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多孩子,太好動,老師不喜歡,怎麼辦?

曾經最美146802707

孩子不遵守紀律,該怎麼引導?

問:孩子剛上託班,兩歲半,老師反映孩子上課時,經常在課堂上跑來跑去,說好幾次都沒用。該怎麼引導呢?


答: 兩三歲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能堅持10分鐘左右就不錯了,如果課堂內容對他有吸引力,還能堅持久一點。對於活潑好動、精力旺盛的健康孩子來說,上課堅持不了了,自然會跑動;另一種情況可能是孩子不懂學校的紀律——上課是不能亂跑,會影響其他人的。


如是前者,建議多寬容孩子,注意力集中時

間會隨年齡增長有所增加的,此外也要多和老師溝通,協商,看怎麼做更有利;如是後者,則可以告訴孩子學校的紀律,什麼情況下可以自由走動,什麼情況下必須安靜地坐下來。


對於比較好動、坐不住的孩子,可以和他玩靜下來的專注力遊戲,比如,“木頭人”遊戲,設定好時間,兩人都坐著,看誰能堅持到最後。還有當解放軍叔叔持槍站崗遊戲,兩人雙目對視遊戲,時間由少漸漸加多,表現好了要表揚孩子。平時多讓孩子做一些諸如塗鴉、聽故事、擺積木等需要靜下來的活動。


總的來說,孩子好動與這個年齡的天性有關,父母要耐心引導,用巧妙的方式教育孩子遵守紀律。切記不可操之過急,呵斥打罵,這樣反而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對孩子的性格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沉默自閉或者變得十分偏激。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患者:濛濛性格調皮,喜歡鬧騰,上課總坐不住。媽媽說濛濛在家裡也是一刻不停,讓她頭痛不已,她有些懷疑:“醫生,你說濛濛會不會有多動症?”

多動症學名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為ADHD),俗稱“多動症”。

常見的表現有孩子做事無法集中注意力,考試粗心大意,學習成績也不斷下降;有的孩子坐立不安、容易衝動,惹是生非;有的孩子這兩方面都讓人操碎了心。

通常起病於6歲以前,學齡期症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步好轉,部分病例可延續到成年。多動症不是不良教養的結果,也不是孩子任性、不聽話的結果。研究證明,它和中樞神經功能失調有關,受社會心理因素影響。

但是並不是所有孩子調皮搗蛋都能歸咎於多動症,家長首先要學會自行判斷:

1.多動症兒童活動常無目的性,活動多有始無終,雜亂無章,不停地變換花樣,一會兒玩鉛筆、紙屑,一會兒做鬼臉,逗引同學發笑等;而頑皮兒童則出於某種動機,或達到某種目的,如向別人借橡皮用,有時搶答問題。

2.多動症的大部分兒童的行為常不分場合,不顧後果,無法自制;而正常頑皮兒童則受時間、地點以及環境因素的限制而有所約束,有時能遵守紀律。

3.多動症的大部分兒童對新奇的遊戲及娛樂活動,也不能產生持久的注意;而正常頑皮兒童對有興趣、新奇的娛樂活動及遊戲能持續注意,並能堅持很長時間。

4.多動症兒童對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勸說當耳邊風,屢教屢犯;而正常頑皮兒童的行為則會有所改進。

案例1:游泳冠軍也是多動症患者

眾所周知的世界游泳冠軍菲爾普斯,但卻有很少人知道他曾經也是一個多動症患者。

上幼兒園時,他的老師總是抱怨他從沒有安靜的時候,他總是傻笑,為了引起他人注意捉弄其他小朋友。上小學時,他還是做一些被他的老師稱之為“幼稚”的舉動,他對感興趣的課程學得非常好,跟閱讀有關的課程卻只能拿“B”、“C”和少量“D”的分數。

多年之後,這位偉大的母親坐在看臺上,聆聽著全世界為兒子歡呼的聲音,驕傲之情溢於言表。沒錯,他的兒子就是“飛魚”邁克爾•菲爾普斯,2008年北京奧運會“八金神話”的締造者。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跳舞。舞蹈已經融入到我的生命中,我會不遺餘力地做好這件事。”

每有家長帶著孩子上門求教,王林都會放下手頭的事情,與家長交流,看孩子練上一段基本功。每每看到有的孩子基本功錯誤或是不規範,王林都會很惋惜。見的多了,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要把專業的舞蹈帶給滄州的孩子們,對於中國舞來說,沒有基本功就沒有一切。”

大概是剛上小學的時候,一次,王建輝帶著兒子路過南湖公園,一群正在跳舞的孩子吸引了父子倆的目光,而很少安靜的小王林,竟也靜靜地看了大半天。

更讓王建輝意想不到的是,自從練上舞蹈,王林的多動症沒有了,成堆的中藥再也不用喝了。

風雨無阻,王林的舞蹈天賦在苦練中脫穎而出,第一次參加比賽就拿下了“河北省體育舞蹈大賽少兒C組拉丁舞的第三名”,以後得獎的級別也是越來越高:第四屆北京全民健身運動會少兒B組摩登舞第二名、拉丁舞第三名;在全國國際標準舞公開賽上,王林和搭檔張蕊獲得8項全國第一!

多動症危害大,家長要重視

多動症不僅會影響學習成績,還會對孩子的社會交往和以後的學業、前途、工作、戀愛、婚姻等產生巨大影響。

美國《變態心理學雜誌》的報道顯示,通過對1292名違法犯罪少年的調查,發現其中有978人曾在學齡期被診斷為兒童多動症,患病率為75.53%。多動症是違法犯罪的潛在性因素。

附:多動症測查量表(DSMⅢ Behavior Rating Scale)

①注意力集中困難(至少具備三條)

·不能有始有終地完成一件事情,往往有頭無尾;

·上課時或對其交代事情時似乎在聽,實際上沒注意聽;

·周圍一有點動靜就東張西望,注意力分散;

·不能長時間注意力集中地完成學校的功課;

·不能全神貫注地做一個遊戲。

②衝動行動(至少具備三條)

·不經考慮就行動,衝動性強,不顧危險及後果,做事莽撞;

·動作過多,不停地從一個活動轉向另一個活動;

·不能把活動組織得有條有理,活動雜亂無章;

·需要不斷監督;

·經常在教室裡大聲叫喊;

·等不得遊戲或集體活動的輪轉,迫不及待。

③活動過度(至少具備三條)

·走路像是跑步,過度攀爬,翻箱倒櫃,拆卸玩具;

·要求靜坐時,坐不住,不停地扭動,上課小動作多;

·睡眠不安,翻動過多;

·經常處於準備活動的狀態,像是有個馬達在驅動他。


一路童行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愛動幾乎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上幼兒園後孩子在教室內自由活動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幼兒園老師有他的規則,孩子多了必須讓孩子們遵守規則,老師才便於管理。

對於那些不遵守規則的孩子,老師會特別頭疼,偶爾被孩子氣的不行,說孩子幾句或象徵性的打一下,家長必然會投訴,這讓老師也很為難。

孩子3歲開始就要給他立定界限,告訴他凡事要講規則。

既然換了一家幼兒園,老師的反應和之前老師的說法一致,可以肯定孩子的愛動影響了班級的正常秩序。我們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存在無法適應幼兒園各種規則,是不是在家也同樣不懂得遵守大人制定的規則。我們既然無法找到能接納孩子愛動的幼兒園,就要想辦法讓他懂得凡事要講規則。

孩子在家大多已自我為中心,即使有些不好的習慣家長阻止他們,但在他們看來只要用哭鬧就能讓父母妥協。對他們無理的取鬧,我們要堅持原則,一旦他們覺得父母這次是認真的,下次父母再反對時,他們會安靜很多。

愛動的孩子大都注意力不集中,可以用拼圖遊戲等有利於培養他們足夠耐心的玩具來鍛鍊他們的注意力。


拼圖遊戲會讓孩子專注於某件事,在孩子玩拼圖的過程中,不要過度的指導他如何做,給他安靜的時間讓他自己做,當他做好一副拼圖時,要及時對他的拼圖做出表揚的評價。

當孩子回家說老師打他或嫌棄他愛動時,不要急著找老師,要告訴孩子在學校要懂得遵守老師的規則。

孩子的話有時並不可信,他會避重就輕的之談老師的缺點,而過濾了自己在幼兒園惹的禍,所以,對於愛動的孩子,我們要和老師教育保持一致。


小布點mami

我的建議是

1.寶媽看一下孩子是否缺鈣?是否需要補充鈣質,我個人經驗時孩子缺鈣時易怒易哭,坐不住。補鈣不單獨是指鈣片,促進吸收的維生素d也很重要。

單獨補鈣是達不到目的的。

2.是否有多動徵

有的孩子很聰明,老是坐不住了可能是有多動症,但是寶媽建議不要先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可以讓孩子做一些有耐心能靜下來的活動,比如串珠子,玩樂高。

3.循序漸進

不要想讓孩子一步到位,可是慢慢訓練,孩子在學校已經被打罵了,家裡要給她一個港灣,不然孩子會沒有安全感。


jason媽咪有辦法

看了你的描述,感覺你找的幼兒園老師都太不合格了吧!小孩子好動太正常了!

如果一個小孩子坐在那一動不動像個木偶老師就高興了?那幼兒園還要老師幹什麼呢?直接找個保育員就好了!

我就可納悶了,一個幼兒園既然是幹幼兒行業的,就應該知道一個班級裡總會遇到那麼幾個太好動的孩子的,如果連這個都搞不定,說明這個幼兒園也太不負責任了!


面對你孩子的狀況你可以這樣做!

第一、找老師談,告訴她我的孩子是來上幼兒園的,不是來受指責的!

第二、找園長,面對你孩子的這樣狀況,班級老師的做法太過了,打算怎麼處理,如果管不了那就只能換圓了!

你要知道根本不是你孩子的問題,而是你還沒有遇到懂你孩子的老師!


堯媽成長記

首先,3歲的孩子好動,很正常啊。老師攆出去或打一下掐一下,說明老師不具備一個幼兒教師的基本素養。幼兒園不是教孩子知識的地方,是孩子學習習慣,發現技能,接觸社會,開始社交生活的地方。不是一堂課要求所有都坐著不動的地方。允許有的孩子不喜歡你的課。這樣的老師還存在於幼兒教師隊伍中真的感覺很可怕。

其次,孩子不遵守課堂紀律,好動。不知道孩子上幼兒園前的生活是被過度關注的,還是被疏於關注的。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造成孩子不分情況地想要得到老師的關注而在課堂上好動。


再次,不知道家長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孩子,孩子平時在玩遊戲或讀書或進行活動時,尤其是進行她感興趣的事時,是不是也可以專注。從小在孩子做事時,有沒有不時地打斷她,影響他的專注力。

最後,現在有一些允許孩子個性發展,也有很好的規則,好高素質老師的幼兒園。可以考慮讓孩子去這樣的幼兒園,會對孩子更有好處。


海邊的櫻桃園

作為從教多年的幼教男園長,您描述的情況我是見過的,您孩子可能遇到了感統失調的情況,需要進行感統康復訓練,訓練好了再上幼兒園。希望我下面分享的見解能給你帶來幫助,如有不懂可以私信諮詢我。

1、孩子不管多好動,遇到什麼問題老師是不能夠動手打孩子或恐嚇孩子的,而且還在不同的園遇到2次實屬不該。

2、一般孩子活潑好動屬於正常範圍,如果出奇的好動、興奮、狂躁,說話完全聽不進去,自己做自己的事,喜歡摔打東西尋找刺激,安靜不下來,這些現象屬於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簡稱感統失調)的表現。感覺統合能力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接收語言聽覺輸入和語言輸出(就是說話),語音聽覺功能受到了一些阻礙,所以導致我們說的話他沒有聽進去,所以他才會毫無顧忌地吵,而這種孩子往往語言能力也偏弱,說話不多,不懂表達,因此老師才會認為他很吵搗蛋。



3、遇到感統失調情況的孩子我是不建議立刻就上幼兒園或者邊上幼兒園邊康復訓練,因為孩子在園裡,一個容易和他人發生安全隱患,另外一個容易收到其他孩子和老師排斥,建議是康復訓練成功之後在上幼兒園。家長可帶孩子到感統訓練的專業機構馬上進行感統能力的刺激干預訓練。


總之,出現感統問題的孩子必須進行感統訓練,是可以調整恢復的,家長切不可不以為然,認為沒事,感統失調是不可逆的,錯過孩子康復訓練的黃金時期就很難恢復了。


幼教咖

三歲多孩子,太好動,老師不喜歡,怎麼辦?看了你的問題很理解你的心理,孩子被攆出教室,我也遇到過,因為上興趣課,一直動過不停,老師專門派個老師看守他,而且還是動,剛好是家長日上課,我看到後心理非常難受,而且您的孩子,老師不但批評他,而且還掐她,她是多麼的害怕啊,又被貼上了好動不乖的標籤。孩子的心,從你描述的看,作為媽媽的你都沒有去 接納。

首先,您要明白, 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她如果換一個家長,可能教的就不是這樣,從自身找毛病,看看自己是哪裡有問題,還是就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有問題。找到癥結所在才能解決孩子的表露出來的問題。

其次,因為孩子好動老師不喜歡就換幼兒園的話,那麼至少有60%的孩子要換幼兒園了。孩子的人,有思想,當然會動的,對吧?專注力,您要求孩子5歲前的孩子安靜的坐15分鐘不動彈 ,除非孩子是安靜的性格或者由於害怕不敢動。活潑好動的孩子才是正常的,不 接納這樣孩子的老師,有兩種,一種是懶惰不思進取,不知道如何跟這類孩子溝通,另一類是沒有孩子,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打交道。給我家孩子貼標籤的老師已經不幹了,因為他不夠資格當老師啊,自己也待不下去的。

最後,建議這位家長,跟老師說,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先把問題接下來,承認孩子好動給他教學帶來不便,懇求老師多一點耐心,告知老師孩子的喜好,多鼓勵少批評。另一方面 ,家長需要做到接納孩子,理解孩子,並讓孩子瞭解課堂紀律, 遵守紀律,如同遵守紅綠燈,哪些是紅燈不能闖,闖了會如何。前提的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通過讀繪本,一起遊戲,改善孩子隨時好動的習慣。孩子完全依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不要讓孩子覺得他自己是個另類,如果是大人自己,你心理會怎麼想?尤其是貼標籤要不得。


埃米爾

首先我要說的是,三歲的孩子好動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如果說老師不喜歡,還動手打孩子,這就說明這個幼兒園的校風不好,而且老師的師德不好,她不具備做幼兒園老師的資格。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幼兒園,不可能擁有這樣的、沒有素養的老師。

其次,孩子每天在這樣的幼兒園,今天打孩子,明天說不好還會虐童。你想想,虐童事件頻發,你還敢把孩子交給這樣的老師嗎?你繼續讓孩子在這個幼兒園上學,孩子的心靈會受到多大的傷害?

我建議你給孩子換一個適合孩子的幼兒園。現在已經不是過去,幼兒園的選擇是多元化的。你完全可以去選擇那些師資力量雄厚的、辦學理念好的幼兒園。一個辦學理念好的幼兒園,是不會招聘沒有愛心、沒有師德的幼兒園老師的。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三歲的孩子坐著不動才是有問題呢?孩子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這就是他們的特點,幼兒園的老師和小學的老師不一樣,幼兒園老師不是限制孩子坐著不動,孩子玩了,跑了,老師就打,掐,那麼這樣做是不是有違師德,老師可以用能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活動或者遊戲來吸引他們,如果孩子坐不住只能說明,老師做的吸引力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