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韻》第三集 詞壇新聲

《宋之韻》創作歷經13年,縱橫20餘省,行程10萬多公里。由中國頂尖紀錄片人聯袂奉獻。她秉承了《唐之韻》的一貫風格,全片以詞人和流派為分集,但她沒有停留在文字解析的層面上,而是更關注那些作詞的人——關注他們的喜樂哀愁、他們的沉浮榮辱、他們的家國情懷,以及他們對時代深沉的溫情與眷戀。


導演:康健寧 編劇:樊修章

解說:高峰 作曲:張大為



【解說詞】

由公元第一個千年,進入第二個千年,與晏殊同時的范仲淹,是著名的政治家。他文不入唐宋八大家之列,但確有幾篇膾炙人口的名文。尤其是《嶽陽樓記》,尤其是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可是說是千古不朽的。同樣,詞只流傳下來五首,卻有兩三首是宋詞選本必選的,儼然是一大家。同時代的晏殊和稍後的歐陽修,雖然也算政治家,但主要還是文士。他們的詞,風格都沒有脫出五代綺麗柔媚的風格。范仲淹則首先是政治家,他的詞透出政治家的胸襟和底蘊。因而,雖然還是綺麗的,但要疏朗遒勁的多。

《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此詞上片寫景,下片寫情。寫景先由上而下,雲淡天高,黃葉飄墜;再由近而遠,淡淡的秋色,淡淡的寒煙,斜陽映照,水光接天,水天之間,是一望無邊的野草。這裡碧天,黃葉,翠煙,斜陽……五色斑斕,交 織成一幅壯闊的秋景。極目望去,“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由嚮往中的天外家鄉轉入下片的鄉愁。而思緒則由遠而近,從望家鄉最後回到眼前,即詞人站立的高樓上,詞人在這裡喝酒喝得太久了,“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他承受不住了,想去安歇,希望能在好夢中回到家鄉。“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裡面摺疊著多少人生的憂患,概括的豈止是一般的鄉愁旅思。

十一世紀三十年代,元昊在銀川稱帝,於是與北宋發生了戰爭。在連續失利的情況下,范仲淹被調到防禦西夏的重地延安來對付西夏。他在這裡整頓州兵,實行屯田,使形勢穩定下來。下面這首著名的邊塞詞,就是在這邊防前線寫的: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詞,用“塞下秋來風景異”這個概括性的句子帶出,點出地點是塞下,時間是秋來,環境是風景異。即與詞人家鄉所在的江 南大不一樣,然後用一些最能代表邊塞風光的事物和現象來突出所以異的地方:大雁南飛,馬鳴風嘯,號角嗚嗚,龍捲風旋出塵柱如煙,落日中一座孤城緊閉。環境如此惡劣,氣氛更是肅殺。在萬里以外的這地思家,只得用濁酒來強自按壓。然而,將軍滿頭白髮,征夫滿面流淚,在“羌管悠悠霜滿地”的夜間,誰都睡不著,因為“燕然未勒歸無計”。西夏還沒有被征服,沒有辦法回去。

歐陽修認為范仲淹這首詞調子太低沉,稱之為“窮塞主”,就在一首詞中說,“戰勝歸來飛捷奏,傾賀酒,玉階遙獻南山壽。”認為這才真像個元帥,才真算得是邊塞詞。其實一比就知道,歐陽修只是說些廉價的豪言壯語,范仲淹則還真有些大將風度。

這首詞沉雄悲壯,是宋詞中難得的一首邊塞詞,給北宋詞壇吹進了一股新風。對蘇軾擴大詞的表現領域,是有借鑑作用的。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不過,從詞的發展來看,第一個把詞當作話筒來向生活呼號,以爆出內心遠處安頓的悲苦,使後世如同聽到春雷乍響一樣驚起的,還要數里程碑式的詞人李後主。他固然算五代時人,但死於宋王朝建立十九年以後,代表作也都是在死前那幾年創作的。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東流。

近代大學者王國維說,李後主的詞是蘸著自己的血寫出來的。不錯,他的詞是情感裂變放射出來的衝擊波,是痛徹心髓的強自按壓的呻吟。他傾訴的不是痛苦的原因,而只是痛苦的感受。後人從他詞中接收到的,也就只是人失去了依託,找不到立足之境的悲哀,從而容易產生共鳴。

《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 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些詞寫的都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題材,都是詞人燃燒的悲憤,撕裂的痛覺。要使詞從風花雪月中跳出來,李後主的詞可以說起了最有說服力的示範作用。晚一輩的王安石,也沿著這個路向,寫過一首《桂枝香》,憑弔六朝的興廢。

王安石作詞不多,但他的詞意境高遠,眼界開闊,這首《桂枝香》,也是宋詞選本必選的。

《桂枝香·金陵懷古宋》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 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採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上片寫深秋的時候,詞人站在南京某個高處,也許是他晚年退出官場後居住的鐘山上憑弔這座古城吧。“登臨送目”起句開門見山直切主題。由於已經是深秋,長江 也就特別清澈,像展開一幅白色的綢子。望遠處,是攢簇在一起的山峰映照在殘陽中。然後,是長江 上來來往往的船隻。轉到近處,則是酒店門口的酒旗在西風中飄動。這是由遠景搖到近景的一幅秋光圖。氣勢雖然開闊,但詞人的目的是慨嘆六朝的興亡,因而用冷色調處理,使人讀起來總不免有些壓抑感。

下片抒情,順水推舟,把讀者推進詞人所設置的境界中去——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王安石以散文著名,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自成一格,是宋詩中重要的一家,具有開風氣的意義。他所導演的變法,是歷史上影響最大的一次。據記載,他個性極強,性格執拗。詩人都喜歡別具一格,象他這樣的人寫詩,自然非標新立異不可。他的《明妃曲》就是這樣——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 ,人生失意無南北。

這首詩,為王昭君和番遠嫁匈奴而感嘆,詩人勸解昭君遠嫁固然悽慘,但留在漢廷後宮,照樣有像陳皇后那樣被打入冷宮的,也一樣悽慘。其深層意蘊則是說,讀書人進不了朝廷,無法接近皇帝固然不幸,可進了朝廷而不被重用,不能充分發揮才幹,也同樣是不幸的。不管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不得志所喚起的內心沉重都是一樣的。“人生失意無南北”,此話有些刺耳,但古人總算還能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