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你該怎麼辦?怎麼教育他?

FYCuyu02M4

家家都有孩子,所以我也主動來答下,親身經歷。

我有一個女兒,比較乖,小時候也比較膽小,上小學的時候沒被打過,不過被同座愛搗亂的男孩子欺負過,比如上體育課的時候衣服上被灑沙子,上課的時候被搶橡皮之類的文具,時不時被胳膊肘撞一下之類的,同時被這個小男生欺負的還有坐在後座的她的好朋友,當時她們剛上二年級。她獨自忍受了一小段時間以後,終於跟我說了,說這個男生老是欺負她和她的好朋友,總做這些事,她們兩個反抗也沒用,那男孩子也不怕,照樣朝她們灑沙子。

因為我很瞭解自己的孩子和她那個好朋友,都是特別乖、比較膽小、不惹事、尤其不會在語言上挑釁別人的人。當時我先是告訴她不要怕這個男同學,和自己好朋友一起不要再被他欺負,如果他再欺負她們,就大聲跟他說不,別怕他,還欺負就告訴老師。過了幾天,我再問女兒,她說沒用,那個男生照樣還這樣,根本不怕她們兩個對他喊,她們兩個也不敢告訴老師。我第二天早上就和她一起去學校了,找到班主任老師,大概說了一下整個事情。正在說的時候,那個男孩子揹著書包來上學,路過看到我。班主任老師答應會找男孩子談談,我就離開了。放學後,女兒告訴我,男同桌告訴她,說看到她媽媽來找老師了,說找老師也不怕,還要繼續欺負她。正在這時,班主任老師把男同桌叫出去談話了。我聽後還真是有點生氣了,告訴女兒,不要再怕那個男同學,再被欺負的時候就大聲說不,嚇住他,然後不要害怕告訴老師,媽媽和老師都會為她作主,別怕,也別再忍。說是這麼說,其實我心裡還是有點擔心的,還好後來沒再聽女兒說怎麼被欺負了。又過了兩年,我想起來這件事,問女兒,那個男同學還欺負她嗎,她說:他才不敢呢,我們不怕他!

個人認為,當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的時候,首先要靜下心來跟孩子瞭解真實情況,不能因為心痛孩子只聽孩子一面之辭,護短的心大家都有,但是在教育孩子上面,護短真的是弊大於利。如果是因自己孩子的原因引發了衝突,先安慰孩子,平復一下他的心情,然後在他冷靜下來的時候,先堅決指出對方用暴力絕對是錯誤行為,再慢慢引導他從引起衝突的原因上主動說出自己也有錯誤,或是認識到自己也有錯誤。在這個基礎上,再看被打的程度,如果只是小打小鬧,鼓勵孩子自己解決。

如果整個事件,自家的孩子本身沒有錯誤,卻被打了,這時候家長處理的態度也非常重要,一昧讓自家孩子忍讓,有可能會讓孩子心理上受傷,還容易在長期壓抑的情況下突然爆發。首先在言語上站在自己孩子這邊,安慰他,然後還要開導他不要過於糾結這件事,沒什麼大不了的,問問他自己能解決不,如果能,最好自己解決,不能顯示出害怕的樣子,但也不能用武力,可以不再理那個打他的孩子,或是平時多和幾個朋友在一起玩,不再單獨接觸那個孩子。

如果孩子自己解決不了這件事,還繼續被欺負,如果在校園內發生,我覺得要請學校或是老師介入,如果是校外發生,這時候需要家長高情商地解決這件事,但是絕對不能發展成家長之間的成人矛盾,這就比較可笑了。

簡而言之,瞭解事情情況,如果自家孩子有錯,得讓他明白自己錯在哪,如果自己孩子真的挨欺負了,鼓勵他勇敢些,儘量孩子們自己友好解決,如果事態嚴重,肯定要請校方出面或家長間協調,切忌矛盾升級,一定要給孩子一個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觀。


超能網

問題描述中的場景,若是換成我與孩子,我會走過去,當著大人的面兒,對打人的小朋友說:“小朋友,你剛剛為什麼打他?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應該和他說對不起。”

要維護自己孩子,讓孩子有安全感。

如果對方家長還講理,那也應該過來讓孩子道歉。如果家長蠻不講理,說什麼小孩子不懂事,不用這麼較真之類的,那你就帶著你的孩子走吧。咱就不與傻瓜論短長了,拉低自己的身價,不值得。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現在兒子淏仔七歲,女兒玥玥五歲,小姑子家的弟弟六歲半。三個孩子性格不同,關於打與被打也是不同的狀態。

(一)總是被打的淏仔

淏仔兩歲多的時候,與姑姑家的弟弟一起玩,總是屬於被打的那一個。

姑姑家的弟弟小的時候白天基本長期在我家,我公公婆婆幫忙帶著。所以淏仔天天都和弟弟一起玩。弟弟一生氣一著急就打人。淏仔被打了,只知道哭,不知道還手,也不知道躲開。弟弟打完哥哥,見哥哥哇的一聲哭了,他也跟著哭。我公公婆婆聞聲過來了,摟著外孫子安慰,擔心他被哥哥的哭聲嚇到。

可想而知,我當時多麼鬱悶。

我私下告訴淏仔:

  • 你看弟弟要打你,你可以躲開,別讓他打到你。

  • 你還可以抓住弟弟的手,告訴他不許打人,告訴他你不喜歡這樣。

  • 如果弟弟一直打你,你阻止不了,你也要還手來保護自己不被繼續打。

可是淏仔總是愣愣的看著我,點點頭,下次照舊被打。

我見這樣引導淏仔沒有用,所以就換了一種方式。

我讓老公陪著淏仔一起玩打架遊戲,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讓他慢慢意識到自己也是有力量的。讓他從內心找到自己的勇氣和自信。

我教他如何表達情緒:我不喜歡,我生氣了。

慢慢的,淏仔被打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兩個兄弟玩的越來越和諧了。

所以,有的孩子,你即使教他躲開、教他還手,他都不會。

這個時候,不要強求。

家長若是一直鼓勵或者慫恿孩子去還手,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大的心理壓力。他不還手,可能是不敢還手,還可能是不會還手。有擔憂或者害怕的情緒在內,他才不還手。強迫還手不但讓孩子為難,還會讓他更逃避,覺得自己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變得自卑。

(二)總是打人的弟弟:

淏仔弟弟打人,是在剛剛兩歲的時候,攻擊力很強。具體原因我就不在文章中分析了。

他打人,就是表達憤怒的方式,並不是惡意去打。所以,每次他打了哥哥,我都沒有批評過他,只是偶爾在事後對弟弟說過:“你打人是不對的,哥哥會很疼,哥哥也不喜歡被打。以後不要這樣了,好不好?”

可是,見效並不明顯。他一生氣,還是會伸起手。

有一次,弟弟把淏仔的後背咬了兩排大牙印。淏仔疼的哇哇的哭。還是照舊,弟弟見哥哥哇哇的哭了,他也跟著哇哇的哭了。我公公婆婆跑過來,抱著外孫子好一個哄。

我抱起淏仔,看到他的後背,心疼極了。我給公公婆婆看那兩排牙印,公公看了對著外孫子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別害怕,沒事的。”

這個時刻,修養多麼好的人,估計也難以淡定了吧!

既然爸爸媽媽不教育,姥姥姥爺也不教育,那隻能舅媽去教育了。

於是,我把淏仔直接抱到弟弟跟前,語氣很堅定的對弟弟說:“你看看你給哥哥咬的多疼,都紅的腫起來了!舅媽非常不喜歡你打人的行為!你以後再這樣,舅媽就不讓你和哥哥一起玩了!你生氣可以砸砸枕頭,捶捶床,或者大聲的說我生氣了!但就是不能再打哥哥了!舅媽不允許這種行為!”

弟弟不哭了,愣愣的看著我,他是第一次看到我如此嚴肅的表情。

聽完我的話,對我點點頭。

然後我抱著淏仔回到我們的臥室,輕聲的安慰他,給他講故事緩解他的情緒。

從那以後,弟弟雖然偶爾還會動手,但是真的收斂了很多。有的時候,手都伸起來了,自己一想就主動放下了。有時我看到了他這樣,我就會馬上肯定他,對他說:“哇,弟弟真棒,能自己意識到把手放下來,不去打人,進步真的很大喲!”

小孩子是非常懂事的,只是需要大人的引導。

一味的縱容,只會讓孩子暴力傾向越來越嚴重。

家長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行為是大家不喜歡的。他懂了,自然會慢慢調整自己的行為。每個孩子都希望被人喜歡,都希望有很多好朋友。所以,要相信孩子的改善能力。

當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會打人是本事,將來出去不受欺負,多放心。

可是,我問一句:

您在社會上交朋友時,

  • 是喜歡找脾氣暴躁,有暴力傾向從不受欺負的人交朋友?

  • 還是喜歡找寬容、大度、善解人意的人交朋友?

如果你喜歡前者,那我也就無話可說,多說無益了。

相信大部分人還是喜歡後者吧,所以,還是不要把孩子培養成為前者,不然他會很孤獨的。

(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玥玥:

玥玥的話不多,但是很有主見。和兩個哥哥一起玩,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從不去冒犯別人,能很友好的一起玩耍。但是,

她若是被冒犯了,被撞一下或打一下的,她會義正言辭的要求對方道歉,如果對方不理,她有可能就要還手了

這一點,她與淏仔完全不同。

舉一個事例足以說明他倆的差異。

當玥玥四歲淏仔六歲的時候,在沙灘上玩。有個小朋友走過來,拿著他倆的挖沙工具就在一旁開始玩。淏仔見了,就對小朋友說:“那是我們的工具,你不能隨便玩。”小朋友理都不理,繼續用著。

淏仔繼續又說了一遍:“那是我們的工具,你不能隨便玩。”小朋友還是充耳不聞,繼續玩著。

等到淏仔說了三四遍的時候,玥玥從遠處挖沙回來,見到這個小朋友拿了他們的工具,聽到哥哥這樣說,她便直接走過去,從小朋友手裡就把工具搶回來給到哥哥了。

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旁邊靜靜的觀察,沒有插手。

我認為孩子間的問題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是最好的。

可是當玥玥把玩具搶回來以後,我並沒有置之不理,而是走過去對那個小朋友溫和的說:“小朋友,如果你真的喜歡我們的工具,不打招呼直接拿走不太好,你可以和哥哥妹妹借一下,問問哥哥和妹妹可不可以讓你玩一會?我想他們應該會同意的。”

小朋友聽到後,走到淏仔跟前,說:“哥哥,我可以玩一會你的工具嗎?”

淏仔想了想,遞給他一個:“好吧,那你玩吧,玩完記得還給我們。”

玥玥看了看,也沒說啥,也沒再搶回來,而是繼續和哥哥玩沙子。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心都是很美麗的,只要家長善於引導,孩子們就能懂得改善自己的行為,與小朋友們和諧相處。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如果我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 ,我想應該區分以下三種情況處理:


一、查清孩子被打的原因

瞭解情況,看看孩子被打的原因 。一方面,如果問題出在自己孩子身上。由於自己的孩子因故影響了別的孩子,或者自己的孩子喜歡別人的玩具,而強搶別人的玩具造成的,那就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告訴他這樣做的壞處,讓他以後不要這樣了。

另一方面,如果問題出在別的孩子身上。看看此孩子是否故意找茬?看看此孩子態度是否惡劣?看看兩個孩子的傷勢如何?如果那孩子強詞奪理,不可理喻,仗勢欺人地話,那就得教育教育那孩子,告訴他打人不對。如果那孩子態度好,主動道歉,知錯就改,還得表揚他。

二、把打人孩子交給家長

應該當著雙方孩子家長的面,把孩子之間發生的事件進行必要的說明 ,公平闡述事件的對錯 ,誰是誰非 ,讓雙方父母知道。



一方面,如何對方父母過分包庇,不懂事理,胡謅難纏,可確保事態不惡化的前提下,連同孩子父母一併教育 ,決不能讓這種橫行霸道行為,在孩子心中紮根生芽。


另一方面,如果情況不可控制,可在眾目睽睽之下,說清因果 ,贏得群眾們的支持。

再者,可視情而報警。

三、教育要敢於保護自己

一方面,

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分清是非曲直,孬好對錯,不可沒有立場,不可沒有原則,不可仗勢欺人,不可無理取鬧。

另一方面,面對是非不要怕,敢作敢為,主動解決。面對正義,要大義凜然,挺身而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此乃為大丈夫也。


總之,孩子打架本實屬正常,可主動道歉,化敵為友。但遇到刁鑽、刻薄、野蠻、霸道行為,一定仗義執言,拔刀相助,決不能壞了規矩,助長歪風,玷汙心靈,危害社會,影響孩子健康發展和人生觀的形成。
(圖片來自苑光豔)


軍官變奶爸

孩子被打,當媽的難免會心痛加憤怒。把握好一個合適的處理尺度,確實能給孩子起到一個很好的正面示範作用。作為父母,我建議大家在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這樣做:

首先,我們要給自己一些有助於解決問題的心理暗示。

當遇到孩子被打的情況,別說是容易情緒化的媽媽了,就算是平時脾氣好的媽媽都很難忍住不去斥責對方的孩子;而即使像您說的,能夠做到不和對方爭論,很多媽媽也會擔心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負面影響。

這時,我們可以假設這個不是我們自己的孩子,而是親戚朋友家的。雖然這並不容易辦到,但這樣想的確有助於我們更理智和客觀地去解決問題,所以我建議大家都儘量去嘗試一下。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被打,我們會怎麼處理呢?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先安慰被打的一方,然後瞭解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告訴打人方這是不對的行為,最後鼓勵雙方握手言和。如果我們一直給自己強調被打的是自己的孩子,那其實就會很容易忽略了平時可以隨手沾來的處理方案,相反可能會做出過激的行為。

而不做出過激行為並不代表可以不作為,我們一定要及時地把事情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要及時地安慰孩子,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我們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不管發生什麼事,爸爸媽媽都一直在身邊支撐和支持著我”。被打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能及時給予他們安慰,他們就不會感到那麼無助和委屈了。

不管孩子是打人還是被打的那個,第一步要做的都是要認可他們的情緒。

像您在超市遇到的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馬上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現在感到很委屈,因為哥哥打了你,對嗎?”

接著,要對打人的孩子明確表明——“打人是不對的”。

除了要及時安慰孩子,我們還應該及時跟打人者說明“你打了妹妹是不對的哦,請你向她道個歉”。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要讓打人的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更重要的是要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瞭解到了他的委屈,並且一直在理解、幫助和支持他。

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孩子很可能就會認為“噢,原來隨便打人也是可以的,並沒有什麼不對”,甚至他很還會因此以為反而是自己做錯了。我們的不作為會給孩子傳達一個錯誤的是非觀,孩子很有可能會效仿打人的行為——因為是我們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孩子,這並沒有什麼不對;孩子也很有可能會把委屈憋在心裡,或通過其他不恰當的方式去發洩——因為連爸爸媽媽都不支持孩子,他將孤立無援。

所以,當孩子被打時,我們一定要有所行動。當然,我們也要努力剋制自己的行為,儘量保持理智,而不是一上去就是一頓開罵甚至動手,這樣其實也是在給孩子做一個不好的示範——下次遇到相同情況他也只會通過暴力來解決問題,不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

即使對方跟孩子說了“對不起”,也不應強迫孩子去原諒。

打人的孩子需要為自己錯誤的行為負責,不是每次都只要說一句“對不起”,下一次又可以繼續打人了。接受對方的“不原諒”,也是打人者承擔責任的其中一部分。請把選擇的權利留給孩子,原諒或是不原諒,都是合情合理的。可以鼓勵,但請不要強迫。

最後,從小教孩子學會保護好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1. 當遇到侵犯自己的行為,兩歲左右的孩子完全可以大聲說不,或者大叫,及時向爸爸媽媽或老師求助。

2. 孩子到了三、四歲的時候就基本具備明確表達意願的能力,可以迴避對方的不恰當行為,並提出抗議。

3. 到了五歲左右,孩子就應該要學會保護好自己的頭、眼等重要部位,必要時可以採取恰當的自衛方式。

4. 要教孩子遠離粗魯野蠻又不講道理的人,更不要故意去撩撥他們。

適當的安慰、傳達正確的是非觀、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式捍衛自己的權益,這就是我們能做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萌芽研究所BUD

孩子捱打了,哪個家長都很著急。

如果孩子跟我說自己捱打了,我首先得確認孩子是不是真的捱打了。小孩子之間,有時候所謂的捱打,可能只是玩鬧,但孩子分不清輕重,一方容易認為對方是在打自己。如果是這種情況,我會告訴孩子不要反應過度,對方小朋友不是真的要打他,而且還會鼓勵他和對方孩子一起玩。

如果孩子是真的捱打了,我會首先處理孩子的情緒,和孩子共情,讓孩子把難過、沮喪的情緒發洩出來,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父母在關心他面臨的處境,從而幫助孩子更快地度過因為捱打而導致的壞心情。

其次,我會告訴孩子遇到喜歡打人的孩子應該怎麼辦。如果對方真的有招惹人、喜歡打人的毛病,我會告訴孩子儘量離這樣的孩子遠一點,不主動招惹這樣的孩子,並教孩子一些保護自己的措施。如果這樣了,打人的孩子還是招惹自己,當威脅發生時,我會建議孩子跑開,遠離那個想打人的人。如果打人的孩子還是不肯善罷甘休,我會建議孩子去找老師或者其他能提供幫助的人,而老師則可能找喜歡打人的孩子的家長。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是想告訴大家,我並不贊成簡單的“人不若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樣簡單的邏輯。這樣的想法聽著很有氣勢和道理,但你想到沒有,如果對方比你家孩子厲害,你會任由你家孩子受傷害嗎?你不希望培養孩子高超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用蠻力解決問題嗎?

被別人打,小時候誰都經歷過。只要孩子沒有受到太大的威脅,父母其實沒有必要反應過度。有的時候,把解決問題的機會交給孩子,對孩子也許是一個鍛鍊呢。


超級爸爸

關於這個問題,我來分享一位孩子王會員媽咪的真實體會吧!

想著鄉里鄉親不想說太多,可是我今天真的是忍不住想要吐槽一下。

離我家比較近的有一家,她家是個雙胞胎男孩,比我家女兒大一歲。

男孩子本來就比較淘氣,更別說是兩個男孩了,他們經常來我家裡玩,總是搶我女兒的玩具,每次來都讓女兒讓給他們,而他的媽媽也不制止,我也無語,別人來我家我也不好說什麼。

兩個孩子總是打架,互相打就算了,還打我的女兒。如果我女兒理他,他打我女兒我也就認了,但是關鍵是我女兒理都沒理他們,照我女兒就打。

剛開始的時候他媽媽就只會說別打妹妹,然而沒有別的動作。

有一次,我一個沒注意,他兒子拿著鐵鏟照我女兒頭上就是一鏟,當時我女兒就嚇哭了。我一看頭流血了,然而他媽媽還是那句:“不能打妹妹”。我都醉了,要是我兒子平白無故打別人,說已經不管用,我會打我自己的孩子,肯定不會只是嘴裡說說不能打人。

今天,我真的是忍不住了。他倆兒子來我家玩,看見我女兒拿什麼都要來搶,從我女兒手裡搶過去了,他兒子彼此搶,誰搶不過就開始打架。

我心裡想著不讓他們打架最好的辦法就是要過來誰也不讓玩,兩兒子搶的不可開膠,我就說給我吧,誰也不讓玩。

兩孩子都在哭,在爭我女兒的一個玩具,我要過來之後就收起來了,主要怕他倆看見了再搶、再打架。

整個過程中,雙胞胎的媽媽全程看著,當老大向她告狀,說我不讓他玩玩具,他的媽媽竟然讓他兒子來求我。我當時好無語,家長能這樣教孩子嗎?

之後更可氣的是,我女兒自己去玩沙子了,我在旁邊看著。忽然,他兒子拿著汽車就朝我女兒頭上砸過來。我女兒哭得撕心裂肺,頭上起了個包,我的心都碎了!

然而,他媽媽還是那句:“誰讓你打妹妹的”!

我當時幾乎被氣瘋了,拉著女兒的手讓女兒打他兒子,他兒子要還手,我拉著不讓還,就讓女兒打他。女兒打了他幾下,可能也感覺解氣了,哭得不太厲害了,我就和女兒說:“以後哥哥再打你,你就打他,不能老是受欺負,但是別人不理你的時候你不能去打別人”。

男孩的媽媽拉著他們走了,沒有一句道歉,我也沒理她。

作為媽媽,沒人願意看著自己的孩子受欺負,受委屈。你的孩子是你的心頭肉,我的孩子也是我的心頭肉!


孩子被打,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在電影《美國狙擊手》裡,在大兒子揍了欺負弟弟的人後,父親對兩個孩子說了如下一段話:

在我們通常接受的教育裡,“打人”似乎十之八九是錯,在教育孩子時也只是一味灌輸“不要動手打人”、“打人是不對的”,而忽視了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當受到欺負時,孩子變得手足無措,繼而淪為電影裡父親口中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羊”。

不要做第一個動手的人,更別讓自己被同一個人欺負兩次。你可以不動手,但是,一定要讓對方知道你會反抗而不是逃避。更重要的是,保護好自己。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一個育兒顧問=一個營養師+一個母嬰護理師+一個兒童成長培育師,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對於這個問題,金星曾經在節目中說到自己的孩子的問題。她的兒子在超市被其他的小朋友打了,金星隨口說:“兒子,你不給我打回去?”她的兒子卻說:“我不,他打我是因為他媽媽沒有教育好。”





那麼我們的孩子被打之後又該如何做呢?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讓自己的孩子隨變別人去打,而是我們要先了解情況以及瞭解孩子被打之後的感受。我們要做到不要讓孩子變成一個暴力的人,但是也要做到忍讓有度。



第一、謙讓不代表忍讓

當我們的孩子被打的時候,是不是要讓孩子忍著呢?如果孩子一直說著要打回去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應該蹲下跟孩子交談告訴他謙讓不代表這忍讓,我們也要照顧到自己孩子的心情和情緒,孩子被打了是否感受到委屈和生氣。我們不能一味地讓孩子違背自己的意願的忍讓,孩子被欺負後照顧到自己孩子的情緒才是最重要的。只是讓孩子忍讓孩子的心理必然不舒服。



第二、讓孩子自己做主

當孩子被打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們要積極的回應和傾聽孩子的不滿。當然我們也不要衝動地要為孩子討回公道,我們應該冷靜下來聽聽孩子自己有什麼想法。我們先不要為孩子做出決定。



第三、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需求

當我們傾聽完孩子的抱怨之後我們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需求是什麼?你要知道孩子被打之後孩子是想打回去還是說想就這樣算了。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寶寶怎麼了,生氣了嗎?”主要是引導孩子自己說出想法,如果孩子自己不在意那就不需要引導了。說明孩子很大方沒有把事情放心裡。這樣我們就可以放心了。



第四、和孩子共同討論解決辦法

如果孩子放在心裡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問孩子:“寶寶,接下來你想要爸爸媽媽怎麼做呢?”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討論解決的辦法。



第五、和打人的孩子家長進行溝通

打人的孩子我們也要注意一下,我們要及時地和打人孩子的家長進行溝通。如果這個孩子是慣犯,家長怎麼說也不聽,或者有的家長自己是不講道理的。那麼我們也不要衝動地和家長去理論,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後要遠離這個小朋友。有些人是沒有辦法用道理說得通的。



我想到的暫時是這些,朋友們如果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讓大家都借鑑下,多多收集大家的意見,為自己的孩子保駕護航。


雅蘭說育兒

孩子被打,家長要怎麼教育孩子呢?打回去是以暴制暴,不可取;不打回去就是讓孩子認慫,也不可取。看似左右為難的事,到底怎麼辦呢?


首先,家長應該怎麼看待孩子打架這件事呢?大多數小孩子之間的打架嚴格意義上說不算是打架,而是模擬社會角色的遊戲。兒童教育專家馮德全教授認為,“孩子通過打架可以逐漸適應集體活動,並從中學會許多知識,如何在捱打時降低痛苦、怎樣調節情緒、如何避免激怒對方、怎樣相互原諒等。”所以,家長面對孩子打架要保持放鬆心態,不要急著幫孩子出主意、想辦法。把打架看成是很自然的、平常的事情,小孩子自有順應本性的處理辦法,並可以在經驗中進行調整和改進。

面對在打架中總是處於弱勢的孩子,家長們尤其是媽媽們一方面很心疼,另一方面會生出怒其不爭的憤慨,總之是不會坐視不理的。這時,怎麼教孩子呢?


教孩子“打回去”有道理嗎?當然有道理。 我認為不僅要教孩子打回去,而且要教會孩子怎樣打回去。家長有時質問孩子:他打你,你不會打他嗎?孩子還真是不會。這時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打回去”的行為訓練。怎麼訓練呢?媽媽或爸爸扮演打人的同學,打孩子一下,讓孩子打還回來,而且還要演示給孩子打哪裡安全,打哪裡不傷害對方並起到警示對方的作用。演習幾次,讓孩子建立信心。下次,孩子面對討嫌的同學打自己,就學會了反擊。這樣,孩子不會把委屈和憤怒壓在心裡,從而產生大量的不良情緒,甚至形成退縮、懦弱的性格。

教孩子“忍回來”有道理嗎?也有道理。 一方面,如果孩子面對的對手身體強壯,性格衝動,明明打不過人家,還要求孩子必須打回去,這是不辨形勢的盲目衝動,不僅不會讓孩子建立自信,而且也不利於培養孩子理性冷靜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本性溫和、內斂,家長簡單粗暴的要求孩子打回去,孩子做不到的同時,會產生我無能、沒用的負面評價,嚴重影響自我認知。“忍回來”不是讓孩子被動的捱打,而是讓孩子根據當時的情境,對比雙方戰鬥力,以及老師的態度,決定自己是還手、躲避、還是化敵為友,還是去請老師幫忙。對於孩子來,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辦法,也並不意味著認慫,反而是機智的表現。再有,對於孩子之間無意的肢體碰撞,讓孩子“忍回來”,原諒對方,培養孩子寬容大度的個性,這更是家長希望孩子擁有的良好個性吧。


家長教會孩子保護自己,不是在打架這一件事情上,而是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第一,要培養孩子強健的體魄。有時孩子受欺負的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長的單薄而已。第二,要培養孩子不怒自威的自信人格。那些淘氣的惡勢力孩子是不敢輕易招惹自帶氣場的孩子的。第三,要讓孩子學會交朋友,當他擁有一個強大的“朋友圈”的時候,調皮的同學在動手之前還是要三思的。第四,培養孩子審時度勢的高情商,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擁有隨機變應的多樣選擇權。

總之,打架時孩子如何表現,不是家長一句話可以教會的。而是孩子的人格特點、處事風格、情智水平的綜合體現。作為家長,要將智慧融入孩子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中,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擁有解決問題的智慧。

另外,學校霸凌,對孩子身體造成嚴重傷害的問題另當別論,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保護孩子的身心靈不受傷害。


心理諮詢師安心

“孩子被打怎麼辦?”這是我在微博上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無法容忍孩子被打,因此無論我給他們提供什麼建議,大多數家長都因為憤怒而失去智慧,總不在乎我的答案,只是一味強調孩子“不能吃虧”,必須“打回去”,甚至還擺出老江湖的架勢,大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那結果呢?我沒看著,只能猜想:不是把情況搞得更糟,讓孩子成為人人口中的“熊孩子”,就是讓孩子變得懦弱、自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談談:

⑴孩子多大?3歲以內的孩子,沒有經過特別訓練的話,他只能自己一個人玩,你讓他和同齡人在一起玩,不是爭搶玩具推人打人,就是被推被打,這種情況只有在孩子有更多認知經驗,逐漸有了社會意識後,懂得“合作”才能夠改善,所以無法通過直接的教育立即改變。在這種情況發生時,不管是打人還是被打,陪伴人只能立即帶著孩子離開,然後再在親子談天的時候和他一同討論以後該怎麼做:通過語言的交談,引導孩子學習怎麼做不會被打,但絕不鼓勵孩子打人。

⑵孩子玩遊戲的能力?能玩會玩的孩子,必然會沉醉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不會去搶別人的玩具或打人。反過來,孩子被打,多數因為其中一方看到對方玩的高興,便認為別人的玩具好,動手就搶,或沒得到別人的同意就拿來玩;或者不喜歡對方做得比他好,就進行破壞,把對方搭的積木推倒、搶過對方的玩具砸壞或拋棄。無論怎樣,結果都是免不了爭吵,不是打人就是被打。作為孩子的陪伴人,當種種事件發生時,護犢心切的家長總是不管是非黑白,就只是護著孩子,由孩子的爭吵而轉為家長的爭吵。這種做法,即使家長因為強悍佔盡上風,對孩子的成長都是負面教育。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

①提高孩子玩遊戲的軟實力:2歲開始就可以和孩子玩兩人同玩的玩具或遊戲,讓孩子體會到只有合作、互相配合,才能玩得快樂。

②提高孩子的溝通與對話能力:可以吵架,不能打架。通過對話,可以讓雙方逐漸平靜下來,消除“衝動,”延緩了“動作”,最後雙方妥協下來。對於幼兒,每一次爭吵都是一次解決問題的學習機會。

③給予孩子自助處理事件的時間與空間:孩子其實都喜歡交朋友,而在爭吵的過程中,雙方會逐漸瞭解對方的想法,作為陪伴人,只需要在適當的時機鼓勵他們互相接受就行了。

“打人”是一個成長階段為了保護自己的難於避免的行為,沒有“誰對誰錯”的意義,所以家長不是在“不能吃虧”下來教育孩子,而是幫助孩子學會通過溝通、促成合作的能力,儘快度過這個階段。


陳禾


強勢的孩子,當然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了,畢竟打遍幼兒園無敵手嘛;那些天性柔弱、善良的小傢伙呢?怎麼辦?逆來順受,成為強勢孩子的小跟班?


我的小兒子是一個心地很善良的小傢伙,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是老被小朋友欺負,作為大人,我確實不好去跟人家小朋友說啥,這時候我老婆就出場了。


首先會和顏悅色,但也是有點嚴厲的語氣告訴對方小孩子,不許欺負別人哦,不然下次阿姨就會生氣嘍。

然後就會去找幼兒園的老師,以及對方的家長,告訴發生的事情,讓老師和家長也都對這種現象要留意,畢竟愛打人的孩子真的是誰都打。


不過,情況並不見好轉,怎麼辦?輪到我出場了……。


我拉著小兒子在小區裡走,看到一隻小狗,我說“寶寶,你敢去欺負小狗嗎”“不敢”“為什麼呢?”“我怕它咬我”。

然後我又對他說“寶寶,蟑螂你敢踩嗎”“敢啊”……好了,我的說教就此開始啦。

“寶寶,你怕小狗是因為它會咬你,所以你會好好跟它玩,不會欺負它;蟑螂呢,因為不能傷害你,所以你會踩死它,而且見一次就會踩一次,對不對”

“所以啊,你和小朋友在一起也是一樣的,如果別人欺負你,你不敢還手,那你在他們眼裡就跟小蟑螂一樣了,見了你就會欺負你,反正你也不敢還手啊”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小狗狗的話,他們欺負你,你就還手,他們下次就會把你當好朋友,一起玩了”……說教完畢。


然後,這個小傢伙從此開啟了打必還手的模式,當然我還教他如果還手的話,一定是快速的出拳,儘可能的多打出去……我親眼看到他在下面玩,一個以前老欺負他的小男孩又來打他,他忍了兩拳後,就開始不斷的反擊,那個小男孩被打的哭著跑掉了。


現在,我的小兒子不但不怕別人的起伏,而且他的善良也讓他主動去保護自己的朋友……他的好朋友性格也很弱,被人打哭後,我兒子問是誰打的,然後就在滑滑梯處找到那個同齡的小孩,開啟了孩子式的嚴厲指責,那個打人的小孩因為也和我兒子對戰過,所以老老實實的聽他教育。


我並不是說我的方法好,但是我確實非常噁心那種“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解決”的說法,告訴你……只有教會孩子如何解決,才是好方法!


打得一拳開,抵得白全賴,在孩子的世界同樣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