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藝術的人的思維真的會和其他人不一樣嗎?

彌撒氣球開始燃燒CP魂

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正常人只要訓練時間足夠,都能掌握所謂的“藝術思維”,不必將其神話。

1、什麼是藝術思維?

藝術與科學不同,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標準的解題思路。

所以藝術教育的培養一般是兩方面:其一是技術培養,其二是藝術史的學習。

先說技術培養:

藝術從來不是抽象的,有了好的想法,必須呈現出來讓大家看到,所以對材料的熟悉、手藝的精湛,從來是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代社會知識的高速積累,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技術壁壘變得越來越高,在今天,已很難產生跨界人才(像蘇東坡那樣,在詩歌、書法、繪畫上均有成就)。

此外,由於藝術技術的專業化,所以行內人與行外人之間有了比較大的審美鴻溝。對於行內人來說,他要突破原有手藝的門限,往往讓外行人感到難以接受、毫無技術含量。

比如今天書法領域中的醜書,繪畫領域中的抽象派、現代派等,詩歌領域中的梨花體等,行內人從技術角度會有不同評價,但對普通讀者(或觀眾)來說,會覺得譁眾取寵、難以接受。

再說藝術史的學習:

這是為了從古代大師的創作中獲取靈感,通過藝術史的梳理,將藝術創作、技法傳承人為地梳理出一個線索來,讓後學者自行接續這個線索,這就是所謂的繼承傳統、走向未來了。

藝術史的學習其實是一個自我入魅與自我消解的過程,在無數偉大的屍體面前,人們自然會感到自身的渺小,由此產生出敬畏之情。而藝術美成立的前提,就在於有跪拜者。

如果只是私淑,倒也無所謂,但現代教育是標準化、群體化的,一個人將跪不跪,看別人已經跪倒,自己也會跪倒。

舉一個例子,我上小學時,正逢1976年,老師通知誰去世了,全班同學集體大哭。其實我們只是7歲孩子,就算有感情,也不至於到這種程度,況且那時我們也不太懂趨利避害這種事。只能說,人一旦進入一個場中,會自覺地被它掌控。藝術其實就是在營造這個場。

通過藝術史學習,人會更容易進場,更容易從平庸生活的暗示中做出情感反饋,這並不代表他更敏感、更有藝術細菌,僅僅意味著他經過專業培訓,條件反射系統也基本達到人類的標準,所以他能自以為發自內心地抒情與自感。其實這些都是外因所塑造的。

2、大家在一個班學習藝術,有人成績好,有人成績差,這難道不是天分的區別嗎?

這很像是所謂的藝術天分,但事實上不是。

以音樂學院為例,所謂學霸每天練琴10個小時,4年下來,就超過了1萬小時,而任何人(除了智商有問題)做任何事,積累到1萬小時,都會成為專家。

而學渣每天平均只連3-4小時琴,4年下來,不過三四千小時,當然成績差。

為什麼學渣不多練習一下呢?這取決於老師和同學給他的暗示,如果大家都說他是天才,那麼他也能每天練10小時,也能成為專家,可惜大家不配合。

所以說,所謂藝術天分,關鍵看他是否足夠愚蠢——只有意識不到別人說的是客氣的假話,他才能堅持做下去,這樣不知不覺地就積累到1萬小時了。

3、藝術思維與理性思維的區別

理性思維追求的是唯一的、必然的結果,藝術思維則不同,主要是熟練掌握技術,然後做出無數前輩沒做出過的東西。所以藝術會越做越難,因為前輩做的足夠多了,留下的空間越來越少,所以後人很難超越前人。

做同樣一個產品,理性思維的人只要做出結果,驗算一下,就可以高高興興去睡覺了。藝術思維的人則會反覆看,看是否彆扭,看是否會被誤會為模仿前人。

至少繪畫是如此,畫大結構很容易,但後面的修改非常痛苦,一張畫畫上一個月並不奇怪,對於外行人來說,很難理解1小時畫完大結構後,畫家在幹什麼,因為那些小的修改似乎並不增色。但畫家需要考慮看畫的人不同角度來看他的作品,每個角度都不能有讓人感覺突兀的東西。

其實這沒什麼可神秘的,理科生學畫畫會更快,成績也更好,一旦懂得了工藝要求,他們後期也會修改得很仔細。

4、為什麼把藝術思維說的這麼離奇

坦率說,我個人沒見過誰特別有藝術天分,有的人興趣多,所以學的快,有的人腦子聰明,所以入門快,但從整體看,大家能達到的境界都差不多,需要的時間也都差不多。

當然,並不否認存在藝術天分的人,只是我還無緣見到而已。

無眼緣,卻不乏耳緣,經常聽這個是天才,那個是天才。這一方面可能是為了鼓勵年輕人繼續畫下去,另一方面,藝術這種事需要一點自負,而把自己那點可憐的能力說成是天生的,就會自負得比較合情合理,比較有本體意味,且這麼說對推動市場銷售也有貢獻,只是旁觀者沒必要太當真。

藝術思維是人的本能之一,人人都有,只要訓練足夠,沒什麼不一樣的。


老虎他爹

學藝術的人在大家的眼裡大多是不休邊幅、放蕩不羈、自由隨性等形象,想法、思維、行為一般很怪異,真的是這樣嗎?

01 從科學的角度講。邏輯分析、有條理是左腦的優勢,而創造力和藝術性是右腦的優勢。學藝術的人右腦在用的多,自然就發達那麼一丟丟,對思維也有那麼一丟丟的影響。


02 藝術需要想象力。在看到一個讓人驚歎的繪畫、雕塑作品,聽到一首讓人耳朵懷孕的音樂,我們常常會響,作者到底是怎麼弄出來的,Ta腦子裡到底在想啥咧。作為地球人的我們自然理解不了火星人思維一般的藝術家們。


03 譁眾取寵也是有的。現在搞藝術的可不是曲高和寡、窮困潦倒的,或許腰纏萬貫你也不知道哦。那麼,在商業社會里,藝術品也是需要營銷的。自然,逼格高一些就能唬住更多的人了。


松風古琴堂

應該會有差別的。其實每個學科和領域都有自己的專業特點和法度,比如學繪畫的,雖然大多數時候屬於實踐型的藝術行為,但如果沒有以美學的審美理念來作指導,和以繪畫的學術標準來評判,那就不能稱其為正宗的藝術思維。

真正學藝術的人,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更需要有美學的思想和理念作為專業技術的指導。美學領域跟其他學科範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美學研究是以藝術為媒介,來探索美的本質和意義,進而探尋生命的真理,它也屬於哲學的一個分支。



因此,一個學藝術的人如果長期在美學的領域裡探索和研究,必然會逐漸薰習成一種美學思維模式,他看問題的角度,自覺不自覺地都會帶有專業領域的某些觀念和思想。就像學數、理、化的人,由於學科的特點,導致其抽象邏輯思維比較發達;而學中文和藝術的人,則形象邏輯思維水平很高。這都是可以通過理論和實踐加以證明的。

總得來說,學藝術的人大都偏於感性思維,而且情感非常豐富,喜歡追求自由,這也跟其專業的特點有關係,畢竟有感染力的藝術作品都來自於一個具有情趣和有思想深度的靈魂。

學藝術人的思維不見得有多麼高深莫測,但這種思維卻能或多或少地給單調的生活帶來一抹亮麗的色彩,使人變得有情懷和有品味,給人生帶來美好和幸福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