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命,一百年前就寫好劇本

上海

一個我覺得全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城市,很多人來過,很多人離開,但更多人駐紮

我們都在揣測,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個城市會經歷怎麼樣一個過程

面對這個問題,我應該可以說出很多版本,但是每次都沒辦法很堅定的說出答案

至於這個答案,可能都不在我們嘴裡,上海這麼久以來的積澱,保證了他總能按照自己的邏輯在發展

而這個邏輯,或許在時間長河裡演練過千百遍,甚至都沒有換過劇本

01

今天和大家描述一個場景,發生在一百年前

上海的命,一百年前就寫好劇本

上海是有非常強烈的租界文化

從1845年到1945年,上海十里洋場得租界文化整整存在了一個世紀之久

這個租界不僅僅時間久,而且格局的上海面積是非常龐大的,全國23個租界加起來,乘以1.5,才能等於上海的租界面積

對於租界是怎麼形成的我就不說了,但是當初的租界分成兩個流派

上海的命,一百年前就寫好劇本

一個叫公共租界,一個叫法租界

兩個租界之間沒有清晰的分界,而且人群可以互相流動完全溝通,但是不同租界又是不同的運營邏輯,這也就為後面的碰撞對比產生了條件

而很多的上海文化,都是基於此

02

公共租界一開始是英租界和美租界合併而成,而後面陸續加入的國家比較多,所以就成立了公共租界這個區域

這個區域最大的特色就是,純粹的市場經濟邏輯。各國的商人自治領地,完全的納稅人邏輯,英國的領事只有司法裁判權,不得干涉區域自治的決定

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國家太多,各國的法律不一樣,沒辦法通用,只能“自治”

而一個地方想要自治,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腳投票,你繳多少稅,那麼你就擁有多少的投票權,貢獻越大,你的權利和義務也就越大

本質上這樣的運營邏輯就是基於區域由多國組合而成的區域,任何一國的法律沒辦法在區域內使用,所以自治在當時似乎是權衡各方得出來的模式

而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高效,簡單清晰的規則可以保證區域內市場化效應最大程度的運營

上海的命,一百年前就寫好劇本

我們如今走在外灘看到的各種場景,都是當初純粹市場化經濟下運行出來的產物,十里洋場風雲的場景,多半形容的也是這裡

03

而法租界呈現的是完全不同的運營模式,這個模式歸結一個詞就是:大政府模式

這裡更像是一塊由法國政府管轄的“殖民地”,甚至還能得到政府的財政撥款

法國採用這種模式也很簡單,因為這裡就他一家,而且當時的法國本身就是沿襲這樣的模式,所以在如今他的“殖民地”上,也本該如此

大政府模式,即採取政府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的方式在發展,所以有印象的朋友應該知道,法租界上的道路和建築都非常好看,很顯然是統一規劃的

統一規劃最大的好處就是:城市面貌非常好,道路啊建築啊公共配套啊都是頂級的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上海的命,一百年前就寫好劇本

上海最貴的房子也都誕生在法租界裡

當然,法租界因為統一管理,市場經濟不夠發達,但是壟斷行業可以得到蓬勃發展,依靠“煙館、妓院、賭場”的三大支柱產業,區域也得到有序發展

04

好,我們可以簡單的來對比下這種模式

一種是階層分明,絕對市場化的邏輯,一種是整體規劃統一運營的大政府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沖的非常厲害

首先來看人群聚集度,有這麼幾個數字

華界佔全市總面積的93%,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55.6%;公共租界面積佔4.8%,人口占31%;法租界面積佔2.2%,人口占13.4%。也即華界每畝平均人數是2.8人,公共租界是30人,法租界是28.7人

很顯然公共租界的人群更加密集

道理也非常簡單,兩個邏輯決定了,第一法租界因為整體規劃,所以容積率本來就低,能夠住的人也就不會那麼多

第二公共租界因為市場化,所以產業豐富,也沒有那麼多壟斷行業,所以賺錢容易,大家更加願意在那裡聚集

但是公共租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階層太明顯,一切都是為有錢人服務的,所以導致貧富懸殊太明顯,城市階級化很嚴重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外灘這一排高樓大廈的時候,你沿著南京路再多走兩步,馬上就可以看到各種小矮房石庫門,這就是典型的階層劃分的結果

這一點在法租界就完全不會產生,上海最美路線公交車49路,就是完全的穿行在法租界裡,沿途經過的一切都是最美的風景

當然,法租界這種大政府模式的最大優勢就在於:相對的安全

我們可以想下,淞滬戰役為什麼會在虹口這一代打響,本質上這裡是公共租界啊,然後整場戰役打下來,在法國海軍的威脅之下,日軍愣是沒有染指法租界

真正發生戰亂的時候,大政府模式可以保護城市安全,大政府模式最好的地方就在於此

另外,房地產市場公共租界裡的交易就比較頻繁。

因為投入直接和權益對標,當時在租界裡有這樣一個條款:租界內凡擁有經估定地價為1000兩或不滿1000兩的租地人,均享有一份投票權;土地估價值每增加1000兩,增加一份投票權,同時規定,凡繳納房屋租金超過500兩者,亦可獲得一份投票權

一切權益都可以用錢來對標,一切階層都可以用錢來劃分

而法租界相對比較沉悶,倒不是說有錢人少,而是有錢人住在這裡不太願意交易和買賣,相對穩定和安逸的環境,大家更加願意持有資產

05

但是不論如何,後期兩塊租界能夠快速發展,都有一個重要原因:中國人的湧入

有人,就帶來了錢和勞動力

太平天國興起掃蕩了江浙,上海此時的租界,則更讓人感到安全,於是,江浙的富人,全都湧入租界

到1930年,公共租界人口密度達每平方英里113920人,已經超過了當時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倫敦。1936年,公共租界人口已超過118萬,其中華人超過114萬。同年法租界人口總數則接近50萬,其中外國人為23398人

如今不少上海朋友說自己祖籍寧波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其實這就是一個城市微妙的地方,區域內只要有足夠的人群湧入,高端帶來資本,低端帶來勞動力,他總能迸發出強烈的火花

大量中國人的湧入,導致了租界內的納稅人中,中國人的比例開始攀升,直到最後超過50%

在這樣的背景下,所有的社會資源也開始慢慢向中國人傾斜

整個租界風向的調整,本質上依然依靠的是中國有錢人

法租界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少市政配套裡規定中國人不準進入,後續在這樣的洶湧背景下也悄悄的撤回了這個規定

上海的命,一百年前就寫好劇本

所以本質上,尊嚴都是靠自己爭取的,這個世界運行的邏輯在那個時候就千百次上演

再加上地處於貿易港口城市,高中低不同的種群都有各自的需求,十里洋場的威力從此徐徐拉開再也沒有停止過

06

後面最有趣的是華界的發展

上海的命,一百年前就寫好劇本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是最愛學習的民族,強學博覽是我們的根本,看著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快速的發展起來,華界也進入快速的學習週期

1909年,“華界”也開始進入自治模式,新的市政機構“上海城自治公所”誕生了,60名董事會成員經由納稅人會議選舉產生

公所的第一項職責就是建立一支800人的巡警隊伍和一個法庭,以及擁有獨立司法權的法官

事實上,“自治公所”也是一個民族色彩很強的組織,它成立的另一個重要理由就是與租界當局競爭,希望介入更多市政工程,以阻止租界不斷擴張的勢頭

在華界裡,不論是學習法租界還是公共租界,他總是能夠選擇最好的運營方式,投射在自己的區域內

海納百川這樣的定義真正意義上植入到上海的基因裡,這個城市變得異常包容和開闊,上海也從此進入了快車道

沒有什麼是中國人學不會的,這樣的理念也在當時得到很好的印證

07

當我們如今來回顧上海的租界文化

我們到底應該追求絕對的市場化經濟,還是需要一個絕對強勢的政府,其實本質上任何的問題都沒有絕對的答案,不同的模式總有利弊,但是歸根到底我們需要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

當初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悄然間形成了CBD和CLD的兩種運營邏輯,如今這樣的界限在上海依然清晰可見的劃分,不同區域承載不同的工種,從而保證了上海是全國最高效的城市之一

90年代浦東陸家嘴大發展,當初的理念是騰籠換鳥,通過租賃土地給港資外資,讓他們來耕耘陸家嘴,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多多少少也有點“租界的身影”

然後到後面的徐家彙的城市副中心模式,再到一城九鎮的規劃,再到後面大虹橋樞紐,每一個模式都是在上海第一次嚐鮮,成功之後再在全國進行推廣複製

這本質上是上海的包容決定了創新基因,也是這個城市謙卑的態度保證了可以持續前進

本質上,租界文化正是賦予了上海海納百川的使命

所以回到文章的開頭,上海到底會按照什麼樣模式去發展,我想用一句看上去有點虛的話來回答:上海一定在按照上海的方式在發展

不論如何蠱惑以及懷疑,這個城市總有自己的魅力去運行

這就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

這個曾經在陣痛中發展城市,從來沒讓人失望過,每一步都堅定不移的往前走

08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來孫中山在《民生主義》裡描繪過上海的場景,如今來看是這麼的貼切

“今日租界最繁盛區域,昔日一水鴨鳧遊徜徉之所。若中國政府與社會人士能努力經營,安知今日黃浦江兩岸荒涼土地,非他日滬上最繁華之區域?”

以上為正文,來自盧俊

ps:碼字靈感來自於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相關歷史資料來自於《上海史:走向現代化之路》,圖片來自於網絡

看到啥都是緣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