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梁河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梁河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東北部。東北與騰衝縣接壤,東南與龍陵縣交界,南與潞西、隴川市縣毗連,西與盈江縣為鄰,縣城遮島鎮距省會昆明690公里,距州府芒市114公里。縣域南北縱距49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5公里,總面積1159平方公里,2010年,梁河縣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總人口為154175人。境內生活漢族、傣族、景頗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

梁河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是中國葫蘆絲的故鄉。2006年,雲南省梁河縣申報的"遮帕麻和遮咪麻",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縣情簡介

梁河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東北部。東北與騰衝縣接壤,東南與龍陵縣交界,南與潞西、隴川市縣毗連,西與盈江縣為鄰,縣城遮島鎮距省會昆明690公里,距州府芒市114公里。縣域南北縱距49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5公里,總面積1159平方公里,2010年,梁河縣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總人口為154175人。境內生活漢族、傣族、景頗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1]​

梁河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是中國葫蘆絲的故鄉。2006年,雲南省梁河縣申報的"遮帕麻和遮咪麻",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勝古蹟

南甸宣撫司署

在1996年11月27日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宏州

雲南省梁河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半副鑾架

唯一獨有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南甸宣撫司署,建築群按漢式衙署式佈置,由五進四院47 幢149 間房屋組成,佔地面積10625 平方米(約等於10 畝多土地),按土司衙門等級分為公堂、會客廳、議事廳、正堂、後花園、五進四院,逐級升高。

南甸宣撫司署,梁河最早的古名叫南宋,元代設南甸軍民總管府,南甸這個地名從此叫起。土司姓龔,原籍南京應天府上元縣人。元大德五年(1301年)皇賜姓刀,所以又稱刀龔氏,民國元年複姓龔,正式稱龔姓僅四代有餘。刀氏先祖明初隨師征討雲南,因屢建戰功加封為宣撫使,定居於此,從1398年到1950年5月,歷時552年,世襲為官共28代。 南甸宣撫司署第一大院。

李根源故居

位於縣城以北3公里處的九保街,是一個歷史文化古鎮。愛國民主主義者、辛亥革命名將、民國元老李根源於1879年4月17日誕生於此。

鎮中有為紀念李根源而立的辛亥革命紀念碑一塊,有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書寫的"太平寺"石刻。有宋朝時植的一棵古榕樹,至今雄姿猶存。因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南逃緬甸時曾住此古鎮,故還立有"永曆帝蹕駐處"古石碑一塊。1956年3月在古鎮附近發掘的"安南州印"(黃銅製造,重1.75市斤),經專家考證,就是

雲南省梁河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梁河縣古建築

永曆帝奔緬時遺失之物。古鎮附近還有元代小梁江(今曩滾河)古戰場和歷任都師練兵演習的場地先鋒營(又名鰲山)。1993年,為雲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德宏州旅遊勝地之一。

太平寺

位於河西瘌痢山下,建於清乾隆二十三年年。詩句"雲鋪香作海,一寺隱煙霞"即寺名含意。寺依山而建,凡三進,奉諸佛聖像。鹹同年間毀其半。光緒七年(1881年)復建。後觀音、彌勒兩殿又被毀。今存皇太極殿。殿前尚存光緒初年所植古梅兩株。

原名珠湧寺,位於九保鎮西南角的珠湧山上,建於清康熙年間。因古時邊地戎事頻繁,人民渴望安居樂業,曾改九保為太平城,珠湧寺亦命名為太平寺至今。原有寺二進,奉三教聖像;寺內外林木叢蔭,素以幽靜著稱。"文化大革命"中,佛像及其他陳設被搗毀-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地方公眾又籌資修寺塑佛。

先鋒公園

位於縣城。內有勐底佛塔、傣家奘房和觀音寺,均塑有

雲南省梁河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勐底佛塔

諸佛聖象。先鋒公園雖居鬧市,但樹木蔥鬱,清靜別緻遊客到梁河觀光的遊覽景點。

龍窩溫泉

位於縣城西南3.5公里處。溫泉湧量為6公斤/秒,水溫80℃以上,還有大面積的蒸氣地面。泉水中除含有適度的硫磺外,還有各種有利於人體健康的微量稀有元素,對風溼病、神經系統病等有特殊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