是中国历史上各代取蜀之战中最惊艳的一场,放眼整个三国,邓艾都是难得的政治人才,可惜没找到个好老板,功高主忌,兔死狗烹。

杜预:

灭吴之战的主帅,西晋灭吴,一拖再拖,后来名将羊祜也病逝,死前向司马炎推荐杜预接过自己的大旗,称非杜不能完成平定江东的重任,后来杜预确实能当此大任。

在明代,杜预是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武庙的历史人物,后来又修订了晋律,对春秋左传的注解也堪称儒学经典,在文武双全这项,恐怕只有东汉开国名将邓禹才能与之比肩。

王浚:

灭吴之战,除了杜预的全局掌控,宝刀未老的老将王璿率领着一支强大的水军作先锋部队从蜀地顺江而下锐不可挡也很关键。

而老王在战争中为抢灭吴头功,连上司王浑的调度都不听,颇有些三国李云龙的味道。

考虑到此时王璿已经72岁,确实感叹老王宝刀不老火气重,太生猛。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啸西风,历史作家,原新浪文史论坛超级版主,出版历史作品有《百战风云》《个一个帝国的生与死》《两宋烽烟》等。


夜狼文史工作室

大咖好,咱是爱好三国文化的"历史惊文",很高兴能和大家唠嗑唠嗑有关三国的趣事。

对于三国的武将,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很多,诸如吕布,典韦,关羽,赵云,张飞,张郃,太史慈等等,不过,这些武将绝大多数都存在于三国前中期,而对于存在于三国后期的勇猛的武将,大家恐怕了解不多


今天,惊文就给大家介绍一位三国后期相当英勇的将领——文鸯,有何英勇呢,咱们分三点来讲。

第一

高陵平之战后,曹爽一族尽诛,而文钦(文鸯老爸)也是曹爽一党,自然收到打压。司马师的部队开到文钦家门口时,文钦十分害怕,这时文鸯建议夜袭司马军营,文钦从。虽然这次袭击中原本计划的文钦没有到场,但是文鸯这一军也是杀出了气势,把司马师弄的旧疾复发,最后88。


第二

后来,文军撤退,司马师率军追赶,没想文鸯居然就率领几十骑,冲进司马军军阵,左右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后来司马师又有八千精兵增援,文鸯不怕,更抖擞了精神,转头杀向这八千人,一时间,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最后在干掉百余人后,文鸯安全撤出。

第三

(这里没司马师什么事了)

后来文鸯投降了魏国,再成为晋臣。文鸯率领自己的军队击溃了在晋朝边境作乱的鲜卑,并招降二十万人,由此威震边境。


我是和你一样爱好三国文化的"历史惊文",喜欢就关注我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