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正骨 百年傳奇》第三集

《李氏正骨 百年传奇》第三集

李氏正骨

百年傳奇

長治市首部廣播評書

評書《李氏正骨傳奇》

原著:李昌釗 宋福聚 改編演播:張 宏

《李氏正骨 百年传奇》第三集

第三集

上回書咱們說到,白老先生看到鄉親們對李三義是稱讚有加,不由得產生了一個想法,而且還略施小計進行試探,誰知這李三義的行為是正中白老先生下懷,於是,白老先生就把自己的想法跟李三義說了出來“三義啊,你到白家,說來也有三四年了,我和你嬸子以及眾鄉親啊,都覺著你這孩子憨厚實誠,仁義誠信,唉,只可惜在這災荒之年,沒能讓你在父母雙親膝前盡孝,他們二老便雙雙過世,我這心裡實在難過呀,如今你無依無靠,正好我白家也無兒無女,想把你收為義子,也好使祖傳的醫術不至於斷送,三義啊,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李三義聞聽頓時淚流滿面,“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唉,我本是白家一下人,怎敢造次,高攀二老那”,“瞧你這孩子,這話兒怎麼說的,我和你嬸子是早有此意!”,“不瞞二老,三義自打雙親過世,已將二老奉為父母,既然如此,義父義母在上,請受孩兒一拜!二老對我的大恩大德,沒齒難忘,定當厚報!不過,孩兒還有一事相求,”“嗨,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有什麼事兒啊只管說吧”,“三義侍奉二老百年之後,還想回鄉尋根,安身立命,望二老多多見諒!”白老太太一聽,這臉上就有點不自然了,還是白老先生開明,畢竟是讀過書的人,“哦哦,這事兒啊,我和你嬸子都理解,做人嘛,哪兒能忘本忘根吶,放心就是”自打這以後啊,一家人是樂樂呵呵,其樂融融。

家裡邊兒的大小事情,白老先生都由著李三義打點處理,當家作主,同時,毫無保留地把接骨醫術全部傳給了李三義,不到一年功夫,李三義的接骨技術比白老先生是有過而無不及,是有病就治,有請就到,從不拿架子,不擺譜兒。

可就是有一件事兒讓白老先生心中不安,奧,後悔啦?哪兒啊,是人家白老先生張羅著給李三義找媳婦兒,好幾次都讓李三義給推掉了,你說這白老先生能不急嗎?直到三四年過後,白家老兩口兒相繼過世,這事兒也沒辦成嘍。

白家老人的相繼過世,李三義心中雖然難過,可這生老病死的事兒不由人吶,李三義只好厚葬了二老,為了不生閒話,他把白家族人和眾鄉親聚到一起,從夠近的白家親戚當中選了一個孩子,過繼到白家二老門下,來繼承白家的家業,也好使白家二老在九泉之下瞑目安息,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李三義是灑淚告別了眾鄉親,按照當初跟白家二老定下的約定,走上了返鄉的路程。

李三義屈指一數,從24歲逃荒離家,到如今33歲,整整9年,也不知這9年來,家鄉變成了什麼樣子,我一定要憑著白家傳給的接骨醫術,成家立業,重振家園。這心中是充滿了希望,於是他不顧勞頓,快步疾行,“唰唰唰….”是三步並作兩步地趕回了闊別多年的家鄉—-澤州寺河。

誰知進村一看,哎呀,那景象比原來好不了多少,李三義就如同當頭澆了一盆涼水,鬧了個透心兒涼,這可叫我如何是好?思來想去,他想到了離寺河不遠的下町村兒,這個下町村兒,離寺河共有15華里,是南來北往的商客必經之地,要比寺河村富裕得多,這個地方倒是個安身立命的好地方,李三義來到了下町村兒,,是兩眼一摸黑,人生地不熟,正發愁沒法兒落腳的時候,恰好碰到一位好心人跟他介紹說,村裡有家大戶,姓於,叫于吉和,這人是家大業大,為人和善,最近正發愁家裡邊兒新買的那十幾畝地,沒個好幫手吶,經好心人這麼一撮合,李三義和於東家一見面,都覺得挺滿意,於是,李三義就在於家落下腳來,平時打理農活兒,閒暇的時候給鄉親們治病接骨,是分文不收,哎呦,這鄉親們是打心眼兒裡稱讚,於東家更是喜在心頭,“真是祖上有德啊,於家不僅找了個好長工,而且還給大夥請了個好醫生”,從此於東家對李三義是越發器重,把他當成自家兄弟。

《李氏正骨 百年传奇》第三集

下町村

不到點兒一年的工夫,大夥兒有個小病小災的還真離不開他,因為是鄰村兒的,鄉親們都害怕他走了,於東家就瞅了個機會,把鄉親們和自己的想法跟李三義說了,“三義啊,你說你都三十大幾的人了,沒家沒戶,無依無靠的,這長期下去也不是個事兒啊,你看這樣成不成,除了把你的工錢,還有那些個看病的錢用上,我再給你墊上一點兒,就在下町娶個媳婦兒,安家立業算了”,李三義這麼一想,這倒也是,下町這個地方,離寺河不遠,環境也不錯,是東起澤州鳳凰城,西通臨汾平陽府,如果在這兒定居下來,不僅生活有望,更主要的是鄉親們求醫看病比寺河方便的多了。

《李氏正骨 百年传奇》第三集

下町老宅

“啊呀,感謝東家和鄉親們的好意,三義我,不走了!”於東家和鄉親們一聽是心裡格外的高興,沒過多久,李三義就在鄉親們的幫助下,用自己的工錢和種地賣糧攢的錢,是又置地又蓋房,嘿,這時候的李三義啊,這心裡邊兒比蓋得那兩間大瓦房還要豁亮。不過呀,這棉花沒有不彈的,好事沒有撂單的,這地也種上了,房子也蓋好了,就短媳婦兒進門兒了,哎呦,這鄉親們又開始張羅了,這回呀,李三義還真沒推辭,畢竟嘛,三十七八的人了,沒個家,那哪兒成啊,沒過多久,在鄉親們的撮合之下,李三義就和下町東頭的潘家姑娘拜堂成親了。

《李氏正骨 百年传奇》第三集

李氏家譜

這俗話兒說得好,人勤不怕地懶,肯幹就有財源,咱且不說小兩口兒是如何的恩愛,單說這小兩口兒是一個能幹一個賢惠,倆人是一邊兒種地,一邊兒行醫,還開了個豆腐坊,又捎帶角兒的餵了幾隻羊,就在這之間,媳婦兒潘氏又相繼生了三女一男,李三義還給這兒子起了一個大名兒,一個小名兒,大名兒叫濟民,好讓兒子今後傳承醫道,濟世救民,小名兒叫群生,這意思是讓孩子永遠記住,沒有下町村兒的鄉親們,就沒有李家今天的新生活。哎呦,這小日子過得是一天比一天紅火。可就在李三義五十三歲,兒子李濟民十三歲那年,媳婦兒潘氏是抱病而亡。

欲知後續敬請明日繼續收聽!

《李氏正骨 百年传奇》第三集

去這裡

《李氏正骨 百年传奇》第三集

電話:2071511 2071559

地址:長治市客運東站往北500米路東

《李氏正骨 百年传奇》第三集

長治新聞網、長治網特別策劃

特別鳴謝:長治市朗誦協會

《李氏正骨 百年传奇》第三集

長治網·看長治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