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又不好去指責,該怎麼處理?

阿拉蟻

我們都是好人,不讓孩子惹事,更不讓欺負別人,但是發現這樣的想法太天真,不要以為教孩子謙讓就行了。有的家長有這樣的觀念:寧願我的孩子打別人,最後打傷了我去給人家看病道歉,也不能讓人家孩子打我們給我們賠禮道歉。有這種自私想法的家長還真不少,最後,就培養出來了自私的小霸王。

(圖片來自網絡)

我一個朋友就是這樣,她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還是託了我家的關係,我們兩家都上了不容易報上名的重點班,原來想著都認識,孩子能一起玩玩。後來她家兒子太彪悍,經常欺負小朋友被罰站。我這個朋友自己脾氣挺好,就是嬌慣兒子(換個角度看就是自私),出了事不去懲罰兒子,也就是一個勁的道歉。幼兒園老師知道我們倆家的關係,給我告狀,我也很無奈。

真是自找的,如果不是我家幫她進這個班,她兒子也沒機會欺負我女兒,有一次放了學我媽去接孩子,孩子一出教室門像脫韁的小野馬一樣跑起來,我們說別跑別跑,她兒子撲上去就在我女兒的臉上咬了一口。咬的那個深啊,我晚一步去幼兒園,正看到女兒嚎啕大哭,氣的要命。女兒本來長的就白,特別乖特別可愛,大家都喜歡。這好好的被咬,而且是臉上!臉上紫紅的牙印清晰可見,回去了三天才下去!當時一看到女兒被咬,我媽也很心疼,回家告訴我:我朋友跟兒子說:“你怎麼咬小朋友呀,是不是因為不想讓她跑,把她的臉當面包啦?”這麼過分的事情,人家還能笑嘻嘻的當玩笑說。反正她兒子不疼。真把我氣炸了!

(圖片來自網絡)

我也特別生氣,立刻打電話給我朋友,告訴她:以後再見到這種事,我見一次打一次,你管不了我幫你管。我朋友知道理虧,口頭說打吧打吧。後來遇見這熊孩子犯病,我也沒有手軟,直接動手,雖然也沒怎麼打到,我朋友卻惱火了,賭氣也上手揍她兒子。我還拉了她,後來想想拉她幹嘛?過了這麼多年,我還遺憾沒有好好揍一頓這個熊孩子。

別的家長問我這個問題,我告訴家長:不要讓欺負自己的人養成習慣,該還手的狠狠還手,以暴制暴。她說,孩子說:媽媽打人不好。我告訴這個家長:告訴孩子,這不是打人,這是正當防衛。本來就是嘛,有人說告訴老師,問題是老師也管不了那麼多,告訴對方家長,人家護犢子。那麼還有什麼辦法?很簡單,成年人遇見這種事怎麼解決,孩子就怎麼解決。如果規則保護不了自己,還有拳頭。千萬別以為忍讓能換來和諧,忍一步得寸進尺,退一步變本加厲。對於不懂得規則的熊孩子,以及他們的家長,你用你的方式告訴他們規矩。當然你也可以用別的方式保護孩子,反正各人的孩子自己管。

現在孩子們都上高中了,我還是對那個熊孩子毫無好感。而且,從各種經歷看,他媽媽已經嚐到了嬌慣孩子的苦果。孩子很自私,脾氣也不好。誰讓她慣成這樣?當初她兒子不小心碰到我女兒我女兒哭了,她讓熊孩子道歉,她兒子大吼一聲:“我又不是故意的!”她就不吭聲了。這理論也夠奇葩,竟然只有故意傷害別人才有必要道歉,不是故意就不用?反正我們幼兒園畢業後上小學了,還是同一個小學,這個朋友還想讓我們幫忙進好班,她試探了好幾次,我一直沒吭聲。幼兒園的經驗告訴我,堅決不能管。有因就有果,他日之因,釀成今日之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孩子是自己教育的,還是自求多福吧!


心師天藍姐聊家事兒

由於本身帶孩子出去玩的次數還比較多,所以經歷這類事情也頻繁,其實說句實話,大人眼中的欺負未必真的就是“欺負”,更多的可能還是小孩子之間正常的爭執,這一點一定要區分開!處理這類爭執的原則是大人儘量不插手,絕對正確!一旦大人牽扯進來,問題就複雜化了,正如最近高鐵上那位保護自己孩子不聞泡麵氣味的媽媽一樣,特別容易爆脾氣。

當然,也會遇到那種特別霸道的孩子,而自己孩子在玩的時候會受到負面影響,這種時候,一般家長的最佳選擇是避開,並且在離開後告訴孩子,這種行為不對,然後施展注意力轉移大法,讓孩子換別的地方或別的朋友繼續玩。

指責別人的小孩,還是很少出現,畢竟小孩屬於未成年人,許多心智都未發育成熟,和他們講道理基本上沒什麼用,畢竟對方也有家長,如果是家長放任,那大可放心,這種孩子成長之後會受到社會毫不留情的教育,這就不用你操心了。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即這個孩子的行為嚴重危害周圍人的安全,或者對其他孩子造成心理上的極大傷害,例如前段時間的校園暴力事件,如果在明顯傷害其他孩子的行為面前,家長無所作為,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對心理造成嚴重影響。此時必須要阻止,必要時藉助社會強制力量(警察)。


愛數學做數學

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又不好意思去指責別人的小孩,個人覺得你有三條路可以走:

1、告訴對方的家長。

通過你所說的“不好意思”,我可以看出:對方家長肯定是和你關係不錯的鄰居或者親戚。

你不用添油加醋,只需要實打實告訴那熊孩子的家長實際情況就可以了。

我想,如果那位孩子的家長稍微智商正常,就絕對會非常好意思去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

2、如果對方的家長不理不睬,建議你再告訴那孩子的老師。

小孩子,不像初中、高中生,他們的向師性很強,老師說一句,相當於你自己說一百句。

老師的教誨肯定能讓你的孩子不會再次受到欺負。

3、可以學學古時候孟子的母親。

“昔孟母,擇鄰處”,作為家長,如果鄰居的孩子不適合與你的孩子交往,最好“老死不相往來”,這樣專門欺負人的夥伴不要也罷。

故此,作為家長,要勸告孩子遠離老是欺負別人的孩子。


微雨潤苗

六,七十年代,我的童年是在聚族而居的小山村度過的。那個年代,父母們每天起早摸黑的集體在外出工,每個家庭的孩子又多,根本不可能像現在一樣有人專門照看孩子,所以每天只是我們幾十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在一起嬉戲打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幾十個孩子在一起玩耍也是分派分群,派群之間甚至個體之間也經常會有口角或者打鬥,特別是有幾個因家庭被劃為地主富農的孩子更經常被大夥欺負,但這種相互之間的欺負是不記仇的,可能昨天兩個人還在扯皮打架,今天又會成為好朋友合夥去欺負別人。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懂事,這種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離我們遠去了,漸漸地成了我們不可磨滅的美好回憶。每個人都有過自己的童年,都知道孩子間相互欺負,都是沒有目的性的一時性起的嬉戲打鬧,我們做大人的沒心要介入其中,因為同樣是沒有家長為靠山的兩個孩子相互之間會有敬畏之心,害怕之心,再怎麼鬧也是有限度的,小孩子的事就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去面對,這對他們早日養成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獨立自主的能力有很多的益處。當然,這僅限屬於童年時期的孩子,如果是到了少年或判逆期的孩子就屬於孩子的性格,家庭成長的環境,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課題了。


知足常樂1284922

看描述,感覺得到,這個“欺負”已經超出您所能忍受的極限,但又礙於面子,怕失了風度,不好對對方說什麼。其實,大可不必這樣。

第一步,拉開糾纏在一起的孩子。

眼瞅著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保護他是我們的本能和責任。上前一步,把兩個孩子分開,不再讓事態繼續惡化。

拉開兩個孩子的力度要適中,保護我們自己孩子的同時,也要保護對方的孩子不受肢體傷害。

更不要,一把拽開別人的孩子,不然會有以大欺小的嫌疑。

拉開時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控。

第二步,對孩子說“在一起好好玩(好好講)。”

邊拉,邊語氣柔和地說“在一起好好玩。”至於其他話就先不說,等兩個孩子走出狀態後,可再進行溝通交流。

“在一起好好玩(好好講)”+柔和的語氣,並沒有讓人感覺到指責的意思,不會傷害到對方的感情。而且,這也很好的表達了我們的態度和意願。

在這一拉一說中,既保護了我們的孩子,也沒讓對方難看,友誼的小船沒有翻。

告訴孩子不欺負別人,也不受人欺負,平時讓孩子多學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在孩子還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時,我們做父母的,要做好孩子的守護者。

(圖片來自東方IC)


萌媽愛學習

不好指責別的小孩,說明這個家長是有足夠修養的。沒修養的家長估計直接就會上去罵或者大打出手了,這樣的新聞也是見得多了。但是不指責,不代表咱好欺負,當然,最不濟的辦法,就是讓自家孩子對這種喜歡欺負人的孩子敬而遠之。大人不也是這樣嗎?最後留下的才是朋友。
當然,一次吃虧不能就把人家一棍子打死,要看傷害的程度,要是小打小鬧,笑笑就過去了,在江湖混,難免有磕磕碰碰,不要因為這個就錯過一個好朋友。如果傷害太大,那麼不要對人家孩子吼,果斷找家長,畢竟家長多吃了幾天鹽,應該比他孩子講道理,讓他家長教育,咱在邊上看熱鬧,借刀那什麼還是好使的


沒你更輕鬆

先從旁觀望,讓孩子自己處理。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交往規則,也許在我們大人眼裡是欺負自己的孩子,可能在孩子的世界裡卻是正常交流,很可能上一秒快打起來了,下一秒就又玩成一團。所以,我認為成人應該先觀察後,再去下結論比較妥當,以免傷害到孩子之間的感情。

觀望過後,家長站到孩子旁邊即可。如果觀察過後,確實是欺負自己的孩子,家長就要站出來,但不是指責孩子,也不是大聲責罵,而是不要出聲。看到有家長在,孩子們自然不敢太過分,要麼離開,要麼道歉,趁孩子道歉時,再平心靜氣的教育孩子效果也是最好的。



提醒欺負別人的孩子家長要加以教育。如果孩子是長期欺負別人,就不要姑息這樣的行為,應該給欺負別人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反映情況,不要跟家長爭吵,更不要去責怪孩子,每個家長都不喜歡別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提醒這些孩子的家長,一定要教育好孩子,讓孩子不再出現這樣的行為,以免孩子犯下更大的錯誤,就更加難以換回。

在我看來,家長與其時時擔心,害怕孩子,在外受到欺負,還不如教給孩子遇到危險和欺凌事件的解決辦法和方法,更能保護好孩子,畢竟我們家長和老師不能一直跟在孩子身後,時時守護著孩子,孩子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解決問題的。

我是小菡老師,歡迎大家多關注我,多多點贊,一起交流和討論,小學教育的那些事。

小菡老師

如果對方家長不配合,或者是經常性欺負,我會把事情反應給學校,由校方來解決。校方也不管或者態度曖昧,那我只有親自出馬來震懾對方了。記得我孩子上初一的時候,經常由兩個高年級的學生下課在校門口堵他,孩子嚇的不敢去上學,我知道後先是找到那兩個孩子給他們說不要欺負我孩子,那兩個孩子表面服從了,然後給別的同學講了,結果又招來了別的同學欺負我孩子。我給學校講了,學校說他們也很頭疼,說你再看到,直接報警吧。

有一天,我去學校門口接孩子,看到那幾個欺負我孩子的學生,我過去把他們全都叫到跟前,對他們說再敢欺負我孩子,我絕不輕饒他們,也許我很嚴厲,這樣孩子孩子害怕了。從那以後再沒敢欺負我孩子。我回去教育孩子,咱們首先不要惹事,團結別人,但是如果別人老是欺負你,不要怕,害怕只會縱容他們變本加厲。他們敢動手,你也給我動手,別慫。我的目的並不是教孩子武力解決,就是給孩子壯膽。讓他學會保護自己。畢竟家長不能老跟著孩子,有些事情得讓他自己解決。


品愛有道

相信誰看到自己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都會很生氣吧,但同時對方是一個孩子,又有人的家長在,我們到底要怎麼處理呢?是不好意思,置之不理?還是忍不住上去教育那個孩子?

呵呵,這還真不好做。自己孩子乖乖的玩,卻被別的小孩欺負了,邊上看的讓人生氣的不行,如果是我,我估計是直接衝上去把我娃先拉過來,不讓她再被欺負,然後就根據情況,輕微的也就不計較了,讓那孩子的家長教育去,畢竟孩子們在一起玩,總會遇上那些愛欺負人的小孩,以後少讓自己孩子跟那些娃玩就是了。但如果嚴重的,那必須得討說法啊,該怎麼處理怎麼處理,咱不欺負人,也不能吃啞巴虧啊,以後教孩子,不隨便欺負人,但如果有人欺負你,還回去,別害怕,有媽媽呢,呵呵,得給孩子壯膽啊,小孩那也是欺軟怕硬的,你不能示弱啊。


青花欣悅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們的打鬧和嬉戲沒有惡意,6歲之前的孩子並沒有是非可言,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在欺負您的孩子時,是抱著“一定要傷害他,打死他”為目的。

所以,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孩子的問題,不是更好麼?

如果在外面看到孩子被欺負,但沒有沒有發生致命危險,如拿到玻璃,磚頭,利器等東西時,不要第一時間上前制止,也許這時候特別心疼孩子,但是請保持微笑,遠遠的看著孩子們的舉動。

首先,如果對方父母在場的話,他們一般會出面制止,如果父母不在場,請讓孩子們自己解決眼前問題!

當孩子被欺負哭了,笑著朝孩子點點頭,鼓勵孩子,不要去幹預,也不要跑到孩子中間制止。要記得,孩子的拳頭並沒有我們想的重。如果孩子跑過來找你哭訴,你就讓孩子在身邊,等哭完詢問孩子意見,比如你還想和他一起玩嗎?

不想的話,那就帶孩子回家,回到家可以引導孩子勇敢起來,不主動傷人,但是也不能讓別人傷害到自己。

孩子還想繼續玩的話,鼓勵孩子重新回到群體遊戲中或者小夥伴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